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感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11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感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130-134
摘要: 自少年时期就喜爱阅读佛经道书,即开始访求高僧大德、道家隐士的参学历程,而我所接受的教育是模仿现代西洋制度“《周易》的养生哲学思想研究,故朱子的《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是必读的两本书。进而广泛阅读有关朱子易学、理学、哲学的书籍”领队台湾师范大学张崑将教授规定每位学员要写一篇心得报告,二、感想1.教化朱子自19岁登进士第。祠禄本是宋初所立的一种佚老优贤制度,其思想脉络上承孔、孟及先秦儒家诸子,有《四书章句集注》《易学启蒙》《周易本义》等书。由元代到清代被列为科举的思想准则。
关键词: 朱子 之路 感想

内容

自少年时期就喜爱阅读佛经道书,得暇静坐练武,1970年台中高工毕业,即开始访求高僧大德、道家隐士的参学历程,这是一条“不归路”永无止境的走下去。
  2007年公职生涯告一段落,2012年参加东海大学哲学硕专班考试,当时口考老师蔡家和教授问:“你一直走宗教路线,为何来考哲学系?”答:“因所跟随佛教道家的师父都是1949年来台,用传统方式讲授,而我所接受的教育是模仿现代西洋制度,两者之间有些隔阂,传统文化要以现代语词讲解,活在当下的人才会明了;还有对西洋哲学知识有限,选择报考哲学硕专班,是期待在学校内,从不同领域学有专长师长的指导,对释道儒三家及西洋哲学的思想,有一基本完整性的观念,在探索未知的人生,能有一个圆满答案。” 由于论文题材是“《周易》的养生哲学思想研究”,故朱子的《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是必读的两本书,进而广泛阅读有关朱子易学、理学、哲学的书籍,更因蔡家和教授的推荐,得以参加“2014年第七届朱子之路研习营”。结业式时,领队台湾师范大学张崑将教授规定每位学员要写一篇心得报告,今试就“教化、远见、宏观、静坐”四点简述之。
  二、感想1.教化朱子自19岁登进士第,以至于死,其间被命官职,竟达20余次;而因时逢衰乱,奸佞当道,或辞而不就,或就亦无从遂其志。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真可说是不幸。然而,他在儒学上的成就,却是震烁千古,值得人们无限的景仰。作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死后嘉定元年(1208)赐谥曰“文”,世人尊称为“朱文公”。并曾历受追封,淳祐元年(1241)配祀孔庙,身后的荣誉,与他一生在儒学上的贡献一样,在中国儒学史上,真可说是孔子以后的第一人了。[1] 朱子一生,享祠禄30年,这与他的讲学事业有莫大的关系。祠禄本是宋初所立的一种佚老优贤制度;到神宗时,名额增加,一般的儒臣,在不负朝廷重任时,差不多都可享领一份祠禄,以从事于讲学的工作。朱子享祠禄既超过30年,因此遂得以专心致力于学教之业。[2] 朱子久居福建,讲学于崇安、建阳、尤溪、连江、长乐等地,故称其学为“闽学”,其思想脉络上承孔、孟及先秦儒家诸子,直续杨时、二程,著述极多,有《四书章句集注》《易学启蒙》《周易本义》等书,是中国宋代伟大的哲学家;由元代到清代被列为科举的思想准则,科举考试课目的四书五经,都完全依据朱子学的注释;后来又东传韩、日,影响两国文化甚巨,成为主流思潮。朱子学广义说可泛称为“东亚朱子学”。2.远见今人钱穆等,征引朱子在《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两书中的“易为卜筮之书”一语,按朱子为有宋一代大儒,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君暗臣奸,内忧外患,因此才使用秦政近臣的故智,诡称“易为卜筮之书”,希望在元蒙入主中国后,能保存此一中华文化的根本。君不见蒙古人后来果然把儒家打入“九儒十丐”,但却也跟秦始皇一样并未焚烧《周易》吗![3]3.宏观朱子不赞成王弼以老庄解《周易》成为义理之书,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卦辞及爻辞所讲述的全部都是有关吉凶悔吝的事,则与《诗》或《书》等经书,记载历史上发生的人物事件,应该有所区别: 其它经,先因其事,方有其文。如《书》言尧、舜、禹、汤、伊尹、武王、周公之事,因有许多事业,方说道这裹。若无这事,亦不说到此。若《易》,则只是个空底物事,未有是事,预先说是理,故包括得尽许多道理。看人作甚事,皆撞着他。[4] 关于《诗》《书》《礼》《乐》《春秋》等经书中,所记载的其人其事,必定确实有某人或某集团引发的事件,方有文字加以记载,如《书》经记载:“尧、舜、禹、汤、伊尹、武王、周公”的事件,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事业,才论述某事件发生经过情形,并分析其功过如何,也就是确有其事,方有其文,论述其理;若没有这事件,当然也不会论说此事。然而,《周易》卦辞及爻辞所讲的事,“只是个空底物事”,借用此事以述说未来之事,预先显示某种事件的道理,所以能包含括尽许多道埋,不论任何人做什么事,都可以连接《周易》讲述的道理。
