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福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44
颗粒名称: 印象福州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福州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造就林则徐等“第一流人才”的福州鳌峰书院。鳌峰书院为清康熙四十六年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建造,林则徐、杨庆琛等名知学者都在鳌峰书院求学。正谊书院的前身是“正谊书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所创。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如叶大焯、陈宝琛、林纾等,后与凤池书院合并,改名为“全闽大讲堂”。现在书院每天都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有很多前来学习的中小学生。半部中国近代史,都和三坊七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林则徐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之信仰佛教,尤其倾心于净土法门。
关键词: 朱子之路 印象 福州

内容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福州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造就林则徐等“第一流人才”的福州鳌峰书院。鳌峰书院为清康熙四十六年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建造,林则徐、杨庆琛等名知学者都在鳌峰书院求学。康熙十五年,御赐“三山养秀”。正谊堂匾额,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也为后来的理学家所推崇,奉为儒者立身行道的原则之一。鳌峰书院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以教、学、研、编为经,以各方名士讲学为纬,定期从全省择优录取人才,很受朝廷重视。正谊书院的前身是“正谊书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所创。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如叶大焯、陈宝琛、林纾等,后与凤池书院合并,改名为“全闽大讲堂”。现在书院每天都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有很多前来学习的中小学生。下一个参访地点就是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中国近现代很多名人都曾经在三坊七巷生活过,比如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严复、冰心等等。半部中国近代史,都和三坊七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首先参观的是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墙面正中刻着遒劲有力的颜体“林文忠公祠”,左右分别石刻“中宗宗衮”“左海伟人”。全馆是古典式园林建筑,立面堂、厅、楼均为林则徐生平展览室,分为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几个板块。印象最深的是林则徐用正楷书写的“十无益”家训和《佛说无量寿经》,鲜为人知的是林则徐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大无畏精神背后,有着“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佛教愿力作为支撑与贯注。林则徐之信仰佛教,尤其倾心于净土法门。
  中午用完餐后,大家一起匆匆赶往“八闽书院”,参加下午的书院文化讲座。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朱清先生为大家作了一场关于书院文化的前世今生的精彩讲座。讲座所在的八闽书院非常雅致,让人流连忘返。中堂悬挂很多名人书法,更添加文化内涵。其中一副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作品:“竹里登楼风引三山不去,花间看月溪流四序如春”。值得一提的是,在八闽书院遇到了两位同行的台湾书法爱好者前辈张双土、罗际鸿老师,并欣然给我题写了两幅书法作品,非常感激两位老师。讲座结束后,我们一行驱车前往理学宗师朱子的出生地尤溪,并参访南溪书院。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