古人胸怀与文化情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72
颗粒名称: 古人胸怀与文化情怀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修读中文系本科时,与朱子最有关系的课程是“四书”。当时的授课老师除了在大堂课给同学讲解“四书”原文外,也给同学们制定了一系列主题,让大家在繁重的学期里探讨“格物致知”“霸道王道”“道统说”等论题,从而约略了解“鹅湖之会”或“朱陆之辩”的事迹。研究生生涯时,论文导师刚好接教此课,嘱我前往旁听,而老师此次重点讲授了“四书”的价值观。前后两次接触“四书”,得益之处全然不同。此次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的心得,与“四书”有关,要从出门前一个月开始书写。然而,若仅以江山大河来看一代大儒的胸怀,不免流于表面。这种气象,已充分展现在古人的学问素养与胸怀之中。
关键词: 古人 胸怀 文化情怀

内容

修读中文系本科时,与朱子最有关系的课程是“四书”。当时的授课老师除了在大堂课给同学讲解“四书”原文外,也给同学们制定了一系列主题,让大家在繁重的学期里探讨“格物致知”“霸道王道”“道统说”等论题,从而约略了解“鹅湖之会”或“朱陆之辩”的事迹。研究生生涯时,论文导师刚好接教此课,嘱我前往旁听,而老师此次重点讲授了“四书”的价值观。前后两次接触“四书”,得益之处全然不同。
  此次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的心得,与“四书”有关,要从出门前一个月开始书写。马来西亚团带队老师(黄文斌老师)指定给我和游欣瑜同学的报告题目,是《我读<四书>的感想》。私底下,我极少有机会能静下心自行阅读原典,而此次选读的篇章是《中庸章句》,印象最深的是修身成功后能推己及人,甚至与天地同用的观念。到底是怎样的文化与生活经验,才能孕育出这样的思想家与实践家?这是我来不及给自己解答的部分,所写的报告也在截稿前10分钟才匆匆寄出,十分狼狈。
  参加了朱子之路,本身最大的感受是:此行是疯狂的,因为我们搭巴士、搭高铁,只为了重走朱子之路。疯狂的原因,是此行在短短一星期内跨越三个省份,但这种疯狂似乎又是值得的,因为我们走过的地方,都是实实在在的,是有记忆的。我们走过了朱熹曾经生活的武夷精舍、寒泉精舍,我们也参访了鹅湖书院(是的,就是“朱陆之辩”的所在地)、白鹿洞书院,也走进了岳麓书院。走过这一趟之后,也慢慢为自己出发前的疑惑拼凑出一些答案。
  印象深刻的,包括史甄陶老师在建阳寒泉精舍的讲授。随着史老师的讲说,脑海里也浮现出朱子与蔡元定、吕祖谦的情谊及编写《近思录》的画面,更从中看到了朱子对学问的坚持。至于位于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则是庐山文化最丰厚的地方。不过,庐山实际上只是我们前往白鹿洞书院的其中一道风景,我们的行程并没有在庐山停留,一行人也只能在巴士上遥望庐山,以及在这短短的路上急切寻觅“三千尺瀑布”的踪迹。
  路过庐山,除了真正体会到苏东坡所描绘之“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外,也真实感受到庐山的壮丽。对庐山匆匆数瞥后,大家都有同感,庐山的气势无法通过照片或海报展现出来。话说至此,不禁联想到随后在湖南长沙看到的“香江”亦十分壮观。热衷问学的朱子长年在这山川大地中生活,眼界大了,心胸自然也跟着壮大起来。
  然而,若仅以江山大河来看一代大儒的胸怀,不免流于表面。江西的导游特别针对庐山说了一番话:“文化是一个积累、一个积淀。人们想看庐山,冲着的就是李白写的诗。”如今,我想补充,文化亦是一种情怀,而积累多年的中国文化是恢弘壮阔的。这种气象,已充分展现在古人的学问素养与胸怀之中。(陈慧倩: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