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朱子之路心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85
颗粒名称: 2014朱子之路心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93-95
摘要: 这样的状况造成的结果是学员的异质性不只展现在生活地区的不同”这样的研习营考验着营队是否能制造出有效的对话氛围,使得成员真的能够在这中间产生有意义的互动。主要是为了因应武夷山观光产业的发展而作,五颜六色的光线与背后的山水、传统与现代的服饰、竹子、茶具、科举文化与诗一般的现代语言“但在参观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当地农民是以出口莲花和莲花果为主,所以同意他们的家变成一个观光、展示的地方,并听着划船师傅讲述当地的历史文化,每个研究生关心朱子的面向都有很大的差异。整个研讨会对朱子的研究仍然是在。
关键词: 2014年 朱子之路 心得

内容

此次参加由两岸朱子学会、世界朱氏联合会主办的“2014朱子之路研习营”。整个研习营由两岸研究生、新竹地区的书法团、江西上饶学院、武夷山武夷学院等四大团体所组成,组成人员可说是“多元化”。这样的状况造成的结果是学员的异质性不只展现在生活地区的不同,整个生命经验也可以说是差异巨大。这样的研习营考验着营队是否能制造出有效的对话氛围,使得成员真的能够在这中间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7月14号一早便从桃园机场坐飞机到武夷山,下榻崇阳溪山庄。晚饭之前,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会议,介绍本次主办单位、赞助企业、官方人士,以及请“总团长”杨儒宾教授致词。此外,同学有一两分钟的自我介绍机会。然而,这样的机会对于认识不熟悉的人,仍然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晚宴或者是之后几天的早中晚餐,位子并没有特别安排,可以自由选择,但仍然很难有机会了解彼此。这里说的“了解”“对话”,并不是说建立友情之类,也不是我关心的重点,而是强调这么多不同生命经验的一群人,如何真的能在“思想”上有所切磋。晚上,主办单位带学员去观看当地著名的“印象大红袍”。这部剧是由张艺谋编导的,主要是为了因应武夷山观光产业的发展而作,推销当地的茶叶(即“大红袍”、历史文化等等。舞台是360度旋转的,每一幕剧就在这旋转、停格之间来来去去;五颜六色的光线与背后的山水、传统与现代的服饰、竹子、茶具、科举文化与诗一般的现代语言,以及好多的演员与为了推销观光的剧情,这一切快速地出现、又快速地消失在眼前。 第二天,我们先来到五夫镇。五夫镇是当地很古老的传统聚落,仍然保存着古代的街道、牌坊、乡贤故里。我们主要参观了紫阳楼和兴贤书院。但在参观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当地农民是以出口莲花和莲花果为主,所能赚取的利润十分少。所以同意他们的家变成一个观光、展示的地方,甚至在五夫里的某片墙上还高高写着“农民要致富,种烟是条路”。中午过后前往武夷精舍举行始业式,众人朗诵《朱子家训》,之后便到武夷山著名的景点“天游峰”爬山。
  第三天,到建阳寒泉精舍,参访朱熹母亲的坟墓,后来再去参拜黄坑朱子墓。在黄坑朱子墓首先举行的祭拜礼,由朱氏宗亲与杨儒宾等教授担任主祭。下午前往九曲溪坐竹筏,沿途经过的岩壁上刻有文人墨客的诗词,并听着划船师傅讲述当地的历史文化。第四天上午匆匆去武夷山的水帘洞参访。
  第三天晚上和第四天下午、晚上,则是举行两岸研究生的研讨会。讨论形式同于一般的论文发表会,有主持人、发表人与评论人。但由于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20多篇的论文发表,所以每篇文章限制在五千字,每次发表时间被严格控制在10分钟。每个研究生关心朱子的面向都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实又都很接近。接近之处在于每个人皆抱持着某种“中国中心主义”,对于外文的研究、乃至于整个西方哲学,都出现了某种“缺席”。整个研讨会对朱子的研究仍然是在“中国”语境中挖掘意义,并且,我认为研讨会也没能达到对话的效果,顶多只有让人依稀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样的研究而已。我想大概是因为时间、文章篇幅和研究兴趣的差异,造成这个状况。但更深入的原因是,主办单位仍然囿于一般的研讨会形式,去思考“朱子之路研习营”。这样的形式不是不好,但却没有考虑到参与者本身还是在现代学术体制上的“不成熟品”。一般形式的研讨会,根本是无法带领学员去思考问题、而只是呈现自己罢了。“呈现自己”意味着缺乏沟通,即使在议程上安排一个短短五分钟的评论与发问时间,也不可能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必须坐下来聚在一起,如同《对话录》一般苏格拉底与众人在市场或某人家的客厅中对某种主题的反复辩证、对话,也如同《朱子语类》中所呈现的朱子与门生之间的讨论。
  最后两天,我们前往江西婺源,参访鹅湖书院、文公山、朱子祖居的“熹园”以及朱家祖坟的所在地“理坑”。其中最有趣的是朱子在婺源,其实待的时间并不长。朱子只有在考上科举与中年时某一次,回来祭拜过祖坟。但是当地人在介绍时却非常强调朱熹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甚至成立“朱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企业的力量,透过戏剧、古迹、考证努力塑造朱子文化。朱子文化成为了某种商品。经由这商品的消费,当地文化在资本市场中重新得到塑造,产生全新的文化。
  透过这一个礼拜的“2014朱子之路”,我了解到所谓传统思想的现代化,其实不是回向古代,而是必须以一种商品形式的重新塑造。在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讲了一个题目“《朱子家训》的普遍意义”。他认为《家训》中无论在格式上,还是道德思想、家庭观念、社会观念,都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化、个人主义的普世意义。这里姑且不讨论其文论证,但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期待,实际上是很普遍的。而这个期待必须对一般人发生某种切身感,才能产生意义。所以我认为无论是“2014朱子之路”还是中国大陆目前官方和民间这种结合的文化商品策略,都是必经的过程。但是这毕竟只是过程。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