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人文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84
颗粒名称: 跨越海峡的人文之路
其他题名: 来自2011年第四届朱子之路的报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9
页码: 262-270
摘要: 本文讲述了从厦门飞往武夷山的“波音737”,大约在晚点了50分钟之后,在众人急切和企盼的目光中,终于缓缓地降落在武夷山机场。在先期到达的,由朱子学专家朱杰人教授率领的北大、清华、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等七所高校师生所组成的近20名大陆团的营员们的欢迎和簇拥下,大巴驶向研习营的驻地:武夷山观景酒店。——为期一周的2011年第四届朱子之路由此拉开了序幕。
关键词: 朱子之路 跨越海峡 人文之路

内容

8月26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从厦门飞往武夷山的“波音737”,大约在晚点了50分钟之后,在众人急切和企盼的目光中,终于缓缓地降落在武夷山机场。由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先生,和朱子学专家杨儒宾教授率领的,由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梵大学等八所高校师生组成的2011年“朱子之路研习营”台湾团的营员一行20多人,在经历了跨越海峡从台北飞往厦门,又从厦门转机的劳顿之后,终于出现在机场的出口。在先期到达的,由朱子学专家朱杰人教授率领的北大、清华、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等七所高校师生所组成的近20名大陆团的营员们的欢迎和簇拥下,大巴驶向研习营的驻地:武夷山观景酒店。 ——为期一周的2011年第四届朱子之路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武夷精舍首业式暨敬师礼 8月28日,坐落在武夷五曲的武夷精舍,继2010年第三届朱子之路之后,又迎来了一批来自两岸的特殊的师生,2011年第四届朱子之路首业式暨敬师礼也将在这里举行。
  上午8时20分,参照古释菜礼程序进行的朱子之路首业式暨敬师礼开始。台湾朱子学研究会秘书长、台湾师范大学张崑将教授担任主持。首先是“欢迎会旗进场”,四位手执朱子之路会旗的旗手,从书院大门外缓缓地步入书院正殿。与拜学员就位后,在台湾学生团团长、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陈俞志的率领下,全体人员齐向先贤朱文公圣像行“最敬礼”。朱子之路研习营全体师生默然肃立,向先贤朱文公圣像行三鞠躬。接着,是授旗仪式,由杨儒宾教授将朱子之路的会旗授予学生团团长。
  之后,由学员代表陈俞志恭读《祝文》:“维公元2011年岁次辛卯年,8月28日吉日良辰敬师日,恭值第四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始业式,学员代表陈俞志率参礼学员等,敬设学子求学敬师礼,谨以文房四宝、戒尺、智慧笔之仪,敬献于至圣先师孔子暨先贤朱文公前曰:‘维先师德侔天地,道贯古今;有教无类,德泽生民’……” 之后,由学员代表呈献文房四宝、戒尺、智慧笔等至先贤朱文公桌前;接着,是行拜师礼,学员代表向老师呈释菜六礼,其余学员自备敬师卡呈献给老师,由杨儒宾教授代表老师接受学生的敬礼。接着由学员代表、浙江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张琴恭读《敬师卡·贺词》。
  之后,学员祈求先贤朱文公赐福,老师代表先贤恩赐给学员朱子孝母饼,并回赠学员小智慧笔等礼物。接着,全体师生齐诵《朱子家训》:“……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后,主持人大声宣布“礼成!” 朱熹当年在闽北创建书院,曾在武夷精舍、考亭书院行释菜礼,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尊师重道的传统礼仪并没有保存下来。朱子之路的师生们通过研读朱子文献,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又经第三届朱子之路的演习和实践,不断摸索和完善,将其重新发扬光大,并在武夷精舍再现这一历史性的一幕。
  首业式的第二项议程是介绍嘉宾。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邦才,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子文化》杂志社社长张建新,武夷山市副市长朱锡勇等出席了首业式。南平市台办主任邱长福,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台湾朱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华梵大学校长朱建民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上海华东师大朱杰人教授等先后致词。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朱清受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唐国忠的委托,并以本人作为朱熹后裔一员的名义,向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再次在朱熹故里、朱子文化发祥地武夷山举行,表示祝贺和欢迎。向这项活动各主办单位及工作人员为推广朱子文化所做的努力,表示敬意和感谢!