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条活泼泼、活生生的理学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56
颗粒名称: 走上一条活泼泼、活生生的理学路
其他题名: ——朱子之路有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36-39
摘要: 本段描述的走上一条活泼泼、活生生的理学路—朱子之路有感。
关键词: 朱子之路 追寻 理学路

内容

一、天光云影共徘徊参加第六届的朱子之路,对于一路在教学与研究、家庭与事业、教师与学生、儒家与佛家间,不同的身份与场域间转换,一连数月来长坐案前和文字报告共徘徊的我来说,是一趟纯属意外的奇幻之旅。在赖锡三老师的建议与推荐下,放弃了原本要参加的另一场活动,气质其实喜静厌动的我,报名参加此次活动多少需要点鼓起勇气的工夫,但作为儒家的学习者,这个文化之行背后的生命亲切呼唤又着实令人难以抗拒。于是,便在“身体应该不会太轻松,但心灵肯定会有大收获”的忐忑心理下,踏上这一段风光旖旎的朱子路。
  第一天下机场,朱子之路便在既紧凑又丰富的步调中拉开序幕,进入厦门筼筜书院,下午便举行开幕式与“朱子之路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发表我仓促完成的论文《朱子工夫论中的静坐》,高玮谦老师的精辟见解与深度讲评,使我受益良多。一如筼筜书院的建筑保留传统书院元素与现代建筑的质感,我们的朱子之路也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摄中,展开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用过晚膳后,搭火车直驱武夷山。凤凰木、竹林、荷花田、茶树,这是从厦门到武夷山的田野印象,如此景象和台湾差距其实不大,甚至带点熟悉;但13小时硬座的搭车经历对习惯台湾交通的我来说却是陌生的体验。这一段旅程便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感受中开始一路蔓延。美丽的武夷山水虽悦人心目,逼人的焖热暑气、登山、走路、动辄两三小时的车程,对平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我来说,也确实是体力上的一大挑战(我必须惭愧地承认:老师们效法孔夫子周游列国精神,在武夷精舍外草地上,别开生面地进行第二天的研讨会,问学的画面虽然很美,但我却一马当先的中暑了)。以恍惚间身体所感受到的累,去走朱子的书院、故居、社仓,朱子走过的石路、朱子喝过的水、朱子所制的孝母饼、朱子手植的八百余年老樟树,这些应该俱往矣的故迹,不知怎么的却亲切起来,八百多年前的朱子,又当是在怎么样的物质环境下,以何等的心境跋山涉水来到此处?写下的《观书有感》千古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的我正和当年的朱子一样,共徘徊于这武夷山上的天光云影之下,原本想尽量避开朱子这座大山的我(朱子一生留下的著作光看字数就有八百多万),也不禁要问这如老樟树般的巨大身影,他的思想、他的实践,其力道与能量没有源头活水是办不到的。
  那么,源头活水,水来自何方?二、鹅湖书院猜想想起朱子之路行前锡三老师的话语:对牟先生诠释朱子之理是“只存有不活动”之理,这样说法的疑情。当走进这条朱子走过的路,朱子似乎不再只是活在书上的朱子、知识的朱子、论文中要梳理的朱子,而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凡走过的路,必有足迹,顺着足迹望过去,有朱子的思想,也有朱子的实践、行履,正在翻山越岭至延平求教李侗的朱子,正在静坐的朱子,读书著述的朱子,主敬穷理的朱子,社会实践的朱子……我试着去感受朱子的力道与艰难——对于气质之性的正视,对于心即理的质疑,心与理间的鸿沟必得经过格物穷理的漫长工夫之身心修炼过程,才能到达的一旦豁然贯通,在这个“质的飞跃”前,这些艰难、系统、严密的工夫——如果朱子的理“只存有不活动”,那么哪来的那么巨大的生命力?