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78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记略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曩余幼即知朱子为吾皖人,有清一代,吾皖承文公之泽,学术发达。检查文献,方知朱子祖籍吾皖而客居闽地。生于闽、长于闽,宜乎其创闽学也。余固有往闽一游,追寻文公足迹之愿。余又拜师命,研读《朱子语类》与《文公文集》诸书。从台湾远道而来的诸位师长与道友不顾旅途劳顿,与我们会合,开始了朱子之路的行程。讲堂行敬师之礼,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吾人行走于朱子巷上,履朱子所履者,其厚其重,非亲历者不得而知也。自归沪上,常将此次朱子之路一行之观感于心间涵养,诸位师长教诲,诸位道友切磋,声声犹在耳前。余因应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学生社团之请,为其作一讲座。盛情难却,蒇其事后,余方提笔撰文,故有所延期,祈请诸位海涵。
关键词: 朱子之路 记略 武夷山

内容

曩余幼即知朱子为吾皖人,有清一代,吾皖承文公之泽,学术发达。后读书,书中言朱子开创闽学,余甚惑何以皖人不创皖学而创闽学。检查文献,方知朱子祖籍吾皖而客居闽地。生于闽、长于闽,宜乎其创闽学也。余固有往闽一游,追寻文公足迹之愿。
  去岁庚寅,余也有幸,得从吾师游。吾师知余意在治《诗》,许以朱子《诗》学为题,命我撰博士学位论文。余又拜师命,研读《朱子语类》与《文公文集》诸书。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吾游闽之愿越发深矣。今岁盛夏,吾夙愿得尝矣。
  从台湾远道而来的诸位师长与道友不顾旅途劳顿,与我们会合,开始了朱子之路的行程。怡人者,非独美景也,更有浓厚之人文底蕴。水帘洞、九曲溪、天游峰,皆因朱子而弥彰其声名;武夷精舍、五夫灵泉、考亭书院,率由朱子而更显其灵气。讲堂行敬师之礼,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遥想八百余年前,朱子门人从师问学,于至圣先师像前敬拜,颂《诗》读《书》,谈天论道,其情其景,孰可不羡?吾人行走于朱子巷上,履朱子所履者,其厚其重,非亲历者不得而知也。朱子墓前的叩拜,吾人所祈愿者,非独祈朱子之安息也,亦祈朱子学之重焕新光也。
  武夷山之美,非特其山水也,非特朱子之身影也。今日之武夷,更美在其对传统文化之承继。九曲溪上,桨公之侃侃不绝,显乎其胸中之文化自信。朱子学校学生诵读《朱子家训》,更将此种精神根植于童儿。武夷人之识见,武夷人之气象,武夷人之风骨,不让在昔有宋绍续孔孟道统之朱子也。
  另有一事需要言明的是,朱子《观书有感》诗之创作地,或以为在水帘洞,或以为在灵泉。余以为当以水帘洞为是。诗中言如许清澈之半亩方塘云云,灵泉前未见;水帘洞前开阔之境,正可见天光云影。是此处不得为灵泉也。
  自归沪上,常将此次朱子之路一行之观感于心间涵养,诸位师长教诲,诸位道友切磋,声声犹在耳前。不知何时可再聚首,憾甚憾甚!余因应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学生社团之请,为其作一讲座。盛情难却,蒇其事后,余方提笔撰文,故有所延期,祈请诸位海涵。(陈才: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二年级)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