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感受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28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感受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56-158
摘要: 本文讲述了人人皆殊命,天之生人无二也。朱子者,是类中尤卓卓者也。吾素所仰慕,读其书而叹其理,叹其理而服其智,服其智而更思其人。何吾生之后而朱子之远,令吾不获躬执役从朱子,稍稍挹其讲学论道之余乐也!朱子大贤,吾慕贤人久矣。今夏得朱子之庇、朱子宗亲后人之发起及吾师之荐取,得陪于朱子之路一行之末,以亲践朱子之乡土,流连其山川风物,以观以摩,尽展亲敬,不胜踊跃感慨之至。然由所见所感之多,是以不能无择。今取端之大而切者为记,庶无琐漫之讥焉。吾所身游之地,吾所同游之人,与吾所闻见之事也。朱子求晦而达,世人好达而晦,天地之理,若是其反也。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感受记 感想

内容

人人皆殊命,天之生人无二也。然其有朽有不朽,何以然?举凡理天道,济民生,治学布政,其智足以觉悟斯民,其功足以泽被斯民,历世久而光辉弥不可掩,追本溯源必及之者,皆可以不朽矣。朱子者,是类中尤卓卓者也。吾素所仰慕,读其书而叹其理,叹其理而服其智,服其智而更思其人。何吾生之后而朱子之远,令吾不获躬执役从朱子,稍稍挹其讲学论道之余乐也!朱子大贤,吾慕贤人久矣。今夏得朱子之庇、朱子宗亲后人之发起及吾师之荐取,得陪于朱子之路一行之末,以亲践朱子之乡土,流连其山川风物,以观以摩,尽展亲敬,不胜踊跃感慨之至。六日之行,吾之所见伙矣,所感繁矣,虑其随时销没,无以为此行之得,更无以资吾后日之振作,故略为记焉。然由所见所感之多,是以不能无择。今取端之大而切者为记,庶无琐漫之讥焉。吾感之大而切者何?吾所身游之地,吾所同游之人,与吾所闻见之事也。
  朱子兴学游学之处广矣,吾人入武夷,历五夫,赴鹅湖,劳而不倦,以吾人非徒止于踪迹一书院而已,并可以履乎其周匝山水之胜,观乎地文,群色霭霭然来,令人目清而心爽。然诸处皆道路迂远,山环水萦,幽隐乎茂林,潜藏于世外,可谓穷僻矣。此即所谓之晦欤?朱子之师子翚先生尝勉之曰:木晦于根春容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此真味道之言也。晦信有大义哉。朱子每以晦作字号,今观夫其处地,益可以信朱子精于晦矣。
  朱子之晦,深居于隐僻之壤,然日能饮甘冽之泉,闻汩汩之音,宣眸于清直之荷,信步于奇翠之阴,仰青山而戴白云,其心亦将涤荡乎埃屑,不使杂遢者渍毁其澄明矣。此朱子所以晦而达也。又朱子之晦,虽界于崇山,遮以层树,隔于道路,然此无害于其学之达也。但凡足之所伫,目之所盈,日用之所接,一草一木,一言一动皆寓至理,即而穷焉则物理无不释然,人心无不怡然。学之通达与否,在乎人格致之勤与用思之精耳。天地山川,若乎为吾晦者塞者,无不可以为吾精思之助,资吾学问之通也。此朱子之晦而达也。如此其果晦耶?达耶?朱子求晦而达,世人好达而晦,天地之理,若是其反也。达者,光表也。实得本立,光遂能耀,舍是皆虚伪也。圣人之学无间,何有晦有不晦。故吾曰,身或有晦,理无晦也,志或有不达而学无不达,穷理治学而不达,未尝用思也。
  吾更有想焉。昔有一介之儒,在山野,出入陋巷,行于道路,与鄙夫鄙妇混踪比迹,其形状俨然一寻常人耳。然其精神之出入非寻常可测者也。村氓之中,此之一人,悄然思越尘表,穷极六合,追稽古圣,上下千载,求通天人之际,欲贤而圣,圣而天,与宇宙乎合体,参赞于造化,其亦杰矣伟矣。吾今之人生养于喧嚣之市,熏陶于利益之场,杂言聒耳以不歇,机械荐臻以蔽心,耳目之聪明已盈,心思之灵妙已滞,又自信若聪明灵妙于有事,而不知其日以困辱,日以消薄,日以入于无知之域而不觉。人之去道日远矣。呜呼!吾人欲得一刻之清净安闲,优裕以为吾人性天之学,不可得也。更有甚者,此学非精思专诚渺不可以通贯豁然,吾人冀望有成,不亦妄哉?何朱子之逢时侥幸,吾人之不幸也。抑果此之谓欤?无乃吾人立志不明弗固,朱子立志明且固欤?朱子之立志明且固,则其居处为学自能善乎择矣。
  此次活动张朱子之路赫赫之帜,聚两岸之师生,论地域则异,论所怀则同,俱本之敬礼朱子之热忱也。数日之中,饭同炊,宿同处,行同车,彼此皆给予深情厚谊,自然而然,未尝有可怪诧者。于是吾有测焉,宁非以吾人皆有所同系乎?此系非但在血脉之近,更在于文化之本,吾人皆为同一文化所化之人也。是以吾人不烦间关千里,汲汲来赴,仓促以舒对朱子之缅思也。吾圣人之学,视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又岂有所谓分别之群,与吾同居而不类者乎?其欲化民而一俗,使人皆自期于为圣为贤,国治而民阜,未尝有殊也。则文化之一,又非但在两岸,举世界人之所到亦无不可奉为“公器”。吾人今日欲为圣人之学,行圣人之教,广圣人之业,亦当毋拥区区之量,以他物为芥蒂,而当恪守吾学之独立,明乎吾学之亘千古而宗旨必一,历万国其神髓无异也。倘得时则施于政,不得时则发于学,不以政之得失更迭而改吾学,不以俗之纷沦异尚而曲吾道,此亦贵乎自信欤? 朱子之迹随时将磨,然朱子所履之地,所仰之天,所俯之水,难得而变,吾人效其穷理之意,而取资于自然者无稍减也。又朱子学理之正大者,较于天地山川之为象者,尤非随时可磨,将永无得而变也。吾今之后人崇朱子,所当为者,即在承其学,兴其教,明天理而育人才也。此而外,朱子之故居及所兴之书院不可不辑完以备文物,使景慕之人有所瞻仰,施其向心,此非可难。然吾又闻于主事者托朱子而经营之宏图,谓将耗数十亿之巨资以成广大游乐之区,吾立骇焉。若是靡财于恢廓朱子之栋宇,此岂朱子之旨,抑朱子之所愿乎?使千载上冥歇之朱子,更厌于日日喧哗游闹之声,破裂其肃穆之景,恐为朱子之辱也。朱子非可假以为牟利之偶,此吾后人每兴作,所必当慎思而再三者。吾见此域小学之童,其图书不充,师资未富,无以得载籍之启发,无以禀师长之良教,蒙蒙不知所趋,虽在朱子之故里,秉志纷纭,其亦诱导之过乎?吾憾憾有叹于木椟之尽雕篆修饰之美,而任珠玉之被污土也。故吾以为,崇朱子者,当崇朱子之实,勿过泥其迹也。
  吾之感想如此,诚鄙见不足道也。(李可心: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班三年级)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可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