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寺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93
颗粒名称: 书院与寺院
其他题名: ——从鹅湖看儒佛二教的空间转换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以前读书时发现许多著名的书院,其实都经历过一阵兴盛蓬勃、人才汇集的儒学盛况,但人亡政息后,昔日的儒学寓所又由道观或佛寺进驻,学校与寺院,辗转反复于同一空间,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没想到眼前的鹅湖书院,正巧也是经历这场变化的一员。杨老师发现我与学妹正在售票处索取简介文宣,于是将手上的简介拿给我们,我还来不及道谢,急着阻止学妹掏钱买简介,又要匆匆上车去了。上车打开简介一看,果然与我想的一样,北宋真宗时,为“慈济禅院”,后人称“鹅湖寺”;南宋“鹅湖之会”论辩时,仍名鹅湖寺。直到理宗时,赐名文宗书院,明初洪武年间,鹅湖山被朝廷立为“鹅湖禅林”,我们现在所说的“鹅湖书院”,其实直到明景泰四年(1453)才定名为鹅湖书院。 这个讯息也许算不上是个新闻,但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儒佛变化格局,对我来说却是真实的书院沿革。我们这次短短七日的旅程,其实仰赖于一定的经济力的支持,古代书院的长期经营比起目前七日的旅程还需要更多的资源。因此,与其将书院变成寺院的现象,说是书院的毁丧、沦落,不如说是书院与寺院接力似地合作经营“鹅湖”这块招牌。书院与寺院的共享空间,支拄其间不朽的梁柱,实是无形而质实的信仰,我在转角处瞥见关公的塑像,在儒佛交错处似乎留有民间信仰的参与。田浩教授曾指出朱熹重视风水,孟淑慧指出朱熹历任祠官的经历,廖咸惠研究宋代士人的信仰崇拜……由此看来,理学家并非是宗教信仰的绝缘体,理学不能纯粹以理性主义解之,信仰之于理学不但不是非理性的一面,反而是理学的灵魂——看似无形实则存在,轻似鸿毛重如泰山。 这个讯息于我而言重要的第二个讯息,是1453年后,鹅湖才成为专属儒学的招牌,理宗时虽曾提倡,但朱熹的影响力与其地位,在明代其实更为显赫。从宋到元,再到明代,这段漫长的路程不能只仰赖朝廷的眷顾,而该归功于书院的经营与发展。此外,断代治史的研究方式尽管有其细致处,但也不免有所割裂,是以往忽略事件发展的连续性,着眼于“长时段”的变化,对于朱子学的研究也许更趋多元丰富。因此,朱子学不只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又因为它普遍的影响力与经典的诠释性,使得它不只是属于中国思想的,还是属于东亚文化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第七届 朱子之路 缘起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