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涟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39
颗粒名称: 哲学的涟漪
其他题名: 武夷山朱子之路有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本文讲述了拎着一口大皮箱,一行人抵达武夷山;这座海拔并不高的名山,享有世界双遗产地的盛名。在朱子后裔所组成的朱氏宗亲会盛情款待下,我们这群来自台湾的学者与学子们,将在此地生活一周,寻访朱子留下的足迹,走朱子走过的路,展开一段古今对话的时空旅程。这儿,便是孕育朱子理学的摇篮,武夷山。一个星期,便这般稍纵即逝,说来短促却也漫长;短促的是具体时间的轨迹,漫长的却是在追寻朱子生命的足迹中,同时提炼自我心境的历程。朱子之路,是一条知识之路、哲学之路、历史之路、文化之路,同时也是生命之路;走在这条路上,我们沉吟、我们思索,朱熹的哲学思维便仿佛随着我们的脚步,逐渐在廿一世纪获得新生。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武夷山 涟漪

内容

拎着一口大皮箱,一行人抵达武夷山;这座海拔并不高的名山,享有世界双遗产地的盛名。在朱子后裔所组成的朱氏宗亲会盛情款待下,我们这群来自台湾的学者与学子们,将在此地生活一周,寻访朱子留下的足迹,走朱子走过的路,展开一段古今对话的时空旅程。
  在八月八日开幕式前的两天,我们领略了武夷山的秀丽卓绝的自然风光;站在天游峰顶端,鸟瞰山脚下的九曲溪,与此地独特的丹霞地貌。碧水、青山、蓝天、白云,就这么微妙而和谐地构成一幅壮丽的巨画,映入我们的眼帘。江山万里情,只有登上这壁立万仞,才知道自然山川可以这么地扣人心弦。这儿,便是孕育朱子理学的摇篮,武夷山。而我,一个长年局限在书斋中的学子,如何能不惭愧自身的渺小?如何能不被此情此景所震慑? 山水,朱熹,宏阔的自然与文化的洞天,就这么在我眼前展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幕式后一日,我们开始“寻迹”前进,某个早晨来到了朱子故居,一个莲叶何田田的纯朴乡里。参访过宅邸建筑后,解说员一面吟着《观书有感》,一面带着我们绕过前院,去寻找诗中那一泓清泉。
  《观书有感》是儿时朗朗上口的名诗,然而,对我们这群遥远的异乡人而言,这“半亩方塘”与“源头活水”,不过是一句象征性的符号,一段藉由水泉来譬喻的哲理。然而,当我真正站在“半亩方塘”之前,才发觉这段耳熟能详的诗句,原来是朱熹每一天真实生活的体验。那天,阳光自树梢叶隙洒落在水塘间,清透的塘水成为一面明镜,投射出我们这一群年轻学子的倒影;百年前,朱熹的倒影,也曾经投射在这里吧?自然而纯净的水泉,在朱熹的诠释下,抽象化而成为知识的象征;而我们在数百年后,透过朱熹的诠释,重新回到这具体的泉水所在地——此时此刻,徘徊的已不只是天光,不只是云影——物象与哲理、具体与抽象、古与今,都重叠在这面水镜之上,成为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情。
  我虔敬地啜引着“源头活水”,清凉的甘泉,顺着喉头流入身体……曾经,朱子也是这么啜饮着塘中的甘甜吧?自然的生命进入人的体内,物与我之间究竟应该如何辨析?“格物致知”,也包含着这样甘纯的体认吗?十二世纪末的朱子,与廿一世纪初的我们,分享着同一处自然的甘甜,朱熹的哲理彷彿随着水流,内化至我们的生命……然而,相去近千年的历史,朱子哲理固然能如甘泉般透入生命的深处,能不能也被重新转化,成为因应新时代的能量呢? 这趟朱子之路,带给我的第一个震撼与触动,莫过于这一泓清泉。而此后几天的种种见闻,也就如同这一泓清泉,与那一首《观书有感》,不断地在我心中徘徊,形成生命的源头活水,促发无限的哲学涟漪。
  当我身处于鹅湖书院的讲堂,聆听杨儒宾老师的声音在木造建筑中回荡;仲夏的早晨,蝉声彷彿乐曲般,依循一定的节奏抑扬顿挫……总觉得进入一种独特的心灵状态——安详、平和,如啜饮那甘甜的活水般,沁凉而自在。在这承载着历史轨迹的讲堂中,学问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知识追求;在师生对答之间,形成一种氛围,引导着圣贤经典,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生命。当我们静坐,便是再一次沉淀自我,试图使内在本质的天性,经由一次又一次的提炼之后,逐步显豁。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呢?竟让人如此探触心灵的深处,使学问与生命交融至此? 在这一个资讯爆炸,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而知识逐渐沦为贩售商品的现当代社会,是不是失去了一份精神的依归?是不是缺少了一个价值的根源?昔日读书人“以道自任”的使命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仿佛随着现代化的潮流逐渐湮灭,成为一缕孤魂,飘荡在空荡荡的古迹与陈旧的书卷中……经过时代的巨变、历史的灼伤后,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我们是不是遗失了什么?我们能不能找回来?我们能不能试图呼唤? 那一泓清泉饮入了喉头,也沁入了心坎;鹅湖书院的体验,更形成一波波涟漪在心中扩散。走过了朱子巷,在每一颗鹅卵石上,品味着八百年时空的交错。我们这一批新时代的知识份子,经由这个独特的机缘,来到这块土地,体验朱熹生命的旅途。我们可以浮光掠影般地匆匆离去,船过水无痕;但也可以在一步一脚印的同时,细腻地观察、感觉、体悟,并将这段旅程所经历的一切,深刻地烙印在心版上,成为个人哲学的资产。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形成一股召唤传统价值的能量。
  一个星期,便这般稍纵即逝,说来短促却也漫长;短促的是具体时间的轨迹,漫长的却是在追寻朱子生命的足迹中,同时提炼自我心境的历程。朱子之路,是一条知识之路、哲学之路、历史之路、文化之路,同时也是生命之路;走在这条路上,我们沉吟、我们思索,朱熹的哲学思维便仿佛随着我们的脚步,逐渐在廿一世纪获得新生。(杨舒云:台湾政治大学中文所研究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舒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