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朱子之路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97
颗粒名称: 走在朱子之路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09-111
摘要: 有句话这么说,你想了解一个人,那么便去走他走过的路,住他住过的地方,体味他说过的话。细想有理,只有当自己成为了别人,才会理解别人的信仰、坚持、选择、成就。八百年前,朱子为了学术的进步与完善而跋山涉水;八百年后,我们带着朝圣般的心情重走朱子之路。这六七天几乎每天都是在路上,累的是身体,充实的是心灵。说来惭愧,作为武夷学院的学生,我在这灵山秀水的地方生活了三年,脚步却不曾走远,没能真正去领略武夷山富有生机和人文气息之美。2014年7月14日,我参加了第七届朱子之路的活动,这真的是一段很棒的经历和回忆,拙笔不能写尽自己心中的所有想法,但活动中的每一天都有所充实和收获。
关键词: 重走 朱子 走过路

内容

有句话这么说,你想了解一个人,那么便去走他走过的路,住他住过的地方,体味他说过的话。细想有理,只有当自己成为了别人,才会理解别人的信仰、坚持、选择、成就。八百年前,朱子为了学术的进步与完善而跋山涉水;八百年后,我们带着朝圣般的心情重走朱子之路。这六七天几乎每天都是在路上,累的是身体,充实的是心灵。
  说来惭愧,作为武夷学院的学生,我在这灵山秀水的地方生活了三年,脚步却不曾走远,没能真正去领略武夷山富有生机和人文气息之美。重走朱子之路的活动让我亲近了这片山水,也亲近了朱子。他在此长居,著书立说,也在武夷山留下他的足迹,登天游,泛九曲,建书院,真心赞叹吟咏这方毓秀天地,而此间风景和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竟神奇地糅合。世人总道朱子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但他却写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清流溪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这样抒情闲散的诗句,虽为讲理而作,却颇具韵味,想来武夷山水给了朱子很大的启发。
  山水还是那样的山水,但人却不是那时候会趁兴泛舟逆流而上的人了,即便如此,我们畅游其间,还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体悟和感动。这是我第二次坐竹筏游九曲。第一次单纯是奔着九曲边上的秀丽景色去的,但却遇上下雨天,虽有另一番景致,但是总觉得看得不过瘾。这次是个晴朗好天,一路顺流而下,只觉得两岸风景来不及看,嘴里也不住地发出赞叹,与雨天的朦胧姿态不同,每座山峰都看得十分真切。蓝天白云绿树碧水,浅滩上白鹭悠闲地嬉戏,流水哗哗,水浅的地方鹅卵石安静地躺卧着。靠在竹椅上,看看天空,用脚去轻触冰凉的溪水,耳边听到游者的欢笑声和鸟虫悠长的鸣唱,心里一片澄净,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在武夷山最不能错过的便是爬天游峰,虽然有些路程又陡又窄,但我和同行的伙伴还是相互打气一直爬到峰顶。人们常谓,不爬天游,武夷白游,这话只有登上峰顶才有所体会:放眼望去,九曲溪弯弯延延,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每座山自有其特色可爱之处,映衬着蓝天白云,间或有飞过的一群鸟儿,好一番景致!只可惜不能和古代文人骚客一样登山而赋、临水而歌,既没有那种才情,也没有那种胸怀,我们看到这样秀美的山水,只能发出一声赞叹:真是漂亮的风景啊,然后拿出相机照相,用另一种方式纪念这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几天时间里,我们去了五夫兴贤书院、武夷精舍,建阳寒泉精舍,江西铅山鹅湖书院等朱子给门徒授课讲学的地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鹅湖书院,我们在殿中席地而坐,听杨儒宾教授讲两次“鹅湖之会”的情况,之后进行静坐。静坐的时候,心里为古人默默地赞叹,他们不怕舟车劳顿,走上大半个月聚到了一起,就是为了学术的争辩和进步,当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古人这样的纯粹了吧。鹅湖书院的规模和之前看过的几间书院都不同,它并不只有一个建筑物,而是一个建筑群。这里环境清幽,建筑典雅有致,只可惜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景点,不再具有古时候书院的实用性了,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也可算是人生一大乐事。
  重走朱子之路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也举办学术论坛进行学术交流。看学长学姐在上面做论文报告,之后台下的人提出问题或意见,让我羡慕不已。他们对朱子和理学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研究也比我们深入细致不知几个层次。听我的台湾室友丽菱姐说,他们的论文是两三万字删删减减最终压缩成三四千字的,可见我们的“道行”还是太浅。虽然他们都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我们只是本科生,可以不用因此而觉得惭愧,但是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为目标,多去了解朱子思想与文化,多去研究探讨,将朱子文化研究做精做深。
  在这六七天的活动中,我最开心的是交到了几个台湾的朋友。我的室友是东海大学的郑丽菱,她真的是个很可爱开朗的姐姐,说话声音甜甜嗲嗲的,是典型台湾腔。因为我是闽南人,本来打算和她讲闽南话,但是她告诉我她听不懂我们的闽南话,和我们同行的淑娟姐也这么说,但我们却能听得懂他们的讲话,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每天晚上都天南海北地聊天,说些白天活动的经历,或者交流生活圈子的趣事,听丽菱姐讲她生活的地方、她学习的地方、她工作的地方,台湾在我的印象中渐渐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有了实感和温度。虽然丽菱姐大我挺多岁,但是我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可以聊天聊到大半夜,一起大笑,在活动过程中相互鼓励,像两个老朋友一样自如相处,真的是一段很奇妙的缘分。还有台湾暨南大学的郑淑娟姐姐,刚开始还不熟的时候,我觉得她是一个沉静温婉不苟言笑的人,后来熟悉了才知道,淑娟姐并没有老师的架子,她十分随和亲切,就像姐姐一样温暖。台湾的老师也可敬可亲,讲话风趣,很容易就和学生打成一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014年7月14日,我参加了第七届朱子之路的活动,这真的是一段很棒的经历和回忆,拙笔不能写尽自己心中的所有想法,但活动中的每一天都有所充实和收获。我们去走朱子走过的路,也去他讲学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只有亲身经历这些,才会觉得朱子并不是书本上那个严肃刻板的理学家,他在严谨之中,也有丝丝缕缕的柔情所在。举办朱子之路的活动,让我们亲近了朱子,但这样远远不够,路是永远也走不完的,我们应该延伸朱子之路,去了解朱子的思想,将之传播与发扬光大,那么重走朱子之路,才算真正走出了它的意义。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鸿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