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精神漫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63
颗粒名称: 书院精神漫谈
其他题名: ——第九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心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10-212
摘要: 2016年7月16日,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师友们齐聚厦门,从筼筜书院出发,开始了第九届朱子之路研习营的旅程。我也非常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参加了这场追溯先哲、涤荡心灵的盛会。本次研习营以书院为主题,在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访了厦门筼筜书院,晋江石井书院,福州鳌峰书院、正谊书院,尤溪南溪书院,建阳考亭书院,武夷山兴贤书院、武夷精舍等。其中大部分书院历史悠久,与朱子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作“形存而实亡”,令人倍感心痛与可惜。再次感谢促成朱子之路研习营顺利举行的师友们,相信每一届研习营的学员都如同我此刻的感受,难忘这段深刻而富有意义的体验。
关键词: 书院 精神 漫谈

内容

2016年7月16日,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师友们齐聚厦门,从筼筜书院出发,开始了第九届朱子之路研习营的旅程。我也非常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参加了这场追溯先哲、涤荡心灵的盛会。本次研习营以书院为主题,在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访了厦门筼筜书院,晋江石井书院,福州鳌峰书院、正谊书院,尤溪南溪书院,建阳考亭书院,武夷山兴贤书院、武夷精舍等。其中大部分书院历史悠久,与朱子有着很深的渊源。
  从一路所见书院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历经沧桑存留下来的书院,在现代社会很少能发挥以往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更多的是以古迹、景点的形式而存在。比如武夷精舍,南宋淳熙十年(1183)为朱子所建,是朱子在福建创办的书院中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所,培养出黄榦、陈淳、蔡元定、游九言等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武夷精舍从南宋初创,至明清都得到了较好地保护和修缮,一直发挥着“立学教人”的作用。如今书院遗址由武夷山风景区管理,供游人参观,作为书院的常态功能却已经丧失。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作“形存而实亡”,令人倍感心痛与可惜。
  南宋时期,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应时代要求,热心于书院的创办与教学,有着非常现实的目的和原因。在当时,官学多注重科举,教学内容也偏重于科举取士,对学生的德性培养、修身治人之法往往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复兴书院弥补官学之不足,成为大家的共识。朱子在《学校贡举私议》(《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九)中,详细论述了学校贡举之弊和改革的办法。而书院之精神,则集中体现于他所作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同上,卷七四)之中。《白鹿洞书院揭示》,又名《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朱子教条》,全文字数虽少,正文只有79字,附注98字,朱子跋260字,却是朱子教育思想精华之所在。在短短的几百字中,朱子说明了书院办学宗旨、为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具体而言,包括“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五教之目”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儒家的“五伦”作为“五教之目”,把学习伦理纲常作为办学宗旨,突出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此种道德修养是“为己之学”,在培养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强调“传道济民”,“内圣”与“外王”兼顾。“为学之序”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谨思、明辨是穷理之事,属于认知范畴;修身、处事乃至接物是笃行之事,属于道德实践范畴。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的认知,最终需要落实到笃行的实践上来,强调知与行合一。换句话说,对人伦的践行是为学目标。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对修身、处事以及接物等笃行之事作了详细阐述,不像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等穷理之事那样一笔带过,可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朱子更强调道德的实践与身心的修炼。
  从《白鹿洞书院揭示》可以看出,书院的教学,不仅强调对具体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个人身心的修炼、德行的修养,最终“学以成人”。就现实目的而言,通过创办书院,朱子既有实现“立学教人”的目的,也有宣扬理学思想、壮大理学队伍的用意,同时也含有排除佛道、传承和发扬儒学道统的要求。在注重身心修炼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朱子创办书院时自由讲学的精神。胡适在《书院制史略》中,把书院精神概括为三点:(一)代表时代精神,(二)讲学与议政,(三)自修与研究;并认为书院真正的精神唯自修与研究,书院的学生无一不有自由研究的态度。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一种自由的精神态度,原因在于很多书院往往是由民间捐助建立,经济上独立于官府而存在,政府干预较少,相对能保持学术上的自由精神。
  也许人们会有这样的疑虑,在书院文化已经没落,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提书院文化?书院复兴在当代有何必要性?在我看来,原因之一在于“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现代中国要想发展出独具特色和相对完善的教育制度,就不得不详细了解和吸取其中的优秀传统和精华。而书院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对象。正如胡适所说:“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唯书院是赖。”(《书院制史略》)另一个原因在于,当代的学校教育仍有需要完善之处,由于升学或者就业压力的原因,过多地注重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而对学生的身心修炼、德行的修养,乃至独立人格的培养都或多或少有所忽视。传统书院在身心修炼、德行修养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
  至于如何实现书院复兴的问题,尽管任重道远,但希望满满。书院的复兴,不仅仅是作为载体存在的书院复兴,更重要的是书院精神的复兴。以厦门筼筜书院为代表的现代书院独立运营模式,以福州正谊书院为代表的依托福建省图书馆进行文化活动模式,包括长沙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依托高校平台传承发展模式,乃至台湾一些民间书院的存在模式,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再次感谢促成朱子之路研习营顺利举行的师友们,相信每一届研习营的学员都如同我此刻的感受,难忘这段深刻而富有意义的体验。衷心希望研习营能越走越远,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了解朱子,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蔡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