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武夷山之旅(8月9-10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04
颗粒名称: 五。武夷山之旅(8月9-10日)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119-122
摘要: 本文讲述了离开朱子墓,研习营驱车前往武夷山,约11点半,到达武夷山三姑度假区,下榻在建兴饭店。从电视上得知,由于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台湾高雄、台南、屏东和云林一带受到了严重的灾害。来自台湾的朱高正、朱茂男先生对此极为关注,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下午1点30分,我们准时出发,前往五夫。台风带来的大雨在我们前往五夫的路上狂泻不止!在到达五夫的高速公路口,武夷山市的前副市长阮雪清女士和五夫镇的领导正打着雨伞在焦急地等候。朱茂男会长又在紫阳楼买了一批《朱熹与五夫》的图书,分送给每一位营员。其一,是为了宣传和普及;其二,其实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资助。
关键词: 武夷山 历史遗迹 文化发展

内容

离开朱子墓,研习营驱车前往武夷山,约11点半,到达武夷山三姑度假区,下榻在建兴饭店。从电视上得知,由于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台湾高雄、台南、屏东和云林一带受到了严重的灾害。来自台湾的朱高正、朱茂男先生对此极为关注,焦急之情溢于言表。营员们也议论纷纷,但此刻,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够平平安安! 下午1点30分,我们准时出发,前往五夫。台风带来的大雨在我们前往五夫的路上狂泻不止!在到达五夫的高速公路口,武夷山市的前副市长阮雪清女士和五夫镇的领导正打着雨伞在焦急地等候。汽车到达五夫紫阳楼前时,雨水渐渐小了下来,营员们就在这样的气候中走进了朱子故居紫阳楼。在紫阳楼现任“楼主”小姜的引领下,营员们鱼贯而入,一边听着小姜的介绍,一边睁大眼睛四处观察和打量着这座曾在书中无数遍见识过的,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老朋友”。朱茂男会长又在紫阳楼买了一批《朱熹与五夫》的图书,分送给每一位营员。会长这么做的目的,我寻思,主要目的有两点。其一,是为了宣传和普及;其二,其实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资助。
  在小姜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了兴贤古街——沿着“朱子巷”那高高低低的鹅卵石小道,追寻朱子当年的足迹;在兴贤古书院静肃的院落中,想象当年莘莘学子朗诵《四书集注》的读书声;在五夫社仓斑驳的墙头上,捕捉灾民喜获救命之粮的欢呼! 朱子学校,是五夫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学校的走廊上,我们遇上了几位小同学。朱高正教授对他们说:“小朋友,你们会背诵《朱子家训》吗?”“会!”小朋友们齐声回答。“能背给爷爷听吗?”“好!”听到孩子们那熟练而又略显稚气的诵读之声,正好经过这里的朱茂男会长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喜悦之情,尽写在脸上! 在学校的朱子讲堂内,座无虚席。镇领导和学校校长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五夫学校在世界朱氏联合会和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学校在兴建“朱子园”而做的大量工作。学校的一位名叫连艳的“小画家”把她心爱的作品《兴贤书院》赠送给茂男会长。画面的左上方写着“赠给朱茂男爷爷,武夷山市朱子学校连艳”。最后,由武夷学院副研究员张品端介绍朱熹在五夫的历史遗迹。
  大约在下午5点时分,我们离开朱子讲堂,来到朱子学校的礼堂,在那儿观看学校师生排练的节目。第一个节目就是《朱子家训》朗诵,接着是舞蹈《书院声声》,表现的是古兴贤书院读书讲学的情景。来自河南温县陈家沟的太极大师朱天才(世界朱氏联合会顾问)表演了他的陈氏太极拳。他的精湛拳艺,刚柔相济的表演获得在场人员的阵阵喝彩! 朱天才先生十岁跟随外祖父陈广禄(陈氏第十七代传人),后拜族舅,陈氏第十八代太极拳宗师陈照丕为师。1972年,陈照丕逝世后,朱天才又拜族舅陈照奎学习,从而全面地继承和掌握了陈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一路、二路、太极推手、太极器械和技术理论,成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太极大师。1983年,应新加坡内务部部长李炯才先生的邀请到新加坡传授陈氏太极拳。此后,长期在新加坡传播太极文化,为增进中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又多次赴台,在台湾推广太极拳,为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不遗余力。此次赴朱子之路,就是应朱茂男会长的特邀专诚而来。
