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夫:朱子和刘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72
颗粒名称: 一、五夫:朱子和刘家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刘家对我们朱家有恩“朱杰人老师在武夷山水帘洞岩壁三贤祠向刘子翚三鞠躬后如是说。朱子14岁丧父”朱子之父朱松病危时将朱子母子托付给刘子羽。并叮嘱朱子师事其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刘子羽之弟)三君子,朱子父亲殁后,刘子羽在五夫里其宅地附近为朱家母子建房筑室。使得孤儿寡母有庇荫安顿之所,朱子后来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获得了传统士人立身养家的资本,刘子羽和三君子给了少年朱子一个家。他们在朱子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依然为朱家后人所感怀,刘氏宗祠和朱子故居紫阳楼依然相望而立。
关键词: 朱子 刘家 五夫

内容

“刘家对我们朱家有恩。”朱杰人老师在武夷山水帘洞岩壁三贤祠向刘子翚三鞠躬后如是说。朱子14岁丧父,朱子之父朱松病危时将朱子母子托付给刘子羽,并叮嘱朱子师事其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刘子羽之弟)三君子。朱子父亲殁后,刘子羽在五夫里其宅地附近为朱家母子建房筑室,使得孤儿寡母有庇荫安顿之所,朱子后来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在三君子的教育和指导下,朱子19岁就登进士第,获得了传统士人立身养家的资本,刘勉之还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可以说,刘子羽和三君子给了少年朱子一个家,他们在朱子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故事令人动容。在《论语》泰伯篇,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看到这句话,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何三君子被称为“三君子”了。士君子的光辉不是钻石样的耀眼,而是美玉般的温润,从内在散发,坚定而持久,甚至于在八百年后,依然为朱家后人所感怀。
  现在的五夫镇,刘氏宗祠和朱子故居紫阳楼依然相望而立。朱子和刘家的佳话为镇民所熟知,代代流传。古街还在,朱子巷还在,当年朱子为了赈灾防灾所设的社仓、古井还在,由刘家兴建,朱子曾于其内学习并执教的兴贤书院也还在。古街中住着世世代代生活其中的镇民。古街尚未被开发为旅游胜地,没有大江南北高度雷同的店铺,也没有叫卖吆喝人声鼎沸,安安静静的镇民沿街而坐,仔细地剥着今年收上来的新莲。我们一行“外地人”一早到达五夫,镇民们早已在紫阳楼下古香樟边为我们准备好软糯香甜的莲子汤。为先贤庇佑和感动着的人们,以闽北人代代流传的热情好客,继续温暖他人。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