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41
颗粒名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其他题名: ——记第九届朱子之路书院文化之旅
分类号: B244.7
页数: 7
页码: 175-181
摘要: 得知要参加朱子之路的活动是杨老师于今年五月份告诉我的,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许久,一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在去之前,我经常会想起朱子曾经讲学、生活过的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地方,向往之情溢于言表。16日,朱子之路研习营正式踏上旅程。书院在王院长的悉心经营之下,已成为厦门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书院。早上九点来到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是本届朱子之路的第三站。参观结束后,全体营员到闽台缘博物馆报告厅举行开营仪式。仪式上,举行释菜礼祭奠朱子先师,全体营员诵读《朱子家训》。讲座结束后,我们一行驱车前往理学宗师朱子的出生地尤溪,并参访南溪书院。
关键词: 第九届 朱子之路 书院

内容

得知要参加朱子之路的活动是杨老师于今年五月份告诉我的,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许久,一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在去之前,我经常会想起朱子曾经讲学、生活过的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地方,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我与朱子结缘是在上初一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到姥爷家偶然在书柜里发现了一大摞线装书,里面有朱子注的《大学》《中庸》《诗经》《孟子》等书。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说到朱子的名字,当时尽管也看不懂这些书籍,但是每次看到这些线装书都倍感亲切爱不释手。最后姥爷索性把朱子注解的这些书都交给我珍藏。或许是老天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后来研究生阶段,选择的正是中国哲学宋明理学方向,开始全面的接触与研究朱子学了,有时候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在这期间读到束景南老师的《朱子大传》、高令印老师的《朱熹事迹考》,里面提到了武夷山、兴贤书院、考亭书院等,很渴望与朱子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相聚鹭岛 2016年7月15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南昌出发踏上了这一次的书院文化之旅。当天晚上参观了久负盛名的厦门大学,校园建筑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景色怡人,不愧是号称中国最美的大学。16日,朱子之路研习营正式踏上旅程。首站来到厦门的文化地标、中国现代书院的典范——厦门筼筜书院。筼筜书院成立于2009年7月,位于城市中央的白鹭洲公园,以朱子“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为办院理念。书院门口有两棵高大的木棉树,原来就是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里面提到的木棉树,第一次见到多少有点新奇。书院在王院长的悉心经营之下,已成为厦门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书院。朱子之路研习营在筼筜书院正式开启旅程,营员一起合唱《走在朱子之路上》。参访筼筜书院之后,在书院讲堂举办了首场会讲,由来自台湾的潘朝阳教授和大陆厦门大学乐爱国教授主讲《近年来大陆和台湾朱子学研究现状》,并与营员展开热烈的学术互动和交流。会讲之后,已是中午时分,营员们马上启程,匆匆用过午饭,即赴同安参访。同安是朱子的首仕之地,有“闽学源头”之称,与朱子有关的文物古迹甚多。对于营员的到访,同安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对同安区的朱子文化做了详细介绍。之后,我们先后参观了同安文庙、梵天寺、文公书院。文公书院,坐落于大轮山梵天寺后,亦称大同书院、紫阳书院或轮山书院,因为书院同时祀朱熹,故也称朱文公祠。这是泉州府最早的官办书院,也是厦门最早的书院。启程泉州 7月17日,是朱子之路行程的第二天。早上九点来到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是本届朱子之路的第三站。闽台缘博物馆建于2006年,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的重要学术机构,是国家对台专题博物馆。台湾同胞有百分之八十是从福建迁徙过去的,龙的子孙,永远是一家人。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展示闽台渊源。闽台缘博物馆的陈列分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用举例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从地理、名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科学、真实、直观、生动地阐述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人民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参观结束后,全体营员到闽台缘博物馆报告厅举行开营仪式。仪式上,举行释菜礼祭奠朱子先师,全体营员诵读《朱子家训》。闽台缘博物馆馆长在致辞中欢迎全体营员,并举行了授旗仪式。开营仪式后,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作了精彩的讲座《今日朱子学的反思》。
