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是人间别有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66
颗粒名称: 除是人间别有天
其他题名: 朱子之路后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222-226
摘要: 本文讲述了从未想过会与圣人如此接近。火车穿越丛山,缓缓进入福建境内,一切都似乎散发出庄严的气氛。头脑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对我说:“就要到朱子的故乡了,你准备好了吗?”大陆、台湾的老师和同学共几十人来到山脚下,高大而柔和的山脉呈现在眼前。看惯了东北那严峻、棱角分明的山峰,再看这秀丽挺拔的天游峰,别有一番滋味。不觉想起了《论语》里面形容孔子的那句话:威而不猛。是的,正是这样一种感觉,威武中隐藏着柔情,你需要耐心寻找其中的风景。
关键词: 山水之间 往昔印记 继往开来

内容

从未想过会与圣人如此接近。火车穿越丛山,缓缓进入福建境内,一切都似乎散发出庄严的气氛。说不清楚是因为闽地那层出不穷的异域风情不断给我这个从小在东北长大的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还是因为这片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土壤给我这个宋明理学的研习者及爱好者以灵魂的震撼,总之,随着列车的渐行渐南,我的心跳也随之急促起来。头脑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对我说:“就要到朱子的故乡了,你准备好了吗?” 一、山水之间清晨,乘巴士去天游峰。大陆、台湾的老师和同学共几十人来到山脚下,高大而柔和的山脉呈现在眼前。看惯了东北那严峻、棱角分明的山峰,再看这秀丽挺拔的天游峰,别有一番滋味。不觉想起了《论语》里面形容孔子的那句话:威而不猛。是的,正是这样一种感觉,威武中隐藏着柔情,你需要耐心寻找其中的风景。
  走上夫子曾经走过的通幽曲径,每一处都是一幅美图,每一步都渗透着庄严。不断试想自己就是夫子当年的门人,清早随夫子登上这天游峰,听他讲格物穷理,讲修齐治平,感受身心双方面的历练,人生得此一乐足矣。这些年,常借口学习任务繁重,逃避各种体能训练,但其实夫子是融人生与哲学、自然与自我为一的,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真谛吧?面对先圣遗迹,后来者实在汗颜。
  慕名而来的人俯拾即是。夫子年代的信步徘徊、以文会友必然只能为不断商业化的情景所代替。游人当中,有人只是闻山水之名而来,但也必有些人是怀着对古圣先贤的景仰而来,对后者来说,时空的变换无法冲散内心当中那一股凝聚的精神,因此,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恍如隔世,而灵魂深处的感动和贴近却那样逼真。是的,夫子,您曾说:“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您的道也是如此。
  下山。短暂的休息。吃过午饭,去九曲溪。我们六人一组登上竹筏,两位划船的师傅持浆带我们缓缓驰往九曲回肠的溪面。依山傍水。原来在电视屏幕和图片上见到的如诗画面是真的,原来人间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不知是如此的山水陶冶了圣人的情操,还是圣人的精神启迪了山水的韵味,总之,我们仿佛醉了,想就这样每天环绕着大王峰和玉女峰,想就这样终日徜徉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就是在这里,夫子创作了他那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是啊,到哪里去寻觅这样的世外桃源呢,除非人间别有一番天地。
  撑船的师傅说,现在的竹筏是观光的风景,而在夫子的年代,它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该是怎样一幅场景?宁谧的山峰间、溪水旁,几位文人骚客边等待船夫的到来,边谈古论今,没有汽车的鸣笛声,没有尾气的污染,旅程不再是一段令人望而却步的跋涉,而是在其间寄情山水,天人合一。这样的生活,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如今,我们加快了旅程,却丧失了诗意;建起了楼群,却遗失了山水;增加了知识,却忘记了正心诚意。夫子的尊尊教诲,真的只能成为彼岸的烟云了吗?除是人间别有天。除您以外,后来者还到哪里去找安身立命之所呢? 二、往昔印记一大早,整装待发,前往武夷精舍。全体师生坐巴士来到寂静的山间。今早的活动是在朱子所创建的武夷精舍行敬师礼。走过干净整齐的石阶,一个题为“武夷精舍”的古代门厅矗立在眼前。书院背后是一座秀丽的小山。宁谧的空气使时光仿佛停止。走进书房,一个真人大小的朱子雕像伫立在讲台前面,后面的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前面两侧分别布置着几排桌椅,同样有真人大小的门人雕像安坐在座位上。桌椅和柱子都是古香古色的。
