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光云影共徘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57
颗粒名称: 一、天光云影共徘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6-37
摘要: 对于一路在教学与研究、家庭与事业、教师与学生、儒家与佛家间,报名参加此次活动多少需要点鼓起勇气的工夫,这个文化之行背后的生命亲切呼唤又着实令人难以抗拒。朱子之路便在既紧凑又丰富的步调中拉开序幕,发表我仓促完成的论文《朱子工夫论中的静坐》,我们的朱子之路也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摄中,这是从厦门到武夷山的田野印象,但13小时硬座的搭车经历对习惯台湾交通的我来说却是陌生的体验。这一段旅程便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感受中开始一路蔓延。逼人的焖热暑气、登山、走路、动辄两三小时的车程。
关键词: 天光 云影 徘徊

内容

参加第六届的朱子之路,对于一路在教学与研究、家庭与事业、教师与学生、儒家与佛家间,不同的身份与场域间转换,一连数月来长坐案前和文字报告共徘徊的我来说,是一趟纯属意外的奇幻之旅。在赖锡三老师的建议与推荐下,放弃了原本要参加的另一场活动,气质其实喜静厌动的我,报名参加此次活动多少需要点鼓起勇气的工夫,但作为儒家的学习者,这个文化之行背后的生命亲切呼唤又着实令人难以抗拒。于是,便在“身体应该不会太轻松,但心灵肯定会有大收获”的忐忑心理下,踏上这一段风光旖旎的朱子路。
  第一天下机场,朱子之路便在既紧凑又丰富的步调中拉开序幕,进入厦门筼筜书院,下午便举行开幕式与“朱子之路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发表我仓促完成的论文《朱子工夫论中的静坐》,高玮谦老师的精辟见解与深度讲评,使我受益良多。一如筼筜书院的建筑保留传统书院元素与现代建筑的质感,我们的朱子之路也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摄中,展开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用过晚膳后,搭火车直驱武夷山。凤凰木、竹林、荷花田、茶树,这是从厦门到武夷山的田野印象,如此景象和台湾差距其实不大,甚至带点熟悉;但13小时硬座的搭车经历对习惯台湾交通的我来说却是陌生的体验。这一段旅程便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感受中开始一路蔓延。美丽的武夷山水虽悦人心目,逼人的焖热暑气、登山、走路、动辄两三小时的车程,对平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我来说,也确实是体力上的一大挑战(我必须惭愧地承认:老师们效法孔夫子周游列国精神,在武夷精舍外草地上,别开生面地进行第二天的研讨会,问学的画面虽然很美,但我却一马当先的中暑了)。以恍惚间身体所感受到的累,去走朱子的书院、故居、社仓,朱子走过的石路、朱子喝过的水、朱子所制的孝母饼、朱子手植的八百余年老樟树,这些应该俱往矣的故迹,不知怎么的却亲切起来,八百多年前的朱子,又当是在怎么样的物质环境下,以何等的心境跋山涉水来到此处?写下的《观书有感》千古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的我正和当年的朱子一样,共徘徊于这武夷山上的天光云影之下,原本想尽量避开朱子这座大山的我(朱子一生留下的著作光看字数就有八百多万),也不禁要问这如老樟树般的巨大身影,他的思想、他的实践,其力道与能量没有源头活水是办不到的。
  那么,源头活水,水来自何方?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