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不方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00
颗粒名称: 何处不方塘
其他题名: ——“2014年第七届朱子之路”活动心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16-118
摘要: 酝酿这篇文章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各自踏上了归途,带着这短短六天的结业证书,却仿佛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开始庆幸自己是武夷学院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付出虽少收获却多。太多的感慨与感动时刻提醒着自己,这样一段不寻常的记忆值得一辈子珍惜,由此也开始用一份崭新的心情来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这是我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当初填报志愿也算是慕名,一直敬仰武夷山的山水与文化。这便是武夷山,随处都能寻得朱熹的踪迹。太多的体会源自“半亩方塘”,这样的心境是重走朱子之路后沉淀下来的。
关键词: 2014年第七届 朱子之路 活动心得

内容

酝酿这篇文章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各自踏上了归途,带着这短短六天的结业证书,却仿佛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开始庆幸自己是武夷学院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付出虽少收获却多。太多的感慨与感动时刻提醒着自己,这样一段不寻常的记忆值得一辈子珍惜,由此也开始用一份崭新的心情来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这是我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当初填报志愿也算是慕名,一直敬仰武夷山的山水与文化。现在想来,千万所大学,千万座城市,我却来到了这里,不知是多大的缘分啊!大学生活曲曲折折,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在学校和浪费在生活的琐事上,也只有在观看“印象大红袍”演出的时候,才真正静下心来与这座城市交流。每段剧情都融合着武夷山的文化,也只有了解武夷山文化的观众,才真正看得懂“印象大红袍”。
  这是一个离不开茶的城市,有着漫山的茶树,勤劳的茶农,沁香的茶叶蛋,和感人的传说。关于大红袍的故事,早就听说了无数遍,看到那几颗母树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千。享大自然之惠泽,报之以花香岩骨,果然不负茶王的盛名。这个季节的水帘洞虽然没有太多水,但石壁上的大篆“活源”二字清晰入目,传说是根据朱熹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刻。这便是武夷山,随处都能寻得朱熹的踪迹。
  天游峰下安然坐落着武夷精舍,朱熹曾在此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九曲溪上的叶叶竹筏依稀载着朱子当年的身影;兴贤古街的石子路,我们不发一言地穿过那狭窄的巷弄。安静,才能感到与朱子同行。
  安静,列车上也出奇的安静。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们为了什么奔波,也许都累了、倦了,终于坐上回家的列车,便是难得的休息时间。这样的氛围让我想起活动中的静坐,在鹅湖书院、在熹园,我们闭上眼睛,盘起腿来,脑海里浮现的是一棵棵香樟树,阳光下池中的锦鲤,一亩亩方塘,和那细碎而欢快的鸟鸣,还有随之而来的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内心,闭上眼睛,无论我们来自哪里,大陆或是台湾,此时此刻我们想到的是朱熹道问学的种种事迹,也许这才是重走朱子之路的含义。
  婺源的建筑太有特色,熹园更是过目难忘,身穿旗袍的讲解员实在热情,婺源三绝“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熹园惊梦》在这里演出,设计与建筑、水塘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传说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便是受了这水塘的启发,而这“方塘”究竟是何处方塘我们不得而知,也无处考证。惭愧的是这首诗从小会背,竟一直不知佳作为《观书有感》,看似简单易懂的名句,却不知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半亩方塘虽然不大,却如镜子般澄澈明净,倒映出天光云影,如海纳百川的胸怀,如永不污浊的天地,是一花一净土的心境,是惯看山鸟山花的豁达。
  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我曾无数次的坐车经过这通往小镇的路,从小到大,二十来年。在未更事的年纪,一直觉得这一路风景便是整个世界的模样。大片大片的田野被田垄分割成许多块,看似并无规则,却又显得整齐有序。在薄薄的雾气笼罩下,那田地由黄及青,由青及绿。黄色是生机盎然的油菜花,绿色是庄重茂密的树林,而青色是极富诗意的颜色。青色是小草,是天空,是翠蔓,是远山。青,本是指从房屋荧光前看见月亮,又被赋予了太多美好的含义。从人为“倩影”,从水为“清澈”,从日为“晴天”,从虫为“蜻蜓”……虽无太多言语形容青字妙义,但在心中她是最美的汉字,如一首富含哲理的诗,总能勾起玄想。犹如林清玄先生所说:“星辰、月光、清风、流云,都在谈美丽的心事;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都有深深的情意。” 这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有着独特而不张扬的风景。整齐的秧苗偶尔也能见到弓着背的农夫,蔓延的丝瓜藤弯弯曲曲绕上竹篱,院子里白色紫色的牵牛花开得正好,满池的荷叶稀稀疏疏立着几朵亭亭荷花……这荷花已开过了。在五夫也见到这样大片大片的荷花地,清晨出发,品到了最甜的香莲。五夫的莲汤是有五夫的味道的,也许是在朱熹故居前喝到的,那种特别的感觉总挥之不去。
  太多的体会源自“半亩方塘”,这样的心境是重走朱子之路后沉淀下来的。一直对杨儒宾教授演讲的《少年王阳明》记忆深刻,同为儒学大家,王阳明的家庭悲剧并未发生在朱熹身上,是否在学问之外,朱熹更有一种胸怀,一种天地,一种心境,一种豁达。“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堂、永恒、无限、神圣、天使……都是那么遥远,可是当一个人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灵鸟,也就进入了生之秘境。”我对某处的执念,已然转变成了对这个世界的执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然总会给我们如活水般的新知,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何处不是方塘呢?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曦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