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不学礼,无以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411
颗粒名称: 礼——不学礼,无以立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306-30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印象之一敬师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此,当天晚上,朱金得老师把我叫到他宿舍,面授机宜地教授了敬师礼的演练过程,为了这个庄重的事,我当然回到宿舍要反复练习,不知疲倦直至深夜,大脑依然兴奋。早晨的曙光如期到来,感受到今天之武夷山的天气格外清新,这时才完整地体验到朱子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明说,礼是一个人称其为人的根据,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德律令。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武夷山

内容

印象之一敬师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一直以为幸运女神都在眷顾着我,就在来到武夷山的当天晚上,来自台湾的黄柏翰老师和朱金得老师告诉我,第二天在武夷精舍的首业式暨敬师礼将由我作为营员代表参与整个过程,这是多么无比荣幸的事,我十分乐意接受,同时顿然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此,当天晚上,朱金得老师把我叫到他宿舍,面授机宜地教授了敬师礼的演练过程,为了这个庄重的事,我当然回到宿舍要反复练习,不知疲倦直至深夜,大脑依然兴奋。
  早晨的曙光如期到来,感受到今天之武夷山的天气格外清新,这时才完整地体验到朱子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此之亲切。虽说祖国河山一片美好,可这是的我还是无暇顾及,紧张在所难免,但始终有周姐姐的指点,感激不尽。
  期盼的时间来了,根据《朱子家礼》的模式,朱子之路始业式暨敬师礼开始,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这是却能听见自己心脏在跳动。作为主祭的我一步步根据程序进行,一开始,类似于西方宗教“唱诗”般恭读了祝文,这可是花费了我整整一晚时间速成,相比有些人要培训一段时间还算满意,祝文是如此之唯美,唱起来也琅琅上口,可以说深受感染,似乎一霎那间我忘记周遭的一切,朱子就在我的前方,巍峨的形象矗立不到,深为震撼,祝文摘抄“维公元2012年岁次壬辰年,8月25日吉日良辰敬师日,恭值第五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始业式,学员代表何伟民率参礼学员等,敬设学子求学敬师礼,谨以文房四宝、戒尺、智慧笔之仪,敬献于至圣先师孔子暨先贤朱文公前曰:‘维先师德侔天地,道贯古今;有教无类,德泽生民’……”;尔后,敬献了文房四宝、戒尺、智慧笔等至先贤朱文公案桌,深刻理解“敬”之内涵,虔诚之形式,过程表面看来异常淡定,珠子大的汗却一直往上冒;往后,是行拜师礼和向老师呈释菜六礼并由还是由我敬献敬师卡片,深感一日师恩百日亲,“师者,启我心智,迪我情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今日我们与师友会聚武夷,谨以此敬师贺卡,礼敬孔子、朱子及朱子之路的老师们……。”后由台湾杨儒宾老师接受贺卡,并由老师回赠朱子孝母饼,仪式到此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研习营全体师生一起诵读《朱子家训》,那齐整悦耳的声音声声穿透心灵,加上武夷精舍的富有沧桑感的构造,此情此景,天地人合一,朱子大概也是在这样的环境继往圣之绝学,“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不断在耳边回荡着。
  一个仿照古礼的仪式结束,却也无法平复内心的涟漪,也表达自己内心的敬意,整个过程是庄严隆重,经历这个过程的洗礼,仿佛自己一夜长大,有陶渊明所说“豁然开朗”之感受。正如我后来又有如此的大的荣幸结束了东南卫视的采访说道,“首先,我自己是第一次真正完整意义上学习了整个敬师礼的过程,而这在台湾宝岛传承得比我们好;其次,我通过这样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我们更好地去学习体验朱子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今时今日,当整个社会日趋功利,生活的人们也无法宁静致远,浮躁不堪,如何退却心中的不安以求内心的安逸,或许这样的仪式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形式与内容相一致,也可以让每个人以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诉说对先人的虔诚敬意。
  站在武夷精舍的大堂,久久不愿离去,大堂正面悬挂孔子圣像,下面是正是做授业状之朱子的仿真雕像,大堂两侧仿照古代学堂一次排开几排学生在如此如醉的听课,不由得自己也跑到其中一个座位聆听起教诲来了,不觉灵魂出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概朱子有这种使命感,我们后学晚辈也应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也需一直奔走在路上,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人去开创。
  印象之二“昏礼”:当然我们在朱子之路上也聆听了朱杰人老师对《朱子家礼》中关于“昏礼”的表述进行了现代性的阐释,进而在自己公子的身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式婚礼,取得了极大的反响,获得不凡的响应。或者说,当今天充斥着西方各种文化之时,我们是否应该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的儒家思想从书斋走向实践,重建自己“礼俗”的文化。在这个方面上看,朱杰人老师可以说是“始作俑者”,我想,我们需要更多更多的人去践行,“古为今用”才不会成为一句空口号。
  印象之三祭礼:黄坑大林谷,朱子墓,南宋著名理学家的栖息地。碑上刻有“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一路上,山路十八转,蜿蜒颠簸,来到了大林谷脚下,真真好气派,空气清新。沿着鹅卵石砌成的小路,“曲径通幽处”,朱子慕映入眼帘,小有诧异,全部用鹅卵石砌成,别具特色。
  相似的过程,整个过程,庄重肃穆,又一次人生的洗礼。朱子已离我们而去八百多年,可墓地还在,给我们一个凭吊的地方。我们借以凭吊的祭祀之礼,要的是“祭神如神在,祭如在”,尽管这仅仅是一种仪式,可不是恰恰是需要这样的一种仪式才能承载着我们对千百年敬仰的朱子之情感啊!焚香,鞠躬,祭文,绕墓……其中的过程承载我们对朱子的诚心敬意。
  时间不多,我们也要走了,可依然不舍,一步三回头,徐徐移步,墓地慢慢消失在视野当中,然而那过程却也历历在目,久久难以忘怀。
  印象之四静坐:风尘仆仆赶到江西铅山县的鹅湖书院,那里可是承载着千百年中国学术争鸣的地方,我们久盼那段朱陆之间会面,更想重温设想当然的盛世画面。
  古书院当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钢筋水泥的建筑,不过透过这样气息,我们还是能感受到那段我们引以为豪的历史,漫步在书院,触摸着残存的足迹,不觉地,朱陆的论辩不绝于耳,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展台当在于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可是,我们依稀能领略到当年胜景。
  最“刻骨铭心”莫过于在书院讲厅中安排了静坐活动。开始之前,杨教授还专门为我们梳理了儒家固有的静坐传统,并阐释了儒家的静坐活动并非等同于佛老式的超脱修行,虽说形式上似乎相像至极。借此在静坐之前静坐知识有预热。尔后,进行了二十分钟的静坐沉思,也许《近思录》根源于此。夏日是炎热,人心是疲惫的,工作人员的走动声,可这一切也无法阻止我们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在某一刻主敬涵养,全神贯注,凝神专注,达到个体的超然状态。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表明说,礼是一个人称其为人的根据,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德律令。当然,还要做到“礼之用和为贵”。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何伟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