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跨越千年的求知之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99
颗粒名称: 一次跨越千年的求知之旅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承蒙恩师的推荐让我有幸可以参加这次重走朱子之路的活动,更要谢谢各位朱熹后裔,让我有机会来领略朱子曾经走过的路。与海峡两岸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研究、学习朱子文化,就是朱子对于山水、树木、自然的喜爱,并且朱子能够在其中感悟高深的理学意境。朱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种上这样几棵树。也许朱熹就是喜爱树木的安静与祥和吧,喜它以平静的姿态看待世间的一切,我仿佛看见朱熹也同我一般站在此处静静地聆听微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我好像领略了一些朱子之道。都体现出朱熹对水的喜爱。而且朱熹喜爱的是活泉之水。
关键词: 跨越 千年 求知之旅

内容

承蒙恩师的推荐让我有幸可以参加这次重走朱子之路的活动,也要感谢活动的各位组织者,你们辛苦了。更要谢谢各位朱熹后裔,谢谢你们对朱子文化的保护,让我有机会来领略朱子曾经走过的路。我首次听说这个活动是在去年的时候,学校开设了朱子文化课程。老师向我们提起了重走朱子之路的活动,从那以后我就希望自己也可以有机会参与其中。今年很荣幸的能够成为活动中的一员,与海峡两岸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研究、学习朱子文化,一起踏上这趟朝圣之旅。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在这次活动中有一点让我感慨颇深,就是朱子对于山水、树木、自然的喜爱,并且朱子能够在其中感悟高深的理学意境。
  从五夫紫阳楼外的香樟树到文公山上的大杉木,都是朱熹亲手所植。似乎是对树木有种别样的喜爱,朱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种上这样几棵树。至今已经几百年的树木却能够依旧翠绿挺拔,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只是静静的屹立在那里,看着人世间的一切,经历着时间的洗礼却依旧不改容颜,有的只是一种宁静致远。也许朱熹就是喜爱树木的安静与祥和吧,喜它以平静的姿态看待世间的一切,喜它的不争,喜它的中庸。站在紫阳楼外的香樟树下,我仿佛看见朱熹也同我一般站在此处静静地聆听微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站在树下静静地思考着。透过这些树,我好像领略了一些朱子之道。
  从紫阳楼外的半亩方塘到祝夫人墓前的寒泉,再到朱熹墓半山腰的小清池,都体现出朱熹对水的喜爱。水为清净之水、清心之水,它能荡涤人心中的杂念、污秽,让人的心更加清明。而且朱熹喜爱的是活泉之水,唯有活泉之水才能生生不息,清澈如初。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朱熹喜欢居住在武夷山的原因之一。武夷山有九曲溪,与两岸的青山形成山环水绕的美景,自是朱熹所喜爱的。因喜五曲山高云气深,朱熹还在隐屏峰下创建武夷精舍,在此著书立说、授徒讲学。朱熹对武夷山的山水是由衷的喜爱,在山水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细心感悟理学的奥秘。我想朱熹也是乐在其中。
  繁华的大城市能够激起人们的欲望,却也能让人迷失自己。而安静的乡村,却能够让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朱熹所居住的地方都不是大城市,而是宁静的乡村,乡村更能够让人保持心中最初的信念。都说农村的人更质朴,那应该就是乡村的宁静所造就的吧!没有大城市的纷扰,没有那么多的物欲横流,人们才能一直保持自己的心不会变。就像婺源的理坑,它也是一个小村庄,离城市很远,可以说交通不便,但是这里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出过许多的大学问家。就是因为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这里淳朴的民风,这里的安宁。如果将来我们在大城市迷失了自己,那么就回到乡村去,回到大自然中去,像朱熹一样聆听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追寻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这次的重走朱子之路让我领略了许多美景、学到许多知识、更结交到许多朋友,心中也有无限的感慨,却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仅以此文聊表心中的感想!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