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阳之旅(8月8-9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03
颗粒名称: 四、简阳之旅(8月8-9日)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政和用过午餐后,当天下午四时许,研习营到达建阳考亭书院。在听取了建阳市旅游局局长谢道华对书院的简要介绍后,众人聚集在书院石牌坊前,拉起“2009年朱子之路研习活动”的横幅,合影留念。之后,众人登上书院长长的台阶,朝着山顶上的文公祠奔去!晚餐之后,我们在建阳当地的两位女领导——宣传部长张颖、副市长刘寒的陪同下,又聚集在研习营下榻的花园酒店14楼会议厅,听取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先生题为《朱熹书院与考亭学派》的学术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方先生围绕着朱熹生平创建的四所书院和朱熹考亭学派的关系,以及朱熹创建书院的历史意义等娓娓道来。
关键词: 简阳 历史遗迹 文化发展

内容

在政和用过午餐后,当天下午四时许,研习营到达建阳考亭书院。在听取了建阳市旅游局局长谢道华对书院的简要介绍后,众人聚集在书院石牌坊前,拉起“2009年朱子之路研习活动”的横幅,合影留念。之后,众人登上书院长长的台阶,朝着山顶上的文公祠奔去! 晚餐之后,我们在建阳当地的两位女领导——宣传部长张颖、副市长刘寒的陪同下,又聚集在研习营下榻的花园酒店14楼会议厅,听取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先生题为《朱熹书院与考亭学派》的学术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方先生围绕着朱熹生平创建的四所书院和朱熹考亭学派的关系,以及朱熹创建书院的历史意义等娓娓道来。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教授、学员和当地的领导针对“朱熹与书院”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于白天参访了政和云根书院和建阳考亭书院,话题很自然地就围绕着对这两所书院的观后感而展开。
  研习营的团长杨儒宾教授提出,政和作为一个贫困县,能从民间筹资400万而重建云根书院,这确实让人赞叹和振奋!而看完考亭书院后,感觉到作为朱子晚年这个最重要的学术机构,以目前的现状,又如何能让后来的人感受到朱子的精神? 一石激起千层浪!杨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说,在来之前,曾经阅读过建阳的县志,知道考亭书院的历史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书院建筑群落,看完现在的考亭书院,感到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有的说,文公的思想、文公的精神,在现在考亭书院这样的一个时间和空间中,找不到归宿,与想象中的书院全然不同,从而在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和迷惘。
  对此,朱茂男会长说,书院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有教学,有师生,而现在的书院,大多只是一个旅游的景点,而不是教育的基地,文化的基地,这样是很难发展的。如果能像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那样,让这些书院与大学的教学结合起来,让这些书院不仅是旅游景点,同时也有教学单位,文化单位,这样的书院,才是有生命力的。这一点,我曾经与何三宝副市长交流过,他也是武夷学院的创办者之一,是一个教育家,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将武夷精舍、考亭书院或更多的书院,与现在的武夷学院的教学相结合,如何在这一点上得到突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世界朱氏联合会和他有共识,这也是我们世界朱氏联合会将此视为是当前的核心的任务之一。
  对青年学生们的感慨和诸多委婉建议,建阳市的张颖部长和刘寒副市长表示理解。张部长说,大家来到建阳,是带着一种顶礼膜拜,甚至是“朝圣”的心情来的,真正到了考亭拾级而上以后,那种失望的心情,遗憾的心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大家对朱子学说的那份执着与热爱,让我们非常感动!实际上,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其实,这也是我们建阳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在考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战略性的举措。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可能与朱子这位伟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学界的影响不相匹配,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我们一定会尽非常之责,举非常之策,尽非常之力,来作好朱子这篇大文章,也请大家继续给我们以支持。