  搜访网页,发现当天有两条相关新闻。一条来自中国新闻网。题为《观古迹走书院听讲座,两岸师生同走朱子之路》 中新社武夷山八月九日电 (记者周文杰)由台湾朱子学研究会、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主办的二00九台湾朱子之路研习营的十九位两岸师生,九日来到武夷山参观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的古迹,走访书院,并聆听当地朱子文化研究专家的讲座。
  据活动组织者、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介绍,此次活动将沿着朱熹出生、成长、学习、教学、为官、终老之地的路线寻访,有来自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的十四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四川师大、湖南长沙大学的五位师生参加。从八月六日开始,他们已寻访了福建尤溪、延平、政和、建阳等地,在武夷山的三天里,除参观朱熹故居紫阳楼、创办的五夫社仓以及学习、教学的兴贤书院和武夷精舍之外,还将游览九曲溪,体验朱熹所写的《九曲棹歌》。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生刘芝庆是第一次到大陆,他表示,通过参观学习,发现武夷山正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复原和承发,这在台湾和书本上都接触不到。这次活动使他感到,无论是大陆的风俗民情、社会结构与文化等,与以前所知不尽相同。
  朱熹一生在武夷山学习、生活、著述、讲学长达五十年,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生潘建尊告诉记者,这里存有的朱子古迹数量远超自己的想象,很希望还能有机会来此细看。…… 这条新闻需要补充说明。既然是说“两岸师生”,就不能只说“生”,而不说“师”,而“十九位”是指两岸学生的人数,包括老师、特邀来宾和组织者,则多达四十人。
  另外一条报道来自武夷山市教育局网站。题为《台湾朱子之路研习营踏访朱子学校》,节略下于: 台湾朱子之路研习营一行在参观游览了五夫兴贤古街、紫阳楼等景点之后,来到了朱子学校参观指导。在李小勇校长的带领下,朱会长一行参观了朱子历程展示栏、朱子纪念林主题公园、朱子学校省级农村示范图书馆等;观看了学生以“弘扬朱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学生作品展。
  随后,营员们在朱子讲学堂认真聆听了武夷学院副研究员张品端介绍朱熹在武夷山的生平事迹。台湾朱子之路研习活动受到了朱子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该校以文艺演出的方式热情迎接嘉宾。…… 10日,按照原先的安排,确实有像中新社记者所说的,“将游览九曲溪,体验朱熹所写的《九曲棹歌》”,遗憾的是,由于台风天气的影响,连续的大雨,九曲溪水猛涨,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景区暂停了九曲泛舟的浏览项目。于是,这天的全天安排,临时改为上午参访武夷精舍(图11)和攀登天游峰;下午则是游览流香涧,观看大红袍。由于连续一天的降雨,登山的同学中有几位受了风寒,为了防止感冒传染给其他营员,他们主动地采取了防护措施。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出现了两、三位戴口罩的营员。他们戴上口罩,是为了防止把病情传染给其他营员,这在台湾,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也是传统儒学“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个具体实践。
  晚上由《朱子文化》杂志张建新社长邀请小型座谈,共同讨论《朱子文化》杂志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在稿源方面将透过各地通讯员,报导朱子学、宗亲会活动与访谈台湾学者;并由朱高正教授负责书院文化;朱述贤教授负责遗墨典故;朱杰人教授负责诗词赏析;朱人求教授负责《易经》解析的相关资料收集。进而达成扩大每期一万册发行量,提供给学院及有心的社会人士阅读等相关共识。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咏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