  午饭之后,我们一行启程前往晋江安海,参访了龙山寺和石井书院。历史上,安海镇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大港口,明清两代,安海文风鼎盛,共有进士43名。龙山寺位于安海镇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是典型的闽南建筑,也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还是台湾四百多所龙山寺的祖庙。龙山寺初名普观寺,与朱子有渊源,现在寺院里有一块“普观殿”的牌匾就是朱子亲笔题写的。参观龙山寺之后,我们来到石井书院。安海被称为“闽学开宗”之地,朱松、朱熹、朱在三代都与之发生关系。朱松,字乔年,号韦斋,是宋代理学家。绍兴初年(1131),曾任安海镇官。公余“乃择民之秀者,充弟子员,教以义理之学”。讲学的地方在安海鳌头书院。此后,朱熹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往来泉、同之间,必经安海,数访朱松遗迹旧事。最后一站,是晋江五店市闽南古民居。五店市是整个晋江的发源地。相传,唐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五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五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五店市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一片繁华的街区,商店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五店市传统街区占地一百多亩,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当天参访后,我们冒雨前往福州,第三天的行程即将开始。印象福州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福州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造就林则徐等“第一流人才”的福州鳌峰书院。鳌峰书院为清康熙四十六年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建造,林则徐、杨庆琛等名知学者都在鳌峰书院求学。康熙十五年,御赐“三山养秀”。正谊堂匾额,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也为后来的理学家所推崇,奉为儒者立身行道的原则之一。鳌峰书院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以教、学、研、编为经,以各方名士讲学为纬,定期从全省择优录取人才,很受朝廷重视。正谊书院的前身是“正谊书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所创。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如叶大焯、陈宝琛、林纾等,后与凤池书院合并,改名为“全闽大讲堂”。现在书院每天都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有很多前来学习的中小学生。下一个参访地点就是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中国近现代很多名人都曾经在三坊七巷生活过,比如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严复、冰心等等。半部中国近代史,都和三坊七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首先参观的是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墙面正中刻着遒劲有力的颜体“林文忠公祠”,左右分别石刻“中宗宗衮”“左海伟人”。全馆是古典式园林建筑,立面堂、厅、楼均为林则徐生平展览室,分为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几个板块。印象最深的是林则徐用正楷书写的“十无益”家训和《佛说无量寿经》,鲜为人知的是林则徐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大无畏精神背后,有着“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佛教愿力作为支撑与贯注。林则徐之信仰佛教,尤其倾心于净土法门。
  中午用完餐后,大家一起匆匆赶往“八闽书院”,参加下午的书院文化讲座。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朱清先生为大家作了一场关于书院文化的前世今生的精彩讲座。讲座所在的八闽书院非常雅致,让人流连忘返。中堂悬挂很多名人书法,更添加文化内涵。其中一副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作品:“竹里登楼风引三山不去,花间看月溪流四序如春”。值得一提的是,在八闽书院遇到了两位同行的台湾书法爱好者前辈张双土、罗际鸿老师,并欣然给我题写了两幅书法作品,非常感激两位老师。讲座结束后,我们一行驱车前往理学宗师朱子的出生地尤溪,并参访南溪书院。沉思南溪第二天早上八点,全体营员前往朱子的诞生地南溪书院,祭拜朱子先师。在朱子逝世后,尤溪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南宋宝祐五年(1253),理宗皇帝为朱熹诞生地御书“南溪书院”匾额,至此南溪书院名扬天下。来到南溪书院门口,营员们先是合唱队歌《走在朱子之路上》,然后怀着肃穆的心情,有序地走进南溪书院。朱子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进南溪书院,就是“半亩方塘”。池中有亭,亭上匾曰“源头活水”,池中清澈见底,锦鲤无数,自在徜徉,犹如一面没有半点儿纤尘的镜子!走进尊道堂,便是祀朱子的正殿。朱子像端坐在正堂之上,上题匾额“文山毓哲”。紧接着举行的是祭礼仪式,有撞钟、击磬等环节。