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培养转深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80
颗粒名称: 新知培养转深沉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朱陆之辩似乎就在眼前,自己与自然、与历史好像已经融为一体,永远不会忘记鹅湖书院的那一天。是此行最值得欣赏的美好景色,遥想朱陆论辩的情景,想到朱子的一生。思想的力量总是具有穿透历史的渗透力。成为后人不断阅读、讨论的对象,也成为先贤思想的具体寄托,与朱子的脚步相叠。与朱子的目光相会”或许与朱子看到的并不完全相同,智慧的光芒竟然如此执着而坚定地被传扬下来,因为在朱子墓前深深鞠躬之时所下定的决心,我们深切地感到理学学说的命运与自己是如此息息相关,感谢这片土地上深沉厚重的历史”
关键词: 研习营 新知 培养

内容

研习营的最后两天,从福建转到江西,第一站便是铅山鹅湖书院。铅山鹅湖,因为朱陆“鹅湖之会”而声名远扬。穿过“斯文宗主”牌坊,来到室内,正室正中挂着“朱子教条”。席地而坐,杨儒宾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两次“鹅湖之会”的缘起,并主持静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在宁静的山中,在历史悠久的书院中,只有微风吹过,那一刻,八百年前的历史并非遥不可及,朱陆之辩似乎就在眼前,自己与自然、与历史好像已经融为一体。
  永远不会忘记鹅湖书院的那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只有蝉鸣声声,偶有清风拂过,吹动水中的睡莲、墙上的爬山虎,钟灵毓秀之地的宁静安适,是此行最值得欣赏的美好景色。坐在院中,沐浴在阳光里,抚摸石桌与院门,遥想朱陆论辩的情景。想到朱子的一生,算不上顺遂,早年丧父、壮年丧母、政治失意,然而他仍旧坚定执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思想的力量总是具有穿透历史的渗透力,这也是为何朱陆思想交锋所擦出的火花,成为后人不断阅读、讨论的对象,而鹅湖书院,也成为先贤思想的具体寄托,正如书院的一副楹联所写的那样:“自古乾坤惟此理,至今山水有余光。” 穿越八百多年,与朱子的脚步相叠,与朱子的目光相会。八百多年的时光,太多的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我们所看到的风景,或许与朱子看到的并不完全相同。然而,智慧的光芒竟然如此执着而坚定地被传扬下来。对我们这些朱子之路幸运的参加者来说,因为这趟旅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朱子,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彼此,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因为朱子之路的存在,因为在朱子墓前深深鞠躬之时所下定的决心,我们每个人会重新思考,在喧闹浮躁的世界里,在曲折坎坷的人生中,到底应当如何自处。朱子所代表的,是这个民族千年的文化生命,因为这趟旅行的存在,我们深切地感到理学学说的命运与自己是如此息息相关,在八百多年后的现代世界里,坚持“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仍然有迫切的需要。我们更要感念大自然慷慨的赐予,感谢这片土地上深沉厚重的历史,并将这条文化血脉传承下去,无愧于历史和子孙。
  有了这次意义非凡的旅行,当我们再吟起《九曲棹歌》“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的时候,一定会想起九曲溪上的艄公艄婆口耳相传的故事;当再翻开《近思录》,读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的时候,必定会想到隐藏在深深翠竹里的寒泉精舍和精舍门前的那一潭碧水;当再读到“鹅湖之会”“旧学商量加遂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之时,定然会想到鹅湖书院那一天明媚的阳光和大家席地静坐时获得的内心的沉静。当我们再读到朱子的思想,想起朱子的一生,这七天充实的旅程必定会再次浮现在眼前,让人一次次重温当时的心情与感动。因为这次旅程,书本上那些深奥的文字顿时变得生动鲜活起来,那些八百年前的理学话语也变得亲近贴切。倘若朱子有知,看到这样一群人,以重走他人生轨迹的方式去纪念他的人生、钻研他的思想,并将其作为一生的志向,定会欣慰地微笑吧。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这条路已经开始,并将一直延续,没有尽头……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文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