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回头江树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81
颗粒名称: 明日回头江树远
其他题名: ——朱子之路心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80-82
摘要: 我特别喜欢走在古城里面的滋味。所以请大家静默走完朱子去书院的路时我特别感激。试想一个穿戴严整、披挂戴袍的老先生要如何不狼狈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呢?突然有些慢热地想起朱子故里那棵大樟树,我们却愿意相信种树者是朱子为真,忽而更明白慎终追远的意涵,我们讨论着哪块石板晒得到太阳比较没有长苔,哪个部分要靠着山壁走比较不会危险。长长的山路让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闲扯。我脑海中默默想起老师提到的,只有走到这座山、爬到这个高度、且被光线吸引住的有缘人,才有幸拜读到这幅朱子暗藏的美景,这或许就是朱子想告诉我的功夫吧。
关键词: 朱子之路 心得 武夷学院

内容

斑驳的石墙透出历史的痕迹,和着新泥掺杂着些许草屑或青苔,我特别喜欢走在古城里面的滋味。遥想,是一种需要天时地利才能完成的事。走在狭窄的小径里,向导的声音有一阵没一阵传入耳中,但我喜欢安静,所以请大家静默走完朱子去书院的路时我特别感激。天气湿热,我穿的棉衫湿透了,试想一个穿戴严整、披挂戴袍的老先生要如何不狼狈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呢?啊,也许八百年前还没有这么热吧?这条路并不平坦,打磨过的沉积石大大小小地探头探脑,掺着昨日下过雨的潮湿,还带点滑溜,脑海却浮现了苍老犹劲的声响:这每一步,你可要走仔细了。
  视线沿着石头铺成的路,代换成一条条山路,跟着杨儒宾老师的背影,走到了朱子的墓、朱子母亲的墓以及朱氏宗亲的墓园,我静静瞧着树群,突然有些慢热地想起朱子故里那棵大樟树,无论朱子亲植是否为真、无论树洞里那株灵芝是否为真,我们却愿意相信种树者是朱子为真,为什么呢?比起久经风霜的石碑,迎风招摇的大树坐落在古迹旁,更易勾起那种缅怀的情绪。以前对《四书集注》就不陌生,到研究所更是脱离不了《朱子语类》,研究处处可见朱子著作之时,我几乎忘了他早已离我好远好远,写报告或课堂讨论时用到朱子的话,偶尔我会跟他吵着“才不是你说的那样呢”,但常常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好吧,你是对的”。比起眼前的学者教授,我们尚是一丛懵懂的嫩芽,望见前辈已是高大挺拔的大树,而前辈仍旧瞻仰着朱子,那我们跟朱子之间,又有多远的距离呢?透过仰望的目光,前辈将这些大树的故事传给下一代的年轻学子,我看着笔直的树木,不经意抬头挺胸,树木从未开口跟我说话,因为它的存在就是故事本身,忽而更明白慎终追远的意涵。长年被林木笼罩的爬坡,走起来备感艰辛,好几次都差点滑倒,多亏了身旁的学员相救。我们讨论着哪块石板晒得到太阳比较没有长苔,哪个部分要靠着山壁走比较不会危险。除此之外,长长的山路让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闲扯。忽而一道淡蓝色的光晕刺激了我的视线,探寻来源,意想不到的是,脚下居然乍现一片白云蓝天!原来是山脊下的湖泊,映照出天空的模样,我脑海中默默想起老师提到的:为什么跟朱子有关的地方总有水塘?还有那句天天出现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幅巨大的蓝天画卷就这么的铺展在我面前,没有导游解说,没有老师讲解,千百年来,它静静的待在那儿,只有走到这座山、爬到这个高度、且被光线吸引住的有缘人,才有幸拜读到这幅朱子暗藏的美景。这或许就是朱子想告诉我的功夫吧?为学即便许多人都朝着同一方向努力,但你若能仔细品味每一步,不是只顾着如何奔到终点,你日复一日地走,不疾不徐,那收获的果实会比你原本预想的还要多更多。
  游览车缓缓驶过武夷山,那如画的风景天天环绕在周围,被板块挤压升抬、熬过数亿年的山水,就这么强横地竖在天地之间。印象最深刻当然是坐在曲江竹筏上的时候,那从最底最底的视角向上望,便觉自己也成了山水画的一部分。可是,当自己真正置身在深山之中,尤其大家行祭礼及敬师礼的时候,又仿佛觉得自己去到了古代,在一片肃穆的氛围里,香炉缭绕,师生缓缓念出《朱子家训》,稳重却清晰地回荡在山林之中,念完那一刻的静默,让我忍不住闭起了眼睛,想起了“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的经典名句。重复仪式、恢复古礼的举动是兴师动众,但其真意又比坐在大树下听故事来得更加深刻。念《朱子家训》,在每一场祭礼中必备的仪式,念到后来已经都要背起来了,他所说的日用常行之道,不可以一日无也,每次默念时忍不住回想过去种种,我有做到了吗?若再来一次,我该怎么做才好?研习营所发的随行小卡被我放在日用笔盒中,我又再度领会,这趟朱子之路,不是爬完山就结束的七日旅程。这是一趟特别的旅行,一旦开始了就会一直走下去,也许每个人跟我领悟到的道路不一样,但若我们将旅程中的体悟,持续行进在日用常行之上,那无论未来去到的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我们还是走在朱子之路上。
  这趟旅程中,研究生发表会是一大重头戏,也是我的发表初体验。在发表之前,我反反复复将说词修改了许多次,没想到将一万多字的内容挤到10分钟内是一门学问。过去从大学到研究所,也参加了几次研讨会,但只看着老师们发表,不知只有自己站在那个众目睽睽的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参与研讨会的感受。但在研讨会中认识了给我实用建议的张崑将老师和傅锡洪、陈泰西同学,还有老师甚至风趣地说:“你不要紧张,反而要想他对你提问才代表他有认真看你文章啊!”最后发表会顺利结束,我也松了一口气,打理好心情再次出发继续紧接着的行程。我亦珍惜在旅途中遇见的这群学员,可以跟室友曦慧愉快地度过这六个晚上、还有大家手忙脚乱地帮我申请QQ账号、老师大手笔的赞助我们“豪华游”的竹筏行程、晚上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出门四处闯荡,最后一晚还参观了武夷学院,看见美丽的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拿到同学给的小礼物,我意识到分开的日子真的来临了,大家留着彼此的联络方式,约好下一次的见面。这彼此珍重互别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中,我想珍惜离别的时刻,定是朱子在这七日给我的最后一个体悟吧。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邱俊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