全体营员跟着恭读《朱子家训》。之后,大家又来到南溪书院隔壁的开山书院参访。开山书院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始建,是福建省最具影响力的官办书院之一,也是尤溪县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书院之一,因传承朱子学而声名远播。开山书院有一副对联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须思利及人。”参访南溪、开山两书院后,全体营员在朱子广场的朱子像前合影。接下来,举行了一场“朱子理学”会讲。来自两岸三地以及韩国专家学者们共同讨论了朱子理学,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活动结束后,大家驱车前往武夷山,20号的活动是去建阳朱子墓祭祀朱子。灵秀五夫朱熹墓,又称“朱子墓”,位于建阳市大林谷。来到山脚下,就到了朱子墓的地界。山下有“思源”亭,竹林掩映,风景清幽。接着举行了祭奠朱子的活动,据说当年朱子的墓园,是由朱子和他的学生蔡元定共同选定的。蔡元定是著名的风水学家,当初他为朱子找到这块地,说先生应当归葬于此,朱子看过之后,也觉得好,后来果然就葬在这里。祭奠完朱子之后,下午是参访建本博物馆。宋代,建阳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博物馆珍藏着很多明清时期的雕版,为了迎接营员们的到来,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雕版印刷技术。参观建本博物馆之后,大家驱车先后来到考亭书院和五夫朱子故里。建阳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市考亭村,为朱子晚年居住与讲学之地,也是其一生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宋绍熙三年(1192),朱熹继承父志,于此建立“竹林精舍”,后更名为“沧洲精舍”。因群贤毕至,四方求学者众多,成为宋代著名学府,并形成了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考亭学派”。五夫紫阳楼和兴贤书院,很早以前在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就看到过相关报道,当时就很想到五夫参观。亲自到了现场之后,感觉比我想象中的五夫镇还要美,成片的荷塘,整个小镇被一片片荷塘紧紧包围着。我们首先去的是朱子故居“紫阳楼”。紫阳楼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朱子从14岁就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将近50年。兴贤书院肇建于南宋孝宗年间,为了纪念先贤胡宪而建。朱熹当年曾在此讲学授徒。书院大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饰以砖雕花鸟人物,门楣横额为“洙泗心源”。牌坊造型雄伟凝重,飞檐重迭,蔚为壮观。镇上还有朱子社仓,以及被誉为中国哲学家小路的“朱子巷”。五夫镇民风淳朴,建筑古朴典雅,让人回味无穷。诗化武夷一周的行程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已到了最后一天。这一天我们去参观武夷精舍并一起攀爬了天游峰,下午大家实际体验了九曲漂流。当年朱子就是在此乘竹筏逆流而上写下了著名的《九曲棹歌》。《九曲棹歌》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融山光水色与抒情的诗歌之中,描绘九曲山水,置身其中,摇曳多姿,不由自主地佩服朱子天才的想象力和别有意味的人生感悟。武夷精舍,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元代以降,直至明、清,“朱子学”成为中国的文化正宗,影响遍及整个东南亚。近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评价朱子:“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是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勘与伦比。”当天晚上,全体营员在武夷学院举行了闭幕仪式。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七天的行程尽管有些疲惫,但是非常充实,加深了我对朱子本人及其思想的了解。期间,我相识了很多来自两岸三地的同学,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学术方向和治学路数,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彼此增进了了解,开阔了学术视野。七天的朱子之路书院文化之旅结束了,但我心目中的这条朱子之路才刚刚启程。最后,向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以及随行的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导师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因为朱子之路我们走到一起,让我们在相与游学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把朱子的思想切切实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七天的旅程,通过亲自践履南宋大儒朱熹曾经足履所及的地方,感受朱子过化的存神之迹,把平日所研习的朱子之道与亲身体悟相结合,以探求圣贤之道。一场文化之旅、书院之旅、八闽大地风土人情之旅,开启我心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路。走在朱子之路上,再纪念前人的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刘晓伟:江西南昌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晓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