  请大家相信我们,相信建阳,相信朱子讲学的地方明天会更好! 最后,学员中有人对方先生今晚的报告提出几点疑问,诸如建阳作为刻书中心,与朱熹书院刻书的关系;朱熹从五夫迁入考亭,曾有过“东迁失计之悔”,是因为前来拜访的人太多,而他在考亭又深感门下弟子不多,修《礼书》缺人手帮忙等,这其中是否有其矛盾之处?对此,方先生作了答复。他说,建阳在宋代作为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对书院刻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朱熹本人与建阳刻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考亭书院的刻本中,现存的还有元代的刻本。刻书与藏书,是书院三大功能之一(其余两个功能,是讲学著述和祭祀),那为什么在报告中没有展开来说呢?这是因为过去这方面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甚至在网上都可以点击到,所谓“得意”的话不宜天天说。第二个问题,朱熹迁居考亭的“东迁失计之悔”,发生在“庆元党禁”之前,而“门下弟子不多”是发生在“庆元党禁”之中,这是两个时间段发生的事,不能放在一起来说。接着,他对朱子之路这一活动,也发表了一通感想。他说,去年的朱子之路,因为另一个学术会议同时召开,他只参加了前一两天的活动,为此深感遗憾。这一次的朱子之路,他一定要全程陪同。和青年学生在一起,他感到一种青春的活力。他为儒学传统后继有人感到欣慰,这是朱子文化事业的希望之所在。近期在国务院发布的决议中,把朱子文化列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对象,这令人非常振奋!刚才茂男会长说,当下我们还有很多困难,“眼前有带剌的玫瑰”,但前途光明,因为“天边有美丽的彩虹”!就在前两天,方先生还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风正一帆悬》。他说,希望我们能在茂男会长这位“船长”的带领下,我们大家一起去乘风破浪,去摘取“天边”那一道属于我们的“彩虹”! 最后,杨儒宾团长对今晚的活动作了三点总结:一是感谢方彦寿先生的报告,帮助大家加深对朱熹书院学的认识,很有启发;二是非常感谢建阳市的两位领导,自始至终和大家一起听报告,参加研讨,并且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作出回应。她们刚才的发言,是她们真诚的心声,我们相信建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三是非常希望朱子学的研究,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能在朱氏宗亲会,和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半,与会的师生们仍感意犹未尽,但为了明天的行程,杨儒宾团长在作完总结后,急急宣布,今晚的活动到此结束!师生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二天(9日)上午8点多钟,在张颖部长和刘寒副市长的陪同下,研习营来到了朱子的母亲祝夫人墓前。祝夫人墓地处建阳马伏太平山的寒泉坞,乾道六年(1170)朱熹葬母于此,为便于守墓,又在墓侧建了精舍,名曰“寒泉”,在此守墓、读书、著述和讲学。中国理学史上第一部哲学文章选集,著名的《近思录》,就是在这儿,由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纂而成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韩国朱子后裔的资助下,祝夫人墓曾得到一次很好的重修。重修后的祝夫人墓,仍然保存了宋代墓制的风格,显得那么质朴,古意盎然。墓前的天池——一泓“寒泉”是那样的澄澈,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池水之中,似乎都想在水波滟潋之中捕捉朱子当年在此读书、讲学时留下的身影。朱高正教授最近正在编写一部有关解读《近思录》的著作。他非常高兴地说,尽管我曾多次到过闽北,到过武夷山,但这个地方,我却是第一次来,《近思录》的诞生地,这对我的写作太有帮助,太有意义了! 在张崑将教授的主持下,杨儒宾教授率领众人肃立在墓前,宣读了他在昨晚赶写出来的祭文。而后大家向墓地三鞠躬,以表达对这位培养了一代伟人的伟大母亲的崇高敬意! 离开祝夫人墓,研习营向黄坑进发。约10时许,我们来到了朱子墓前。在简朴的祭拜仪式之后,众人绕着墓地行走一周,以表达对朱夫子的崇敬之情。在墓地正前方的通道前,研习营又拉起条幅,拍摄了我感到是在此行中最为满意的一张合照。虽然由于通道狭窄,难以容下这么多的营员,以至后面几排的人,有的被前排的人挡住了半边脸,但我却隐隐地从整体的画面上感觉到了一种说不上来的气势。是什么呢?也许,正是在这种“拥挤”中,显示出了研习营成员的那种具有亲密无间的集体性!一个共同的朱子文化事业,让来自海峡两岸不同地方,不同高校的师生们走近朱夫子的身旁,走在同一条朱子之路上。而在通道两旁的那些日日夜夜与朱夫子为伴的绿树和小草也簇拥在营员的身旁,或许,是朱夫子正在通过这些“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朱熹《孟子集注·离娄下》)的树木和小草,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或许,这些日夜守护在朱夫子坟莹前的绿色精灵正在挥动它们的绿色的小手,为营员们呐喊和加油! 数日后,点击网页,发现建阳的媒体上,只有一条短讯,《台湾朱子之路研习团到我市参观考察》: 8月8日—9日,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先生率领的“台湾朱子之路研习团”一行40人到我市考亭书院、祝夫人墓(寒泉精舍)、朱熹墓等地参观考察,并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颖,副市长刘寒会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并陪同考察。
  此次活动由台湾朱子学研究会和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协办。这是两会第四次组团到我市“重走朱子之路”。
  该会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此类活动,以增进海峡两岸朱子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建阳市政府网)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咏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