他说:“朱子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她传承了八百多年,至今仍在推动社会进步、共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走朱子之路,是走弘扬中华文明之路,走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之路,走促进世界和谐之路,我期盼这条路年年走下去!越走越通畅,越走越宽广!我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朱茂男会长在致词中勉励莘莘学子,能够寄以“人文心,关怀情”,于参访朱子故里的遗迹而有所收获,日后发挥儒家的终极关怀,贡献并回馈社会。朱杰人教授在致词中呼吁,应使释菜礼等朱子礼仪,成为武夷精舍文化建设和旅游活动的一种常态,从而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和推行。朱子理学不仅仅是高深的学问,同时也是行动的儒学,可以落实到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指导每个人的言行。
  二、“朱子与文化论坛”论文发布当天下午,研习营师生在武夷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举行了此行的第一场“朱子与文化论坛”学术活动。武夷学院党委副书记姚进生出席论坛并致词。
  论坛的第一阶段是学者作主题演讲。台湾朱建民教授以《儒学的新外王之道》、朱杰人教授以《朱熹著作宋刻本集成》为题相继作了主题报告。朱建民认为,近百年来,许多国家陆续进入现代化的行列,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传统价值体系却出现了动荡、剧变。然而,从较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不应该是传统价值体系崩解,而应是面对新情境与新问题必须经历的自我调整与重新建构的过程。他认为,当代儒学与应用伦理学接轨的恰当性表现在,儒学以伦理为核心,而当代商业活动涉及各种伦理议题,儒家不应自外于此。而应面对新情势,实现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此即儒学的新外王之道。其表现,应广泛涉及应用伦理学的诸多方面,如儒家的生命伦理、儒家的环境伦理、儒家的商业伦理等方方面面,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伦理道德的殷切需求。
  朱杰人教授的报告,则围绕着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朱熹著作宋刻本集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部巨帙在保存文献、嘉惠学林的重大价值。一是宋刻本的基本概念、价值,以及用现代仿真印刷术仿宋刻本的出版意义;二是有关朱子著述在宋代刊刻和盗版,以及这些著作的问世、流传、收藏与现存;三是《朱熹著作宋刻本集成》的版本选择,以及以原书原貌、仿真影印、线装出版等基本流程。朱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增长了学员们对朱熹著作与古典文献学的关系这一独特领域的专业知识。
  第二阶段是来自两岸的研究生们发表各自的论文,前后共分为三场。
  第一场由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彦寿主持。学员们围绕着“朱子对儒学关键单位思想的解释”这一主题发表论文。浙江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的张琴同学发表了题为《“知言”哲学思想精义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系王治伟发表《朱子论智》,北京大学哲学系曹润青发表了《朱子<论语集注>“天”、“命”范畴发微》,最后由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黄伟雄作点评。
  第二场由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藤井伦明副教授主持。学员们围绕着“朱子理学与社会实践”这一主题发表论文。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陈俞志发表了《朱熹童蒙教育思想研究》,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的洪福灿同学发表了《如果朱熹在台湾办婚礼》,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凯作同学发表了《论朱子“礼者理也”的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博士生陈才对以上三位同学的论文作了点评。
  第三场由福建师范大学朱人求教授主持。学员们围绕着“朱子与经典诠释”这一主题发表论文。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王志玮发表《从<大学>经一章诚意一目论朱熹与朱门后学的理解》,台湾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林保全发表《朱熹<周易本义>“应例”运用考》,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庐启聪同学发表了《朱子对<诗序>的批评试析》,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江涛同学发表了《薛瑄对朱子学的修改——以“格物致知”一条为例》。最后,由朱人求教授对以上四位同学的发言作了点评。
  与第三届朱子之路相比,本届活动既发扬了同学之间相互点评的传统(对相对难度较大的论文则由老师点评),又有了明显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本届大陆学员全部发表了各自的论文,纠正了往届活动大陆学员没有发表论文的缺憾。这就使两岸的学员在学术论文发表的这个环节上,产生了新的互动,增强了朱子之路的学术氛围。
