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程:因朱子之过化而相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51
颗粒名称: 今程:因朱子之过化而相聚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在2008年我因为硕士项目参与到此行的第一站筼筜书院的建设与运营中,相比于近千年的朱子与书院文化,筼筜书院作为一个“一是书院所在地的筼筜港历史上狭长的地形如同竹节一般:另一是相传当时同安主簿朱子,筼筜书院讲堂两边的对联,也成为八百年后厦门筼筜书院的办院理念,八闽作为朱子故里“书院文化源远流长,这一路走过了晋江安海石井书院”福州的鳌峰书院、正谊书院,尤溪的南溪书院,建阳的考亭书院,武夷山的兴贤书院、武夷精舍,让我们感受了朱子思想,了解更多的福建书院文化。
关键词: 今程 朱子 相聚

内容

前缘总是让人恍若前世,却又让人深知今天一路走来与相聚的不易。在2008年我因为硕士项目参与到此行的第一站筼筜书院的建设与运营中,也已经有八年的时光。相比于近千年的朱子与书院文化,筼筜书院作为一个“无中生有”的新书院,为了接续朱子的文脉,“筼筜”二字的来历说法有两个:一是书院所在地的筼筜港历史上狭长的地形如同竹节一般,另一是相传当时同安主簿朱子“偷得浮生半日闲”,微服简行来到厦门岛,登山见到了这片港湾边一丛丛节长竿高的竹林,意兴所至,以“筼筜”命名此地。之后在他的诗中,多次出现了“筼筜里”“筼筜铺”等,足见其对“筼筜”二字的偏爱。此后,“筼筜港”“筼筜湖”,以及“筼筜渔火”“筼筜夜色”等相继出现,逐渐成为厦门的一处美景。筼筜书院讲堂两边的对联“旧学商量、新知培养”,出自朱子与陆九渊鹅湖之会后所写的“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两句诗受到历代学者的称颂,其中包含了学问之道,言简意赅,意义深远,也成为八百年后厦门筼筜书院的办院理念。八闽作为朱子故里,书院文化源远流长,这一路走过了晋江安海石井书院,福州的鳌峰书院、正谊书院,尤溪的南溪书院,建阳的考亭书院,武夷山的兴贤书院、武夷精舍,让我们感受了朱子思想,了解更多的福建书院文化。一个直观的感受是闽南、闽中、闽北的书院建筑不同,更深一层是因为受不同时期朱子文化的影响。如果说第一站筼筜书院是朱子思想文化的现代活化,再追溯到朱子出生、首仕、讲学、过化之地的书院,感受到的是福建儒生学者辈出与书院的密切关系。
  朱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坚守在书院中著述讲学,福建书院是朱子理学及其学派讲学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也可以说福建书院是朱子理学早期传播的一个载体与象征,可以说在所有思想家中没有任何人在书院方面的成就能够超过朱子。“闽中素号海滨邹鲁,盖自龟山载道而南,三传至考亭,而濂洛之学大著。其渊源上接洙泗,由宋迄今,闽士蔚兴,与中州埒”。虽然此行的多地我都曾到访过,但每一次都有新的观察,也更深的体会“自朱文公倡道东南,彬彬然道义之乡”。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