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圣人遗迹 品味不凡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70
颗粒名称: 寻访圣人遗迹 品味不凡人生
其他题名: 朱子之路感言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27-22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2011年的8月底,我有幸成为第四届朱子之路的成员之一。带着对学习的期望,带着对自然的好奇,也带着对古圣先贤的敬畏之心,我踏上了这次不凡之旅。从8月26日到达武夷山,到9月1日离开,我似乎经历了一个长长的梦。甚至现在一觉醒来,还分不清置身何处。朱子之路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和体验,而且还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一次对中国古文化的亲近和关怀。26日下午,我们海峡两岸的学子和老师共同参访了水帘洞,据说这是朱子当时经常歇脚的地方。
关键词: 寻访 圣人遗迹 不凡人生

内容

在2011年的8月底,我有幸成为第四届朱子之路的成员之一。带着对学习的期望,带着对自然的好奇,也带着对古圣先贤的敬畏之心,我踏上了这次不凡之旅。从8月26日到达武夷山,到9月1日离开,我似乎经历了一个长长的梦。甚至现在一觉醒来,还分不清置身何处。朱子之路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和体验,而且还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一次对中国古文化的亲近和关怀。
  朱熹,这位南宋理学家,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足迹、他的作为、他的身世沉浮都在悄悄地化为文化的元素,在众人的追溯和纪念活动中重新被人们认识,重新走向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朱子之路首先从朱子所生活了50年的地方武夷山开始。26日下午,我们海峡两岸的学子和老师共同参访了水帘洞,据说这是朱子当时经常歇脚的地方。兀然耸立的石壁、缥缈落下的水帘、流淌不绝的小溪,还有三贤祠堂,自然与文化的交融在我的脑海中呈现了最初的印象。27日,上午我们沿着小路,爬上了天游峰,感受朱子的艰辛与豁达,下午又乘竹筏尽览武夷山水。据说朱子当年就是在此溯流而上,我们没有机会像朱子一样去忍受撑篙的辛劳与荒凉,而是在工人们的劳动中顺流而下。可是,周围的景色却在我赏心悦目的体验中化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正像刘白羽所说:“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奇瑰的精致,当古圣先贤把脚印留在了怪异的山水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撼人的力量。而当我们沉入这样的境界,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震撼中深深地感动。拥有置身乡野的勇气,又在悄悄的孕育着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文化,朱子就是这样感动着我们。我们无须在深宫大殿里寻索他的影子,因为他的为官岁月大概只有9年,而在武夷山就待了50年。他就在深山野林里研习经典、构建理学思想体系,并且讲学传道。这是何等的勇气呀?想到现在的人们,有多少人能真正耐得寂寞,有多少人能够为了自己的思想建构而舍弃花花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呢? 我们不了解古人是如何有勇气穿梭于深林岩壑中间的。随处都是断崖危磊,随处都是斜枝当道,朱子走过的身影中,又包涵了多少艰苦和辛酸呢?当我们踏上青石板路,当我们沿着水泥塑成的阔道走过去,我们感慨天热路遥的同时,怎样去体会朱子往日生活的时光呢?而当古人的生活成为我们瞻仰的对象,成为一种文化的样本,我们是否也该反思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呢?人生苦短,短暂的生命如何成就永恒的意义呢? 当我们来到藏于深山之中的武夷精舍,举行拜师仪式的时候,在催人肺腑、感人泪下的古典音乐面前,在“师者,启我心智,迪我情怀……”的《敬师辞》的开示中,我的心灵也被古老的释菜礼仪深深地震撼。朱子在后世被奉为圣人,可是当时的他呢?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学,各个书院都曾留下他的足迹。虽然此时被深深地膜拜,可当时的他却如山林野叟,人生的况味怎能不在这几度变换中激发呢? 29日早晨,我们来到五夫镇,在朱子亲手植下的樟树旁边合影留念,之后参观了朱子的故居,虽为后人仿造,可是在简单又局促的格局之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尤其是五夫镇的村巷,狭窄而幽长,土坯做的墙壁和庭院,农人在清澈的溪边“卧剥莲蓬”,这古老的生活方式仿佛立刻就能把我们带回那遥远的岁月,与朱子相逢。我们来到“朱子学校”,观看孩子们的节目表演,一双双稚气的眼睛,一个个天真的动作,认真地背诵着《朱子家训》,或许他们自己还不能完全明白自己在怎样的一个学校里学习,也不理解自己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可是他们确实在朱子的故里,像一群活泼的精灵,健康的成长着。然而,中国的落后地区那么多,偏远的乡村随处可见,可是在这里,每一年都会有海峡两岸的学人来看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呢?这或许只是一种偶然,但也或许是朱子的荫功吧。
  30日,我们来到鹅湖书院,这正是朱子与陆九渊辩论之处,后来辛弃疾就曾偕同陈亮在此畅谈报国之志。书院周围境界开阔。峰峦如衫、湖面如镜、荷叶逞秀,这就是鹅湖书院的模样。它记忆了八百多年的世事变迁和恬淡岁月,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细雨濛濛湿芰荷”,我们的衣衫也在风雨飘摇中增添了几分浪漫的古典气韵。除了到处拍照留念,我们还在书院里举行了两场学术讨论会,大家分坐在陈旧的椅子上,讨论朱子理学思想的形式及变迁,席间不乏激烈的争论。这样的一次活动,怎能不让人感慨,尤其是在古圣先贤曾经论辩的地方。我们固然无法复原古人的气象,可是这有意无意的临摹与重复之中,我们也能在短时间里逃离世俗,而沉入古朴又激昂的岁月。
  之后,我们还参访了黄坑朱熹墓地,寒泉精舍祝夫人墓,还有考亭书院旧址,一路的感动和敬畏早已扫去了所有的疲劳,紧凑的行程安排并不能挫伤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在几天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我们似乎更加亲近了朱子,似乎在亲耳聆听着朱子的谆谆教诲。我相信:即使时光变迁,我们已悄悄离开,朱子之路给我们留下的纪念会愈久弥醇,我们将会沿着自己的学术方向,把朱子之路走下去。(王治伟: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治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