  三、紫阳楼、朱子学校与兴贤古街 29日,研习营师生携带干粮,一大早就来到了五夫紫阳楼前。在朱子手植大樟树下,师生们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品味着朱子故居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完成了他们终生难忘的一次早餐。而后,在紫阳楼“楼主”小姜的引领下,师生们走进紫阳楼参访,一面听着小姜的介绍,一面捕捉着镜头,闪光灯不停地闪动着。“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朱熹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迁居五夫,从学刘子翚、刘勉之和胡宪三先生,到绍熙二年(1191)搬迁到建阳为止,前后在五夫紫阳楼中居住了40多年。朱熹在这里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创建了宋代理学中最著名的学派——闽学。 镇里的领导知道师生们的早餐是冷食,特地煮了一大桶五夫特产的白莲汤来犒劳师生。于是,在朱子故居紫阳楼中,师生们一边品尝着甘润甜滑的白莲羹,一边听着“楼主”讲述朱子母亲祝夫人“白莲教子”的故事。走出紫阳楼,师生们顺着故居右侧的小路来到朱子“灵泉”前。当他们听说,喝了灵泉水,会文思如涌,论文也能完成得更好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用小竹筒舀起泉水,喝了一个饱。又听说这种天然泉水质量远远优于矿泉水时,他们把没喝完的矿泉水统统倒掉,换成了灵泉水,以便行程中慢慢品尝。
  随后,师生们穿过五夫朱子学校去年刚竣工的带有宋代建筑风格的东门,来到学校的“朱子文化园”参观。
  “朱子文化园”是世界朱氏联合会捐资建设的文化教育项目。其中,有展示朱熹的生平经历、办学成果、学术成就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朱子之路,有连接朱子故居紫阳楼和朱子学校的参访道路。朱子学校朱子文化园,与宋代风格的学校东门、校园的朱熹铜像、朱子生平事迹展示栏、朱子后裔纪念林主题公园、朱子文化讲学堂等相互辉映,彰显了深厚的朱子文化特色,使校园内弥漫着浓厚的朱子文化气息,为广大师生继承和弘扬朱子的明德、正心、格致、知行的理学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朱子文化园大方而脱俗,质朴而不奢华的风格,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扬。
  武夷山市教育局局长彭秀莲到学校看望研习营师生。在朱子文化讲学堂内,她向师生们介绍了朱子学校的发展情况,并致欢迎辞。朱茂男会长则向师生们介绍了多年以来,世界朱氏联合会资助朱子学校的建设,以及在学校建立助学金的情况。
  来自台湾师大的潘朝阳教授,和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彦寿先后就朱子学与闽台文化进行两场学术报告。潘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朱子学与台湾》。他说,他的演讲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道南之传”,讲的是理学从伊洛传到福建,经杨、罗、李传至朱熹,产生了集大成的朱子学;一个是“道东之传”,讲的是朱子学从福建传到台湾,对台湾社会民风民俗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方研究员的演讲题目是《朱子学与闽台书院文化教育》。他说,新儒学有所谓“照着讲”和“接着讲”,他的演讲就是沿着潘教授的话题“接着讲”。他的两个关键词是“转移”和“跨越”。他说,闽台书院的发展,从地域来说,经历了从闽北向省会福州转移的过程;从文化形态来看,表现为早期的山林文化向都市文化,从私学向官学的转移。清统一台湾后,古老的书院又跨越海峡向“海东”挺进。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而言,书院与理学关系密切,故闽台书院文化的转移与跨越,同时也是理学重心的转移与跨越。在此进程中,有三所书院最具代表性,分别是朱熹的考亭沧洲精舍,是山林文化的代表;清代福州的鳌峰书院,都市文化的代表;台湾的海东书院,则是福建书院文化从“海西”向“海东”跨越,并取得成功的主要代表。潘教授和方研究员的报告,从不同的视角精辟地阐述了闽台在朱子学方面的“文缘”。
  学术报告后,朱子学校师生为研习营师生表演了《朱子家训》、《欢迎您到武夷山》、《走在朱子之路上》等歌舞节目,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研习营师生阵阵掌声。随后,研习营的师生与朱子学校学生分成3组进行游戏交流,互赠礼品。来自两岸高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与朱子学校的小朋友们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
  四、鹅湖书院与论文发表 30日早晨7时许,全体师生齐赴鹅湖书院参访。两个小时之后,大巴车抵达书院。鹅湖书院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忠强先生满怀激情,声情并茂地向师生们介绍了书院的历史,以及朱陆鹅湖之辩的过程及其意义。
  接着,研习营全体师生在杨儒宾教授的引导下,在书院大堂举行了为时20分钟的“静坐”。他首先向师生们简要地介绍了“静坐”的意义。学界通常认为,朱子以“主敬”取代了道南一脉的“主静”,这也许是一个误解。可能不一定是“取代”,而是“包容”,即“敬”之中涵括了“动”与“静”。在书院中体验静坐,为的是体验先贤们的“敬贯动静”的“体道”功夫。接着,在杨儒宾的引领下,静坐开始。刚才还十分喧闹的书院,刹那间安静了下来。不知道朱陆在当年那一场激辩中,是否也有出现如此寂然而肃穆的场面? 静坐之后,开始了继武夷学院“朱子与文化论坛”前三场论文发表会之后的第四、第五两个场次的学员论文发表会。
