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朱子之路后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71
颗粒名称: 行朱子之路后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67-72
摘要: 以前朱子是奉在神坛的圣贤,那么当我真正踏足朱子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朱杰人老师在武夷山水帘洞岩壁三贤祠向刘子翚三鞠躬后如是说”朱子之父朱松病危时将朱子母子托付给刘子羽,并叮嘱朱子师事其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刘子羽之弟)三君子,刘子羽和三君子给了少年朱子一个家,朱子和刘家的佳话为镇民所熟知。古雅的祭文回荡在精舍的院落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朱子所在的生活世界,并且认为保存生活的仪式感非常重要……外面的雨下大了。我们则专心聆听着殿内老师的话语,朱子和他的学生是否也曾在大雨的下午讲学论道。
关键词: 追寻 朱子之路 后感

内容

此行于我来说是朝圣之旅,这是在朱子之路的第一天,大家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便坦然此言。到最后一天,在从婺源回武夷山的车上,崑将老师让我们谈谈感想,我依然这样和大家说。第二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与第一次有所不同。如果说,以前朱子是奉在神坛的圣贤,我对他的了解是一个个横亘于胸中的概念,那么当我真正踏足朱子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一点一点深入他的故事和生活,一步一步追寻他的足迹,我体会到了他生命的温度。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温度下,我们才可能让他的哲思,真正融入我们心中。一、五夫:朱子和刘家 “刘家对我们朱家有恩。”朱杰人老师在武夷山水帘洞岩壁三贤祠向刘子翚三鞠躬后如是说。朱子14岁丧父,朱子之父朱松病危时将朱子母子托付给刘子羽,并叮嘱朱子师事其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刘子羽之弟)三君子。朱子父亲殁后,刘子羽在五夫里其宅地附近为朱家母子建房筑室,使得孤儿寡母有庇荫安顿之所,朱子后来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在三君子的教育和指导下,朱子19岁就登进士第,获得了传统士人立身养家的资本,刘勉之还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可以说,刘子羽和三君子给了少年朱子一个家,他们在朱子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故事令人动容。在《论语》泰伯篇,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看到这句话,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何三君子被称为“三君子”了。士君子的光辉不是钻石样的耀眼,而是美玉般的温润,从内在散发,坚定而持久,甚至于在八百年后,依然为朱家后人所感怀。
  现在的五夫镇,刘氏宗祠和朱子故居紫阳楼依然相望而立。朱子和刘家的佳话为镇民所熟知,代代流传。古街还在,朱子巷还在,当年朱子为了赈灾防灾所设的社仓、古井还在,由刘家兴建,朱子曾于其内学习并执教的兴贤书院也还在。古街中住着世世代代生活其中的镇民。古街尚未被开发为旅游胜地,没有大江南北高度雷同的店铺,也没有叫卖吆喝人声鼎沸,安安静静的镇民沿街而坐,仔细地剥着今年收上来的新莲。我们一行“外地人”一早到达五夫,镇民们早已在紫阳楼下古香樟边为我们准备好软糯香甜的莲子汤。为先贤庇佑和感动着的人们,以闽北人代代流传的热情好客,继续温暖他人。二、武夷和寒泉:师友在武夷山中的武夷精舍,我们进行了祭奠先师朱子的释菜礼。用一个古礼以表达对先圣先师的敬意,心中多少是激动的。我们亲自把祭品从山下搬到山上,亲手摆好祭台。杨儒宾老师主祭,研习营中的教师们端坐两侧,其他团员面向祭台肃立。古雅的祭文回荡在精舍的院落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朱子所在的生活世界。当大家在细雨中齐诵《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可不慎哉!”我早已激动地不能自持。仪式过后,我们进入大殿,教师代表杨儒宾老师发言,他对当代社会的浮躁表示忧心,并且认为保存生活的仪式感非常重要……外面的雨下大了,我们则专心聆听着殿内老师的话语。不知多年以前,朱子和他的学生是否也曾在大雨的下午讲学论道。
  在最后一天分享感受的时候,不止一位同学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朱子在福建山水之间,建构体系整全的朱子学,这不仅仅是他独自静思熟虑的成果。与师友的学习讨论,给弟子讲学,回应他们的问难,都是触发他哲学思考的重要途径。《朱子语类》和《朱子文集》对于朱子思想的研究非常重要,它们都是朱子与弟子问答、与朋友切磋的记录。
  寒泉精舍就在朱子之母祝夫人墓地附近,朱子守母丧期间,与挚友吕祖谦在这里编成了著名的《近思录》。朱杰人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朱子和他学生蔡元定的故事。蔡元定是朱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当时他就住在附近的山上。朱子守丧三年,不可离开庐墓。每当朱子有学术问题想和蔡元定讨论的时候,他就在夜晚点起一盏灯。蔡元定头天晚上看到灯,第二天就会下山找朱子,待讨论淋漓尽致后,再回到山上。我想,在山上的时候,蔡元定必然是每晚都会朝山下老师的住处张望。朋友间论学的乐趣,师生间真挚的情谊,定然温暖着处于丧母哀痛中的朱子。甚而,朱子一生清贫,老来竟被斥为“伪学之魁”,支撑着他安然度过的力量,除了来自对圣学的自信,定然还来自朋友弟子的问学不辍。刘子羽、三君子、李侗、吕祖谦、张拭、蔡元定、黄榦、《文集》和《书信》中出现的每一位老师、友人和弟子,不正构成了朱子人生道路的一大乐吗! 我们的朱子之路研习营,岂不也是因缘分而团聚的学术共同体?