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我们的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62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我们的路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50-52
摘要: 在潺潺的溪水之旁领略理学的博大精深。朱子兴学游学的范围甚广,过往总认为理学不过是一些安身立命的方子,始知朱子所谈之理,朱熹一生为官时间极短,朱熹设立的五夫社仓及其衍化的社仓制度成为中国农村储备粮荒及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心想朱熹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起步和最初的学习,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朱熹的故居紫阳楼。刘子翚的哥哥刘子羽为朱熹母子构筑紫阳楼,朱子曾经无数次走过这条巷子。此时我好似听到了朱子当年的脚步声,朱子申请设立五夫社仓亦非空穴来风。至此朱熹决定申请设立社仓,朱熹设立的社仓制度亦相当完善。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朱熹 足迹

内容

写下这篇文章,离朱子之路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路走来,诸多感想,却不知如何下笔。这是我第二次来武夷山,第一次带着游玩的心情,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武夷精舍,游九曲、登天游,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全然无知,至今想来甚是惭愧。幸而此次有机会参加朱子之路,在群山峻岭之间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潺潺的溪水之旁领略理学的博大精深。
  朱子兴学游学的范围甚广,故此行学习之处亦多。我们入武夷、历五夫、赴鹅湖,穿梭于各大书院之间,并拜谒朱子、朱母等墓。所到之处无不使人内心撼动,尤以五夫镇之经历给我感触最深,过往总认为理学不过是一些安身立命的方子,离我的世界似乎甚远,而今参观五夫后,始知朱子所谈之理,并非空谈。朱熹一生为官时间极短,但其功绩却极丰,五夫社仓就是一例。朱熹设立的五夫社仓及其衍化的社仓制度成为中国农村储备粮荒及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此等经世致用之举并非是一个空谈的义利的理论家所做之事。
  我们参观五夫镇是在活动第三天。一大早登上大巴来到地处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部的五夫镇,刚下车,遍野的荷花映入眼帘,让我们不禁感叹,心想朱熹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起步和最初的学习,那么这里必定遍布着他的脚步和身影。
  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朱熹的故居紫阳楼。紫阳楼坐落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之中,身后的屏山苍翠如黛,走进朱子故居,感受的是浓浓的理学气息。朱熹15岁时跟随母亲迁往五夫,投靠父亲的生前挚友刘子翚,并师从三先生胡宪(籍溪)、刘屏山(子翚)、刘勉之(白水)。刘子翚的哥哥刘子羽为朱熹母子构筑紫阳楼,从此朱熹定居于此。韦斋、晦堂、敬斋、义斋,虽然不大,但整齐而庄重,果然不负“开海滨之邹鲁,接伊洛之渊源”的盛誉。
  穿过紫阳楼,我们来到一条狭长的鹅卵石小巷,在黄土垒成的高墙的夹缝中显得更窄更长。这条小巷就是著名的朱子巷,朱子曾经无数次走过这条巷子。踏上这条路,心中莫名的激动,或许我的某个脚印正与朱子的脚印重合呢!此时我好似听到了朱子当年的脚步声,时而闲庭信步,时而疾步向前。路不长,很快就到尽头了,但是这声声足音,正如同我的茫茫思绪,诉说的不知是谁的心曲…… 之后,我们爬上高高的阶梯,来到朱子学校,听朱美珍大姐介绍:这里的孩子以理学思想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朱子家训》倒背如流,朱熹满怀热情的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献给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没有忘记他,五夫将永远承载着这份荣耀。朱子的路,也是我们的路,虽然不知道我能把这条路铺多宽,但至少我能坚持走着。
  最后我们来到朱子社仓,此乃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 171)创建,因社仓地址在五夫里,又名“五夫社仓”。朱子建成社仓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朱子申请设立五夫社仓亦非空穴来风,实乃源于实地考察。南宋孝宗乾道四年春夏之交,闽北地区发生灾荒,时朱熹正居住在五夫里。他发现灾荒发生后,常平义仓的补给根本跟不上,且补给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一再延误救灾,至此朱熹决定申请设立社仓,作为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
  朱熹设立的社仓制度亦相当完善,补充过去常平仓制的诸多不足,又参考王安石青苗法的相关内容。如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中谈到:“独常平义仓尚有古法之遗意,然皆藏于州县,所恩不过市井情游戏辈。至于深山长谷力穑远输之民,则虽饥饿濒死而不能及也。又其为法太密,使吏之避事畏法者视民之殍而不肯发,往往全其封鐍递相付援,至或累数十年不一皆省,一旦甚不获已,然后发之,则已化为浮埃聚尘而不可食矣。”朱子设立的社仓正好补充了这些不足。社仓设立之所在乡里,筹办方式主要是民办,审批手续较为简便,最重要的是能就近赈济灾民。此外,就社仓的资金积累及粮食的筹集方面,朱熹的做法亦较为科学。社仓一改义仓征收社仓税的办法,《社仓事目》规定贷放收息的办法:“每石量收息米二斗”“或遇小歉,即蠲其息之丰大饥即尽蠲之。”“半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庶几丰荒赈贷有节”。如此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此举不但保证仓内粮食不断更新,且大利于民。
  自此该社仓开南宋救荒的先河,朝廷为此将朱熹所呈请施行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村。“朱子社仓”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朱熹的社仓法充分体现了他的社会保障思想。他考虑实际,从大局出发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以民为本之大举正是其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如此之举怎可以评其为空谈之人呢?因此我认为经世致用思想才是朱熹思想的重要部分,读书、教学是朱熹世界的一半,再加上济世救民才是完整的朱熹。
  朱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足迹、他的治学方法、他的思想世界都在悄悄地化为文化的元素,在众人的追溯和纪念活动中重新被人们认识,重新走向人们的生活。走在朱子之路上,我渐觉得朱子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将理学之路铺的很宽,后世之人有义务将其走得更远。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园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