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重在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89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重在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对于朱熹思想的现代价值、朱熹著述的重新解读、朱子文化的传播方向等等。都在此次朱子之路获得新的体认,这些体认来自于类似古代书院的自由讲论。在朱子之路上。静坐鹅湖书院,登文公山看朱熹手植杉,听朱熹后人朱茂男董事长讲述朱子之路的坎坷经历,我们现在追寻朱熹的足迹,是正心诚意地求寻,参悟朱子理学的真谛,蝉声中步入更幽清的曲折山径,朱熹并不遥远:脚底升起一股清凉之气,我们寻找的朱熹:朱熹的理学;我们追寻的朱子文化;朱子理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朱子巷 参悟

内容

“系统宏大,条理缜密”的理学体系,是我在朱子之路上些许参悟。对于朱熹思想的现代价值、朱熹著述的重新解读、朱子文化的传播方向等等,都在此次朱子之路获得新的体认。这些体认来自于类似古代书院的自由讲论。在朱子之路上,来自祖国各地、还有海外的学者,都是术业有专攻,颇有研究心得,沿途上三三两两成群,就是交流的地方。
  在参观武夷精舍,拜谒朱子墓,游览兴贤书院、朱子巷,静坐鹅湖书院,登文公山看朱熹手植杉,一路上我们都在聆听杨儒宾教授、张崑将教授的讲学,听朱熹后人朱茂男董事长讲述朱子之路的坎坷经历,我们现在追寻朱熹的足迹,是正心诚意地求寻,参悟朱子理学的真谛。
  在处暑时节,我们沿着百年的古驿道,看着被踏得滑溜溜的石阶,铺满枯黄的落叶,拾阶而上,林荫蔽日,蝉声中步入更幽清的曲折山径。当我被暑气闷得汗流浃背、满头大汗时,半山腰歇脚的凉亭,一块木牌,一行宋楷:朱熹并不遥远。望着这行字,脚底升起一股清凉之气,像是薄荷之香,清爽宜人,顿时悟到:我们寻找的朱熹,离我们并不遥远;朱熹的理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追寻的朱子文化,不是古朽的教条。朱子理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
  眼前所见,联想到朱熹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我们可以看到,“太极”是理的别名,“无极”则是对“太极”形上性的限定。朱熹讲的理就是“万物以何为根据”的本体论问题。骄阳下的树木山川,欣欣向荣,主要依靠的是太阳的光泽,树木、江河、风雨,乃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都归根结底依靠太阳;有的依赖水,如海洋生物;有的更需要热,如地下的微生物等等。但归根结底,理是,一种事物存在的天命的条理、顺序、法则,这就是朱熹说的理,就是太极。形成理的过程和本源就是“无极而太极”。
  这是我在朱子之路上的些许领悟,也是我致知力行的些许实践。这次活动的裨益难以详叙,且当一种精神滋养,在百年人生中渐渐浇灌。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