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61
颗粒名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心里仍未有已然离开台湾的实感,顿时令因长途旅程的困顿与焦躁之感稍减,使得路上偶见的美景更加令人珍惜,随即头顶阳光沿着山径、路经绵延竹林,走入目的地武夷精舍之中,才赫然惊觉这一条追寻朱熹身影的朝圣之路早已开展,怀着一种敬畏且好奇的心情走入武夷精舍,端坐竹椅上等待开幕仪式与敬师礼。那回荡于斗室之中的齐整声响,每人将乘载义理的字字句句亲口述出,不禁令人想到古人总是心系于登临高处,遥想朱子当年选择武夷山讲学,是否还有冀望学生能亲自登临高处。但最终看到的风景一定与世俗大异,记得当日天空飘着绵绵细雨。
关键词: 追寻 朱子 之路

内容

飞机降落之时,心里仍未有已然离开台湾的实感,现代化的都市、整齐的街道、菜肴的咸淡,皆与台湾没有太多差别。直到在火车站与大批人潮一同排队,于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动弹不得,才开始有身处异地之感。
  坐了13个小时长途火车,从厦门抵达武夷山,经历一夜摇晃颠踬,更是觉得中国地大物博,江山风景壮阔,唯独舟车劳顿令人吃不消,虽不失为一难得体验,却也换来一对黑眼圈与一身腰酸背痛。大约天将亮之时,我恰巧睁开眼,往窗外看正是一湾澄澈河水,于晨曦照耀之下,闪耀着粼粼波光,顿时令因长途旅程的困顿与焦躁之感稍减,为烦杂的心灵注入一股清泉,这才想起久远年代没有便利交通工具,不也是一路骑马乘车才能抵达么?正是这旅途中的困顿繁琐,使得路上偶见的美景更加令人珍惜,提醒我们所为何来。
  而后安顿行囊,随即头顶阳光沿着山径、路经绵延竹林,走入目的地武夷精舍之中,才赫然惊觉这一条追寻朱熹身影的朝圣之路早已开展,只是我直至此刻方才觉察,理理微潮鬓角、汗湿衣衫,怀着一种敬畏且好奇的心情走入武夷精舍,以掌拂过门廊,端坐竹椅上等待开幕仪式与敬师礼。随着仪式一项一项进行,心情也渐渐凝肃,尤其在大家一同朗诵《朱子家训》之时,那回荡于斗室之中的齐整声响,深深地撼动了我。“礼”在现代人的眼中,似乎早已成为过时而老旧的代表,只是在此刻,却觉得透过举行这样的仪式,每人将乘载义理的字字句句亲口述出,亲身施行,专注地、用尽全力地,这“礼”便直截地彰显在我们每一人面前,活泼泼地流动于我们每一人的血脉之中,将原来乍看毫无关联的我们联系起来,此刻的时空,也变得神圣非凡!这“礼”亦或是“理”,于此时此刻,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么? 礼成,我们便移驾到外头举办学术论坛,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半圆,发表者轮流至前报告。下午的阳光不甚烈,我们坐在树荫下偶有微风徐来,发表与点评一来一往,非常热烈地讨论交流,就在这片自然之中与景致合而为一,仿然可以体会到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不知朱子当时于此讲学,是否也同有此感呢? 隔日一早,我们登武夷山第一峰天游峰,听说总共有828层阶梯,爬得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不过这一路上的风景美不胜收,在山脚下看见的景致,到了中途再看又是另一番味道,待到了山顶又是别有一番风味。不禁令人想到古人总是心系于登临高处,步步拾阶而上,随着高度不同,所能囊括入眼的景物也更多、更远。所谓登高望远,为的便是改变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拓展眼界。遥想朱子当年选择武夷山讲学,除了传授学问,是否还有冀望学生能亲自登临高处,改变眼界的深远用意呢?我们如今能走朱子走过的路,看朱子看过的风景,亲身经验这一步步攀爬的过程,实为幸运,仿佛同时也攀爬了一条求道之路,或许过程艰辛,但最终看到的风景一定与世俗大异,令人向往无比。
  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前去祭拜朱子墓的那一天。记得当日天空飘着绵绵细雨,我们一行人撑着伞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小径上,那条路长长地,却是如此安静,只有双脚踩过鹅卵石之跫音,以及雨滴打在伞面的细微声响,没有笑语,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们不停往前行。终于齐聚朱子墓前,摆好祭坛祭品,每人持一炷香,开始祭拜仪式。此时的礼又与初日敬师礼不同,不仅仅是仪式之异,整体氛围与众人心情也截然不同。与人们脸上神情皆是庄严肃穆,听着主祭人诵读祭辞,全体又再次宣读《朱子家训》,字字句句、抑扬顿挫,随着烟雾飘渺直上天庭,冀望此诚感通天地,使我们能遥契朱子之灵,与之交相感应,能见其所见,明其所述之理。
  最后一天我们到达鹅湖书院,并于此举行最后一场学术论坛,极为特别的是在论坛即将开始前,由杨儒宾老师带领全体一同静坐。由于自己在家时常练习静坐,但平日总因杂思太多而须花许多时间才能专注静心,进展缓慢。但此时端坐鹅湖书院之中,闭上眼,户外蝉鸣于耳中轰然作响,不久随即如风远去,仿佛天地之大仅存一己独坐,再度睁眼,一片澄明,无来由地纯然喜悦。而后更能专注聆听师友们的发表报告,此等经验实为特殊,如今忆起依旧令人向往。
  回台湾已十余日,心中充满感动和感谢,感谢各个单位与朱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持与用心安排,使第六届朱子之路圆满达成,亦感谢上天予我如此机缘,有幸能参与其中,共同完满此次朱子之路。一路风景、各个片刻都仿佛还在眼前播映,亲自以双脚踏过朱子曾行走的土地,以双眼观看朱子眼中的美丽山河,以双耳享受朱子曾听闻的流水潺湲与风鸣,于如此美景之中谈论与朱子相关之思想文章,此刻回想起来,我们不也是以另一种方式体会着朱子的人生旅程? 此行不仅是追寻朱子脚踪,更是一趟自我追索真理的旅程,前路虽漫长,我们仍然不止息步伐,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思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