  第四场次的主题是“朱子心学与道问学”,由鹅湖书院景区管委会主任王立斌副研究员主持。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高明同学发表了《心性论范畴下程朱理学派对佛教的态度》;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黄伟雄发表《心性的建构:论朱熹的心统性情》;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赖尚清同学发表《朱子哲学的特质: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台湾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林保全对以上三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点评。
  第二场由台湾华梵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建财老师主持,主题是《孟子、朱子与佛教》。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林宣佑发表《孟子对于民心的看法》;台湾清华大学中文所钟沂蓁发表《比较孟子、庄子心气论》;上海华东师大古籍所陈才发表《朱子(论语集注)注音浅议》。由胡建财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最后,杨儒宾教授对报告会作了全面的总结。
  学员在书院讲堂宣读论文,并互相点评和辩论,俨然一场新鹅湖之会,让师生感受到了不朽的“鹅湖论辩”的真精神。
  论文发表会后,已是下午一点多了,早已饥肠辘辘的师生们,狼吞虎咽地咀嚼着事先准备好的干粮。在鹅湖书院讲堂宣读论文,开展论辩;在鹅湖书院讲堂就餐,将成为所有参与者永远珍藏的记忆。
  下午,全体师生驱车来到建阳黄坑,受到了当地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待。之所以要在黄坑过夜,是汲取了往届朱子之路活动的经验。在往届活动中,有学员反映,当天往返,时间太紧迫,好不容易来到朱熹墓,却不能从容地与朱老夫子“交流”,显得来去匆匆。而对朱老夫子长眠于此的黄坑镇,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也缺乏了解。如此种种,于是就有了这一天晚上,研习营夜宿黄坑镇的举措。
  五、朱子墓、祝夫人墓与考亭牌坊 31日一大早,师生们就来到黄坑朱子墓前,以《朱子家礼·祭礼》的仪式,向先贤举行了虔诚的祭祀礼。
  祭祀礼由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会长朱土申主持,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担任初献,朱子之路大陆团团长朱杰人担任亚献,台湾团团长杨儒宾担任终献。在恭敬地完成三献礼中敬酒、上香等规定程序之后,由杨儒宾教授通读祭文: 维天运岁次辛卯年月朔日丙辰恭祭日戊午之良辰,今有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率朱子之路研习营,台湾团团长杨儒宾教授暨大陆团团长朱杰人教授、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朱建民教授,暨朱子之路研习营全体教授、学员,谨以鲜花香茗酒醴之仪,致祭于先贤朱文公暨刘太夫人之陵墓前。祝以文曰:有宋闽峤,万年如封;山川蓄积,乃蕴文公。…… 通读祭文之后,由主祭人朱茂男率全体师生谨向先贤朱文公暨刘氏太夫人墓行三鞠躬礼。而后,全体师生齐诵《朱子家训》。之后,主持人宣布:“朱子之路研习营谒陵圆满礼成”。最后是绕陵思贤祈福,请全体师生随团长依逆时针方向绕陵园一圈,朱氏宗亲三圈,表达对这位影响东亚文化800多年的伟大思想家的敬仰。在先哲的坟莹前,师生们徘徊流连,久久不愿离去。
  上午11时许,队伍来到建阳马伏祝夫人墓前,在朱土申会长的主持下,杨儒宾团长率领营员,向这位培养了旷世大儒的伟大母亲致以最敬礼。朱茂男会长、朱建民董事长,与杨儒宾团长、朱杰人团长,代表全体师生相继向祝夫人敬献了花篮。最后,全体师生端立在墓前,齐诵《朱子家训》。
  正午时分,队伍到达此行的最后一个参访地——考亭书院遗址。在明嘉靖的石牌坊前,朱杰人教授向全体营员介绍了考亭书院的变迁,以及在韩国朱昌钧先生的支持下,建成书院文公祠的历史。方彦寿研究员则简要介绍了书院石牌坊的建筑结构。最后,全体师生在牌坊前,争相拍照合影留念。
  六、建阳宾馆结业式下午,在建阳市宾馆内,由建阳市副市长刘寒和张崑将共同主持,举行了本届活动的结业式。建阳市市长袁仁旺,建阳市委副书记朱其勇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结业式。研习营大陆代表团长朱杰人向台湾学员,台湾代表团长杨儒宾教授向大陆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师生们均在仪式上畅谈了自己走“朱子之路”的感受。
  是的,我们会沿着这个方向,把朱子之路永远走下去。因为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而是一条沟通海峡两岸的学术之路、人文之路、和谐之路。这条路构筑在我的、你的、他的心中,在海峡两岸每一位学者、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心中!(本文原载《朱子文化》201 1年第5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咏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