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鹅湖书院:静坐与师生问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48
颗粒名称: 四、鹅湖书院:静坐与师生问答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89-191
摘要: 本文讲述了研习营越过分水关,来到地处闽赣交界处的鹅湖书院。淳熙二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就是在这里举行了那一场流传千古的大辩论。书院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书院的历史,解说了从鹅湖寺到鹅湖书院的演变过程。静坐之后,是师生们的问答。“朱陆鹅湖之会对理学的发展演变有何重要意义”等此类的问题被一一提了出来,又被老师们一一解答。望着师生们热烈研讨的场景,我似乎感觉到,刚才那一幅《鹅湖论辨》图,正从墙壁上走了下来,幻化成眼前的这一幅生动活泼的师生问难与答疑的场面,研习营的营员们似乎都成了“朱陆鹅湖之会”的参与者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储存在营员各自记忆的行囊中,让人终生难忘!
关键词: 鹅湖书院 师生问答 大辩论

内容

8月9日上午,研习营越过分水关,来到地处闽赣交界处的鹅湖书院。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就是在这里举行了那一场流传千古的大辩论。
  书院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书院的历史,解说了从鹅湖寺到鹅湖书院的演变过程。
  在书院后殿的墙上,我们看到一幅《鹅湖论辨图》,与我心目中的论辨场面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哪一幅是眼前的图,哪一幅是心是的画:中间两个站着的,应该分别是辨论主角朱熹和陆九渊,而手握书卷的这位应该是朱夫子吧,站在朱熹身后,略显年轻一点的该是倡导“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象山先生了。周围椅子上坐着几位神情不一的旁听者,或表情凝重,或一脸惊愕,似乎都在思量:“两位大师,哪一位说的对?” 走进鹅湖的第一个节目是静坐,当老师宣布大家静坐15分种时,刚才有些热闹气氛的书院顿时陷入一片静寂之中。因为只有保持静默,才能让836年前那场思辩的余音在你的耳际响起,才能体会什么是“鹅湖寺中,那一场激烈的论辩,穿越时空至今仍余音绕梁”的意境。来自北大的博士生赵金刚事后谈起体会时说:“按照朱子的方式静坐,以前只是在书本中讨论过,这次却换做了自己,体验儒家的功夫,也体验儒者的内心。或许一次的静坐有些形式主义,不能说明什么,然而,毕竟有了某种形式的话,内容也就有可能被填充进来,否则,一切都将是虚幻的。”(赵金刚《路》)朱老夫子教导说:“观夫二者之功,一动一静,交相为用,又有合乎周子太极之论,然后又知天下之理,幽明巨细,远近浅深,无不贯乎一者。乐而玩之,固足以终吾身而不厌,又何暇夫外慕哉!”(《名堂室记》)深刻地说明了动静二者之间与为学之方的密切关系。
  静坐之后,是师生们的问答。诸如“鹅湖之会上,朱陆的分歧表现为所谓‘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区别,所以朱陆的区别只是在于为学之方上,这种说法对吗?”“朱陆鹅湖之会对理学的发展演变有何重要意义”等此类的问题被一一提了出来,又被老师们一一解答。望着师生们热烈研讨的场景,我似乎感觉到,刚才那一幅《鹅湖论辨》图,正从墙壁上走了下来,幻化成眼前的这一幅生动活泼的师生问难与答疑的场面,研习营的营员们似乎都成了“朱陆鹅湖之会”的参与者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储存在营员各自记忆的行囊中,让人终生难忘!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咏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