  《周易》卦辞及爻辞所讲述的事件,并不是专指某一人或某件事的,如果当成是某一人或某件事来论说,则宇宙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周易》便不能穷尽它的道理。所以朱熹说:“《易》只是个空底物事。”以其只是个空架子,才可以套入许多不同具体的事物,正因为卦辞及爻辞所讲的事,都是假借虚设的,因此《易》作为卜筮的典籍,才能用来推断宇宙万事万物未来一切变化,充分发挥其作用。故有关政治、兵法、医术、养生管理等不同学说的哲学思想,均可应用《周易》的道理,予以阐释论述。4.静坐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分别在7月18日鹅湖书院及19日熹园结业式时,指导朱子的静坐法,坐姿不拘,垂帘合口,意念集中,去体会身处自然界中的感觉。传统文化所讲“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思想,就“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外部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和自然的感官生理欲望的关系,主要在于肯定人与自然融合统一。当心里宁静后,外面多重的声音特别清晰,但脑筋却很清楚,不像平时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主敬”工夫,不在于静,朱子有言: 敬不是只恁坐地。举足动步,常要此心在这里。[5] 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6] 或问:“静坐久之,一念不免发动,当如何?”曰:“也须看一念是要做什么事,若是好事,合当做底事,须去干了。或此事思量未透,须着思量教了。若是不好底事,便不要做。自家才觉得如此,这‘敬’便在这里。”[7] 佛教道家的静坐法,身体姿势、呼吸气息、观想守窍皆有严格的要求,与朱子的静坐法,彼此有明显的差异。三、结语这趟朱子之路行程紧凑,但不觉得累,经由两岸研究生“朱子学论坛”的学术交流,以及走“朱子走过的路”,步着先贤足迹。古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登武夷山天游峰,坐九曲溪竹筏,眼睛看到的是山明水秀,心里想到的是地灵人杰,原先从书本认识的朱子,变得活生生,处在南宋乱世之时,义无反顾,一肩扛起儒家传承文化的教育事业;不是仅只理论上言语文字的传播,而是务实的以身作则,“格物穷理”与“主敬”并重的方式,在福建各地从事于讲学志业,孜孜不倦,终其一生,对后世产生莫大的影响,誉为“朱子学”。
  宋朝的“祠禄”是一种佚老优贤制度。朱子既享祠禄,不为三餐苦恼,故得以全神贯注,上溯传统儒学,任重道远,广化后进学子。我〓列领月退俸的公务员之一,实不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旷废时日;自应效法朱子先贤,在衣食无虞之下,好好求知修己,善尽一份公民的责任,多做有公益的事,期望现实的社会能更安定,人文素养向上提升。
  参考文献:[1]范寿康《朱子及其哲学》第58页,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95年。
  [2]伍振〓《两宋理学教育思潮》第140页,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
  [3]中华易学月刊社编辑《连归周三义》,台北:台湾易经学会,1988年。黎凯旋于《连归周三义》小引中条举意见之二。
  [4]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六十六,第16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5][6][7]同上,卷十二,第211页、第211页、第215页。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赖仲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