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22
颗粒名称: 变与不变
其他题名: ——记重走朱子之路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体悟着光阴激荡中有关于先哲的遗音回响,感受着朱子之路的变与不变。我来到武夷山朱子活动50余年的灵秀胜地。在朱子墓前怀着崇敬之情庄严祭拜,去年九曲的艄公讲不出武夷山水的美丽传说,那个吟咏着《九曲棹歌》带我们看武夷山奇峰秀水的艄公却是九曲最美的风景。令我动容的是那一种已然苏醒并逐渐汇聚成力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字里行间可窥见哲理思想的闪亮光芒。他们或许会给朱子学带来更多新的惊喜。庄重的仪式和语言表达我们对朱子和老师的深刻敬意。我们的誓言和动作都是对老师平时很少言说的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 朱子之路 重走 回想

内容

八百余年,灵泉依旧鲜活清冽,莲花还是红艳接天,紫阳楼几经重建修复,书院外的杂草渐渐地蔓延至深野。我踏着静默的石道,体悟着光阴激荡中有关于先哲的遗音回响,感受着朱子之路的变与不变。
  去年盛夏,我第一次参加朱子之路活动,满怀喜悦,无尽收获。今年7月23日,如去年一般微雨舒润的天气,我来到武夷山朱子活动50余年的灵秀胜地。这几日的行迹由武夷精舍攀至天游峰顶,由九曲溪行到水帘洞,在朱子墓前怀着崇敬之情庄严祭拜,在鹅湖书院静坐思辨。再一次踏上朱子之路,我降温了新奇,更宁静的去思考和体会。
  风云变幻,岁月更迭,痕迹被刻在残缺的石碑上,画在玻璃后的土墙上。与去年相异,交流的同学是另一般的精彩人物,论文的内容也各有亮点,第一次进入朱子社仓,参观了新建的尤溪朱子文化园。与古人不同,我们的服装更为轻便,语言简单直白,学习方式也更多的加入电子信息的痕迹。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历史该如何进步?去年九曲的艄公讲不出武夷山水的美丽传说,留下些许遗憾。而今年的九曲,那个吟咏着《九曲棹歌》带我们看武夷山奇峰秀水的艄公却是九曲最美的风景。令我动容的是那一种已然苏醒并逐渐汇聚成力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客观的力量推动着,内心的情感鼓舞着,鼓励我们不断进益。研讨交流更是如此,在交互之中触发新的想法,在陈述之中检视自身。教授和同学妙语连珠,字里行间可窥见哲理思想的闪亮光芒。而这些思想的光芒,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源头活水,汇集成为新的思想的力量。一代代的朱子学者不断发展,才能有如今朱子文化的蔚然气象,研习营的同学们正是最有活力的一群,他们或许会给朱子学带来更多新的惊喜。
  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每一次的朱子之路的敬师礼,祭拜朱子墓却是不变的,更有我们心中不变的“敬”与“诚”。武夷书院的敬师礼,再一次列队立在堂前,对朱子像行敬师礼,诵《朱子家训》。庄重的仪式和语言表达我们对朱子和老师的深刻敬意,我们的誓言和动作都是对老师平时很少言说的情感的表达。仪式不仅仅是动作和语言,它是我们表达的载体。我们遵循着礼仪的规范表达情感,又通过礼仪聚集了情感。与去年一样,天忽然落下了小雨,一瞬间我觉得那是我们的心声跨越了时空的回应。祭拜黄坑朱子墓的路上,没有笑声没有言语,肃静是我们对朱子的崇敬,是不愿惊扰沉眠的哲人的心意。香点燃后发出令人心静的气味,我将它稳稳的插进香炉,如每一位祭拜者一样。外在的形式也许会随着时代有所变化,但是对朱子这一伟大哲人的诚挚敬意不会变,对恩师的崇敬之情不会变。
  回想起朱子之路,每一次都是满满的感谢。感谢发起人的至诚之心,感谢组织者的细心安排,感谢恩师前辈的指引,感谢与朋友们的相遇。朱子之路的开始并不容易,但是发起人排除万难的决心和毅力令人动容。我们的行程紧凑而且跨越了不同的省地市,是组织者的周密让我们一路顺利。老师前辈们在旅途中不辞辛劳的指引点拨让我们受益颇丰。与大陆的前辈们交流,和台湾、香港的朋友们相识,旅途之中的关心照顾、欢声笑语,我都铭记在心。
  我已不是去年那个乍见新事物的莽撞少年,重走朱子之路让我用更平静的内心去探寻着时光流转间的变与不变。我还期待着,明年、后年……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余若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