这八百年来的朱子路所展现出来的大山大水气象,究竟是如陆九渊所批评的“支离事业竟浮沉”?还是透过主敬穷理渐教的积累工夫,亦自有其沉稳踏实的“终久大”? 带着朱陆之辩的公案与疑情,随着车子一路山路蜿蜒至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不见“鹅”也不见“湖”,却有着儒家学习者的梦。踏进鹅湖书院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百感交集,带着朝圣的兴奋,强烈的幸福感下,也杂陈着“舜亦人也,予亦人也”的惭愧之情。我们在这里进行一场模仿仪式,尊敬的杨儒宾老师解说理学家在教学时如何使用静坐工夫,并且引领我们在书院讲堂中实际进行静坐。我仿佛看到宋儒装扮的山长,以刚毅沉稳的步伐缓缓走来,在讲席前坐下,然后画面停格。周围蕴酿出来的静谧氤氲氛围,蝉鸣也哲学宗教起来,八百多年前此处也当有人静坐,可否也有一样的蝉鸣?这不是故迹,我仿佛看到当年大辩三日的画面,并且猜想其人心情,以及由此交织、浸润出来的丰富人生滋味与生活世界。
  最后一场研讨会正是在这八百多年前朱陆论辩的鹅湖书院讲堂中进行。我在此静坐,也在此点评。和我一同担任点评工作的厦大陈林同学,私下错身而过的短暂交谈,你的诚恳、认真,与在此圣地不敢说“点评”,而要请上面的朱陆大儒们自己点评的诚惶诚恐,莞尔之余,我其实完全感同身受。但,无论如何,这个特殊体验确实让我洋溢着奇特的幸福感。
  作为儒家的学习者,这何其有幸!三、凡走过的路必有足迹这一趟朱子之路虽是体力上的一大挑战,但精神上实在丰盈。只要是路,必有足迹,这条路是一条活泼泼、活生生的路。除了去感受朱子巨大的生命力,也试着去观察锡三老师所说的杨儒宾老师平易近人的大儒风范。一路伴随我的有许多亲切画面,有当年一路跋山涉水、登山越岭的朱子,也有杨老师连续六年来引领这条格物穷理之路的愿心,其中还有参加第二届朱子之路的锡三老师的画面。张崑将老师和朱美珍大姊,和我分享当年老师走这条路时的趣事,比如说老师非常喜爱鹅湖书院,以至于要离开时仍静坐、小憩于书院一隅,让大家找不到人等等。寄上两张照片,崑将老师特别交代我拍回朱子学校所种的一排树给老师过目,在锡三老师的建议下种出来的,已长得比人高了。这令人多么感动! 朱子路上一凝眸,这条路虽然不似烟花三月、春风十里的路上繁华似锦、游人如织,却也不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般的苍凉孤单。这条路上,称不上热闹,隐约望去却也有足迹斑斑,既纵贯穿越过去、现在、未来,也横跨联系海峡两岸。过去的朱子随着我们朝圣之路的模拟、猜想、体验,过去的似乎也未曾远去,仍对我们招手展演这一条成圣之路如何可能;现在的杨儒宾老师连续六年来引领学者与学子走上这条主敬穷理之路,其背后又存在着对儒家怎样的强大愿力与深情?回台湾当日下午,就神速的收到杨老师寄赠的大作《从<五经>到<新五经>》三书,何其神速也!老师对我们这些后辈的照顾与承诺,实在令人动容,也印象深刻。张崑将老师,偶尔开点小玩笑称他为“全台湾独一无二管家婆系主任”,处理那些繁琐的庶务之余,你还要为对素食者照顾不周说抱歉,我也为你的抱歉感到抱歉,当然还有感动。吃素的我给你添麻烦了。朱人求老师玉树临风的清瘦身影,上下阶梯时身上背着、手上提着自己的行囊,居然还能用另一手帮我们提沉重的行李箱,既感动又于心不忍之余,也忍不住赞叹——人求老师你是神人。朱美珍大姐一定是忙碌的,你的全程陪伴令人印象深刻。感谢黄柏翰老师贤伉俪的温暖照护,也祝福同样有着嘉义成长记忆、特别亲切的黄藿老师一切顺利。还有一路偕行的两岸同学们,青春无敌的生命又该有多少开放的可能?因为你们,这条前见古人后见来者的路,既可回顾,亦可展望。望向未来,也当延续过去这一路的足迹斑斑。
  朱子路,一条活泼泼、活生生的路,早已开始,仍未结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雪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