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返以超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40
颗粒名称: 回返以超越
其他题名: 再续朱子之道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2010年8月8日晚上,听闻杨儒宾老师筹组朱子之路研习营的用心后,对朱子之路开始有了较深的认知与体会。对这趟朱子之路的心得,的确就是从对“人”的感受开始的,旅程中感受最深的,同样也莫过于“人”了!此刻开始,我感受到有许多人不为了利益,努力地在为朱子及其文化付出,希望能够延续一代大贤朱子的精神与教诲;同时也为了文化的保存和传递,投注那么多心血。这些,让我不只是走在朱子之路上,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朱子之道仍存在于今天。今日以利益为主导的各种风气、思维,是否甚于朱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是不亚于的。
关键词: 回返 超越 朱子之道

内容

在2010年8月8日晚上,听闻杨儒宾老师筹组朱子之路研习营的用心后,对朱子之路开始有了较深的认知与体会。对这趟朱子之路的心得,的确就是从对“人”的感受开始的,旅程中感受最深的,同样也莫过于“人”了! 8月6日来到武夷山——朱子一生学术活动的主要地方,无需讳言的,感受并没有很强烈,直至8月8日晚上的聚谈,听了杨老师的初衷,以及当时每位旅伴的想法,才让我对朱子之路产生比较不一样的看法。此刻开始,我感受到有许多人不为了利益,努力地在为朱子及其文化付出,希望能够延续一代大贤朱子的精神与教诲;同时也为了文化的保存和传递,投注那么多心血。这些,让我不只是走在朱子之路上,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朱子之道仍存在于今天。
  今日以利益为主导的各种风气、思维,是否甚于朱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是不亚于的。记起以前听过的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句充满利己甚至自私思维的谚语,风行了好一阵子,这样的流行与时风,不得不令人担忧。所以当看到有一群人,愿意为了发扬朱子文化而让渡出那么多的私利,心里着实感动。因为,朱子当年所严厉批判的,正是功利主义,而旅途中正看到了朱子之道的延续。
  在今日,的确需要再延续朱子之道,学习朱子的公心,藉着回返朱子之道,来超越当代许多有待批判的时风。
  不过,以一位大贤的修养,大概不会希望后人以他为修养止境。
  换言之,朱子恐怕不会认为后人以他为修养的最终目标就足够。且不论朱子之道与孔子之道二者间的异同问题,但可确定的是,回返孔子之道是朱子念兹在兹的志业。朱子认为自己是在提倡孔子之道,而非朱子之道,因此,我们有必要延续朱子这样的关怀,更进一步地回返至孔子之道,而不只是以朱子为止境。
  孔子内心所祇愿,无疑是一大同世界。小康社会很难达成,能够将生活世界提升到小康境界,已是众生之福。然在孔子心目中,成就大同世界才是止于至善,是以,我们更需学习的是孔子如是之宏愿。
  朱子认为佛老为异端,并强烈批判之,表现出强烈的正统意识,或说本位主义,然其分别尚显,所成就的是小康社会。可如今已是全球化且多元的时代,或许我们该从小康社会的视野,提升至大同世界的胸襟。
  且将儒、释、道、耶、回五教之创始人,与后来跟随者的言行区分开来,我们恐怕很难否认,五教创始人的言行,确实能够德泽万代,裨益众生。藉着延续朱子之道进而回返孔子的大同心愿,我们或许有必要再超越朱子——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但值得努力。
  朱子的正统意识,使他不遗余力地实践并提倡孔子之道,后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们未必要如朱子因为强烈正统意识而排他。孔子的大同心愿,应该会很希望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努力,而不是抑人扬己。
  倘若释、道、耶、回当真有裨益众生处,何妨阐明并发扬之?如何使儒、释、道、耶、回五教的精蕴尽出,并随顺不同的民情人心,予以适切相合的精神资源,也许比区分正统与异端,来得更有助于天下苍生。
  走在朱子之路,感受朱子之道,思及此,让我想到二度回返与超越:一度回返朱子之道以超越当代弊病,再度延续朱子之道进而回返孔子的大同心愿,以超越朱子之道可能带来的本位主义。(林世贤: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硕四)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世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