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感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47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感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8-21
摘要: 自读书以来,朱子于我而言便是既近又远的存在,说他近是因为从小到大听人们谈中国文化的时候总是绕不开他,仿佛他就在我们身边;说他远是因为对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理学集大成者”这六个字。这学期,在束景南先生《朱子学与儒家文化》课上,我慢慢了解到朱子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只知著书立说、教课授徒;相反,他不仅心怀家国天下,并且在不长的为官生涯中,政绩卓著。在董平老师的推荐下,我报名参加了“第六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坐而论道,磨砻砥砺作为研习营的主要活动之一的论文研讨会总共分五场,其中有两场被老师们颇具匠心地安排在了武夷精舍和鹅湖书院。
关键词: 朱子之路 研习营 活动

内容

自读书以来,朱子于我而言便是既近又远的存在,说他近是因为从小到大听人们谈中国文化的时候总是绕不开他,仿佛他就在我们身边;说他远是因为对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理学集大成者”这六个字。这学期,在束景南先生《朱子学与儒家文化》课上,我慢慢了解到朱子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只知著书立说、教课授徒;相反,他不仅心怀家国天下,并且在不长的为官生涯中,政绩卓著。对于这样一位可敬又可爱的夫子,怎能不想去他身居之处走走看看!在董平老师的推荐下,我报名参加了“第六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六天的行程中,能够有幸亲聆老师们的教诲,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深感不虚此行!坐而论道,磨砻砥砺作为研习营的主要活动之一的论文研讨会总共分五场,其中有两场被老师们颇具匠心地安排在了武夷精舍和鹅湖书院。
  第一天下午参观武夷精舍后,大家便在张崑将老师的召集下来到精舍外的草坪席地而坐。白云青山间论道问学,大家似乎都是第一次,因着兴奋的心情,讨论也就显得格外热烈,时不时还爆出一些精妙的论断。坐在树荫之下,凉风习习,满眼的翠绿,不禁想到曾点所说的“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岂不就是我们现在的场景吗!圣人之境虽不能至,然能坐而论道,磨砻砥砺,游心天地之间,心亦足矣。
  最后一天,我们驱车至铅山鹅湖书院。八百多年前,著名的“鹅湖之会”就发生于此。论中,朱熹和陆九渊就“教人之法”往还论辩。且不论他们二者孰是孰非,但就其为了心中之信念,人道之树立而直言论辩的精神也颇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想来,诸位老师将最后一场论文报告会放在此处召开,恐怕是希望我们能够担当起继往圣之绝学的重任,此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在报告会开始前,杨儒宾老师亲自带着大家进行了二十分钟的静坐体验。当天气温很高,而鹅湖书院因为古迹,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降温设备,所以在静坐刚开始,闷热的空气就像一床被子捂着自己。因为是微睁着眼睛,身体的其他感官变得很敏锐,当汗珠顺着额上流下时,极为难耐。但随着时间推移,待心慢慢静下来之后,竟能感觉到丝丝凉意自心头泛出,院外的鸟鸣声也显得格外清晰悦耳,就像在诉说什么,又像是在吟唱。那一刻,我才深深领会到,缘何儒、释、道三家皆倡静坐。人终究还是自然之一物,唯有自然之色、声、香才更贴近人的心灵,更能滋润人的心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研习营活动另外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循沿朱子的足迹,参访朱子曾讲学、生活的地方,拜谒朱子及其祖父、母亲墓。
  按照行程的安排,六天中我们参访了武夷精舍、考亭书院、云根书院、兴贤书院、朱子故居紫阳楼,吊唁了朱子及其祖父和母亲。虽然大部分为后人重修,然而却能够从中体会到当地人对朱子深深的感佩之情。尤为幸运的是,在诸位老师和朱子后裔的主持下,我们在朱子墓园举行了祭祀仪式。因为台风的影响,当天下着雨,淅淅沥沥,反而增添了几份静穆。沿着山上的小路,我们很快就到了朱子墓。来之前,曾设想过墓园的样子,但依然出乎意料之外,整个墓园由一块块大小均匀的鹅卵石码成,干净整洁。询问了当地乡民后得知,墓园修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表达对朱子的崇敬之情,修造墓园的鹅卵石专门从当地河中挖来,所以虽修造时间不长,但却显得古朴庄重。随后,在助祭的带领下,大家齐诵《朱子家训》,拈香敬拜,并绕朱子坟茔一周以表敬意,场面庄严而肃穆。仪式结束后,静立墓园良久,不知为何想起了千里之外为荒草所掩覆的阳明墓,感伤之余,不得不说,造化难测。
  当天下午,我们驱车赶往朱子故居紫阳楼。故居因是新建,自然难以还原朱子当年生活的原貌,唯有墙上悬挂的书法拓片无声地告诉往来的游人这里的主人之于整个东亚文化的影响。所以,对紫阳楼并未有太多的印象,倒是楼前万亩荷塘颇让我觉得亲切有味。作为杭州人,对荷花并不陌生,但看到一个小村庄竟然种了如此之多的荷花,还是有些震惊。不知朱子当年写下《观书有感》的时候,塘中是否亦有数支荷花相伴!此外,紫阳楼前还有一颗八百多年的香樟,据说是由朱熹亲手所植,远远望去有如一朵盛开的青莲。
  朱子墓、书院、荷花、老树,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静的,但又无一不是活泼泼的,充满着生的气息;一切的一切,仿佛在冥冥中引导着我们走入朱子的心灵世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武夷山中有仙灵,曷不委心任去留除了论学和参访外,主办方还特意安排我们游览武夷山和九曲溪。两处都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胜之地,风光自然不用说。徜徉其间,世间的烦恼仿佛刹那间烟消云散。面对此情此情,才真正理解,缘何庄子甘愿抛开名利羁绊,一任逍遥;缘何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躬耕乡野,归去来兮;缘何朱子能够一心向道,隐于山中著书立说五十年。很多人说朱子有眼光,选择居于武夷山,但当我站在天游峰顶,泛舟九曲溪上,瞬间有些恍惚,不知究竟是朱子选择了武夷山,还是武夷山选择了朱子! 时间过得飞快,从武夷山回来已有大半个月。重新翻看照片,发现有些事渐渐隐没于记忆之中,而有些事则变得愈来愈清晰。除了动人的风景外,一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杨儒宾老师、张崑将老师、朱人求老师、谢晓东老师、朱杰人先生,还有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的代表美珍大姐,若没有他们尽心安排和悉心照顾,便没有我们这次活动。其中,杨儒宾老师和美珍大姐是几位长辈中年纪最大的,但他们依然坚持陪我们走完全程,除了满满的感动,不知如何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另外,我还要感谢最活跃的娟姐(沈娟),最淡定的伟铭(谢伟铭),最爱K歌的张磊,最可爱的霁芳(吴霁芳)以及其他未提名的同学,谢谢你们的相伴,我将一直记得你们眼中的光亮。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盛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