  短暂的参观之后,准备行敬师礼。朱子之路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集合在前庭,庄严的气氛油然而生。这就是曾经充满了朱子身影的地方。这就是八百年前朱子亲自主持敬师礼的地方。八百年,恍如隔世,不敢相信自己此刻脚踏的土地就是圣人足迹所至之处,不敢相信自己此刻所面对的就是圣人曾经所面对的那郁郁青山。在那个年代,朱子所贬的是干禄之学,所讲的是修齐治平,所传的是格物穷理,他所主持的释奠礼,不仅是对先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先师之学所交的一份答卷,因此他能无愧于手中的香火、口中的祝文,而今,我们站在古圣先贤的像前,又怎能无愧?敬师礼只是一个开始,那一份答卷要用一生去填满。
  辗转去了紫阳楼。任何一个朱学的景仰者,都期待着看到学堂之外的那一个朱子。尽管对于朱子而言,生活和学问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但是,总有些日常生活的点滴可以让我们去追寻吧?总有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去品味吧?到了五夫镇。他们说,那就是朱子每日要走过的小路,那就是朱子曾经亲手栽下的大樟树,那就是朱子从少年时起定居的地方——紫阳楼。啊,那一座山间寒舍。一切都未曾改变,就只有您,留下了影响东方几百年的学说著作,却不见了踪迹。当您驻足在我此刻站立的这一片天地中时,您的所思所想是什么呢? 走进朱子巷,内心的跳动更加强烈。那一条条狭窄的巷子,仿佛容不下两个人并列行走。每一步都必定会踩到朱子的脚印,每一个视角都必定是朱子曾经的视角。走在其中会常常停留,回首,怕是挡住了夫子前行的道路,怕是错过了一睹圣人尊荣的机会。是的,不相信这一切都还在,怎么您就不会再出现了呢?为什么我殷切地期待您会突然奇迹般地站在我面前,却只能留下空守的怅惘呢?我们是多么期待见到有血有肉的您,可是,假如时光倒转,我们是不是也会像时人一样辜负您、漠视您,任凭您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为己之学,却终究一心向外去追求世间的名利呢? 不能错过的是鹅湖书院。开几个小时的车,来到江西境内。名为四大书院之一,果然名不虚传。够宽阔和气派。然而使之名垂青史的,却是朱陆之会。听院长讲述,原来文革时期这里曾经作过牛圈,心里不禁惨然。这么多年来,历史的印记曾遭受多少涂抹,文化的传承曾经历多少风霜。然而还是熬过来了,并且到如今毅然挺拔。两岸师生在此进行了静坐和论文发表。一是工夫,一是为学,二者皆是朱子所强调的。作为后来者,我们虽然无论哪方面都难以企及圣人之旨,但我们在努力,并终有一日会力挽狂澜。是的,只要精神在,废弃的书院可以重建,沉寂的圣学可以重新发扬光大! 终于,到了夫子的墓园。如果说几天以来的怀旧之情在鹅湖书院得到了片刻的停息,转而为轻松热烈的论辩氛围所取代,那么在夫子墓园的一刻,则是一切凝重情绪的迸发之时。所有的人似乎都在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一座圆形的孤坟坐卧在寂静的山林里。此时此刻,终于与您如此贴近。大脑中快速而支离破碎地闪过夫子晚年的光景,无声的片段,像五十年代的黑白电影。伪学,党禁。他为社稷贡献了一生,而时代却回报给他凄凉的坟头。于是,他沉没在这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把生命交给学术,从此永弃人间事。这,也许就是天才的命运吧。
  除是人间别有天。他们试图在您以外寻找真道,这就注定了他们成为历史的遗憾。
  三、继往开来七天。匆匆,太匆匆。很多的往事,还来不及追忆,就已烟消云散;很多的足迹,还来不及追寻,就要举手挥别;很多的面孔,多么想再看一眼,可时空已将我们阻隔。七天,每日凌晨起床,午夜才休息,身体疲惫,但精神却饱满振奋。七天,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依恋,怀着单纯的心志,带着同样的信仰,我们相聚、相识、相爱。
  而今,却要说离别。有太多的话想倾诉,然而,你却没有时间聆听。现实总是轻易地将美梦打碎。我要拿什么去祭奠这一短暂而美好的相遇?朱子之路结束了,但是你知道,我们并没有结束,朱子的精神并没有结束,相反,朱子之路是一个开始,是我们这一群心系圣学的年轻人的开始。所以,尽管各奔东西,我们却不曾分离;尽管天各一方,我们的心却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有着那同一个活水源头,这世间就会充满我们相爱的印记。在五夫镇那一淳朴秀丽的角落里不是已经有朱子学校勃然兴起了吗?当我们看到那些稚嫩的娃娃口中诵出他们也许还不理解的《朱子家训》时,我们不是看到朱子的小学之教已经在新世纪悄然复兴、不是看到朱子之道的火种已经被这些孩子们默默点燃了吗? 是的,除是人间别有天!是朱子之路使我们相爱,并且,这种爱远远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只要心系所同,我们就不再分离;只要有精神的凝聚,我们就会永远在一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就是我们相爱的明证!(张凯作:北京大学哲学系08级博士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凯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