研习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两岸的知名教授和青年学子,持续两个夜晚一个下午的“朱子学研讨会”已经非常带劲,更“厉害”的是,同学们没有放过此行的任何一分钟,一直在向老师们请教问题。我想,儒宾老师、崑将老师、杰人老师、人求老师一定都已经“烦”死了。但是他们一定不会怪我们,我们就像是刚跳入学术的汪洋大海,用生涩的姿势试图遨游。他们就如汪洋中的船舰,已经扬帆起航,我们怎么可能不抓着他们,尝试探寻学海中的珍珠呢?一路上,同学们之间也往复交流,有过很激烈的讨论。研习营中很多同学已经是硕士博士,很多人将来是要作学术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营中结识的师友,兴许才是此行收获的最重要的宝藏!三、黄坑和文公山:祖先在黄坑朱文公墓,我看到了家族的力量。此行对于钦慕朱子之学的人来说是朝圣之旅,对于团中的朱氏后人来说则是寻根之旅。朱氏宗亲对于研习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从前期准备的朱美珍大姐,到策划旅行的旅行社朱社长,到研习营的发起人之一朱茂男会长,再到参与研习营的来自各地的杰出的朱家人。当他们在朱子墓前深深地向沉睡其中的祖先鞠躬时,一定非常激动和自豪吧。朱子地下有灵,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子孙后辈,看到自己的家族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开枝散叶,也应该非常欣慰! 朱子祖籍不在福建,而在江西婺源。他成年后也曾回婺源寻根。后来改名为文公山的那座山,据称是朱家兴旺发达的命脉所在。根据一个传说,仙人在此山闻到墨香,预测此处将出一位圣人,便告诉他的恩人,也就是朱子的先人,此山就此成为朱家墓址。朱子祖上有一位夫人埋葬于此,他回乡的时候,祭奠了这位夫人,并在墓周围手植24棵杉树。这些杉树中有16棵留存至今,已成参天大树。多年来,一代一代的朝廷和政府保护这座山,禁止百姓盗取山中的一草一木。至今,这一法令仍然是婺源当地的美谈。
  中国古代,不但有族统,还有学统、道统。朱子也认为自己处于一定的学统与道统之中。朱子之学渊源有自,他师从李侗,李侗师从罗从彦,罗从彦师从杨时,杨时师从二程,他的学问源自伊洛无疑。韩愈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道统,孟子之后不得其传,大有接续道统的气魄。二程赞赏韩愈关于道统的说法,但是认为韩没有接上道统,他们以接续道统为己任。道统观念曾鼓舞多少宋明理学家担当天下之责。这种气魄,时至今日,依然值得学习。正如学统和道统观念所显示的,先贤不仅仅是一家之先贤,也是天下的先贤,有志于钻研其学问,继承其理想的人,都可成为“后继者”。在这样意义上,孔子、朱子也可以成为我们文化上的祖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族统被批判,学统道统也一并割断。现在,内在于血液的联系再一次建立,而学统道统是否也能被重新接上呢?我内心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一定能。四、鹅湖书院:自省鹅湖书院是此行我最喜欢的地方,她的端庄清丽只有亲自到过那里的人才能体会。然而,最令我难忘的不是她的美,而是我们在大殿做的事——静坐。在杨儒宾老师的带领下,研习营的营员席地而坐,用几分钟的时间,观看内心。地面凉凉的,把我们同室外的暑气隔开,给我们带来冷静。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可以放下焦虑,放下骄傲,虚心自省。
  此行不仅是与朱子对话,与古迹对话,与闽赣的山水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人生是这样子的,每过一分钟,就少一分钟,时间被这件事占据了,就不能再被别的事情占据,我们真实地占据了朱子之路的这七天,朱子之路也真实地占据了我们。这几天的经历已经构成我们生命的一段轨迹,真实地在每个人身上发挥它的作用。我始终记得黄坑拜谒朱子墓的路上,在那个长满细长青草的小池塘边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没有出现,她是第六届(上一期)朱子之路的营员,是台湾东海大学的学生。一年前她走在拜谒朱子墓的路上,看到这个小池塘,心里非常难过,因为池塘里有很多游人丢弃的垃圾。这里是先贤安息的地方,美丽而神圣,不应该这样。他们用手捞起池塘里的垃圾,她发愿要为小池塘做一个提示牌。回到台湾后,她找了相熟的、会做木工的同学,选料、刨平、篆刻、上钉,为了方便携带上飞机,将提示牌做成可组装的两部分。终于,越过海峡,越过武夷的山水,小池塘边树起了这块牌子。我不知道它能否起到作用,看到它的人还会不会漫不经心地把喝完的矿泉水瓶丢进这里,狂风大雨的日子它是否会被吹倒,但是它被钉入泥土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从此以后朱子之路的风景不一样了,每一个走朱子之路的人,也在塑造着这一条路!朱子之路是对话之旅,也是自省之旅;是朱子走过的路,也是一期一期的营员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五、结语 2014年第七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已经结束20天了,我心中很多东西却尚未沉淀清楚,还有很多未尽之言,也有很多尚待探索的问题。我相信,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无论是与朱子之缘,还是与师友之缘!我知道,为了此次朱子之路的顺利举行,有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朱茂男会长,团长杨儒宾老师、朱杰人老师,执行长张崑将老师,执行委员黄柏翰、周宝玲老师,规划行程的朱社长夫妇,联系活动的朱人求老师,主办单位和活动地的老师领导……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不可能有我们毫无后顾之忧的七天之旅。更为难得的是,朱子之路每年都在办,而且我很欣喜地听说以后会一直办下去,他们在用经营一项事业的心情认真做着这件事!一句感谢不足回报他们的用心付出,唯有专心学术,持续思考,才足以致敬!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建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