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行朱子之路——古道照颜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18
颗粒名称:
行朱子之路——古道照颜色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16-318
摘要:
本文讲述了研习营以武夷山为主轴,参访了朱熹的出生地——尤溪,成长地——五夫,讲学地——武夷山,辩论地——鹅湖,长眠地——黄坑,以最贴近一代大儒的文化底蕴,试着参透其理学的思想脉络。朱熹出生于尤溪,一生在福建建安、武夷山区居住前后长达五十余年,武夷山的奇秀山水、盛产茶叶,朱熹生活在山麓九曲溪畔,在琴书相伴,以茶当酒,过着清淡俭朴的生活。
关键词:
朱子之路
古道
足迹
内容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文化之旅,两岸四地的学人源于对朱子学的热爱而相聚于斯,以论坛、研讨会为经,以朱熹成长、讲学地为纬,追寻先哲的足迹,一步一脚印的行朱子之路,悟朱子之道,思古之幽情,点滴在心头。研习营以武夷山为主轴,参访了朱熹的出生地——尤溪,成长地——五夫,讲学地——武夷山,辩论地——鹅湖,长眠地——黄坑,以最贴近一代大儒的文化底蕴,试着参透其理学的思想脉络。朱熹出生于尤溪,一生在福建建安、武夷山区居住前后长达五十余年,武夷山的奇秀山水、盛产茶叶,朱熹生活在山麓九曲溪畔,在琴书相伴,以茶当酒,过着清淡俭朴的生活。而我们在九曲溪乘着竹筏顺流而下,从九曲到一曲,一路行来,浑然天成的美景尽收眼底,遥想当年朱熹创作武夷棹歌之时空背景。他隐居武夷山,著述立说,以茶穷理,写过多首茶诗,其中一首《咏茶》诗,记录他蛰居的生活: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手自栽。
地辟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啜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迭翠成堆。诗中道尽了他在武夷的山居乐趣。也常藉品茶喻求学之道。他说:“物之甘者,吃过而酸,苦者吃过即甘,茶本苦物,吃过即甘。”他认为学习过程中要勤下功夫,苦而后甘,始能乐在其中。至于后人争论不休的究竟茶的味道是甜是苦?套句《印象大红袍》戏剧里的经典名言:“你的心决定了这一杯茶的味道”。
在朱子之路的行程中,一共参访了四个书院,别具意义。书院是宋代文化重要的象征,是儒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的中心,这些书院大都盛行茶道,朱熹以理学入茶道,以茶喻理独树一帜,深得茶道之要旨。出生地——尤溪(南溪书院) 此地因朱熹的诞生而闻名遐迩,南溪书院古朴庄严,正堂中立了朱熹的塑像,两旁则是朱熹手写板联四幅:“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读书处,相传脍炙人口的《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千古名句的半亩方塘即指此处。成长地——五夫(兴贤书院) 五夫镇位于武夷市东南部,是个纯朴而宁静的偏壤之地。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是朱熹从师就学长达四十年的理学思想的形成地,此地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朱熹曾在兴贤书院讲学授徒,“兴贤”其名之由来据说是“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书院内可见仿朱熹笔体书写的“继往开来”等各式楹联。朱熹从十五岁起就在紫阳楼定居,居住五夫五十年,每当求学或寻幽问道,都要经过朱子巷,巷多曲折,伴随两侧古屋高墙,古巷中每每回荡着朱熹求学的足音。讲学地——武夷(武夷精舍) 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位于九曲溪畔,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并以它为教材创立学院、广收门徒、著书讲学、培养人才的摇篮。朱熹的理学思想由此传播,当代著名的学者都曾就学于武夷精舍,一批理学家也相继在此择地筑室,读书讲学,有的还以“继志传道”为己任。由于朱熹及其门人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努力,当元朝统一中国后,朱子学被朝廷定为一尊,成为文化的正宗,达七八百年之久,这些成果都是奠基于武夷精舍、兴教传学打下的基础。辩论地——鹅湖(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的铅山,淳熙二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四人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堪称典范的学术研讨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而这次辩论的火花也照亮了理学发展的前景,后人在他们聚会的地方建了“四贤祠”作纪念。我们虽未能躬逢其盛亲见古人雄辩滔滔的盛况,但在书院前静坐,聆听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语重心长、慷慨激昂的述说“朱熹思想的当代意义”,面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身为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令人动容。透过书院的文化巡礼,研讨会的论文激荡,出生到长眠的生命栖息、遵循古礼的敬师祭拜礼以及墓前献花唱颂祭文,本团团长也是精神导师的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总是能适时的提点迷津,为我们解惑。朱子之路是与众不同的,诚如杨儒宾教授所言,这一条路的开通是经过多少人的开疆辟土、耕耘付出、才得以顺利成行。我怀着感恩的心,行朱子之路,感觉圣人微笑同行,而那美好的典范已然深植我心。(王槐平:台湾华梵大学中文系硕士班)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槐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