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旅程 多种感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88
颗粒名称: 一段旅程 多种感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84-87
摘要: 本文讲述了因为参加了这次朱子之路的活动,结束后与会的学员们必须撰写一篇相关的心得文章,这听起来宛如大学生期末报告。朱子之路是一个客观上的真实事件,在这7天里,我们这群学生与老师,大致上看见相同的景物,经历相同的事物,晚上讨论相同的主题,连三餐吃的东西都一模一样。在这一路上各自关注自己有兴趣的主题,也从而发展成属于自己独有的体验,最终我们也将交出完全不同的心得报告。另外,这段朱子之路在定位上是多面性的。尤溪是朱子的出生处,入口市中心高达数公尺的铜像,明确标志出这个都市的骄傲。其实我们都知道朱子的人生与学问,都不是所谓的“理一”之道,和我们一样,他的生命历程也都属于“分殊”之途。
关键词: 旅程 心得文章 朱子之路

内容

因为参加了这次朱子之路的活动,结束后与会的学员们必须撰写一篇相关的心得文章,这听起来宛如大学生期末报告。
  结束旅程之后的我们,年轻一点的学生们双手放在键盘上,年长一点的老师们握着笔杆,回忆着这一段刚结束不久的旅程。朱子之路是一个客观上的真实事件,在这7天里,我们这群学生与老师,大致上看见相同的景物,经历相同的事物,晚上讨论相同的主题,连三餐吃的东西都一模一样。在这一路上各自关注自己有兴趣的主题,也从而发展成属于自己独有的体验,最终我们也将交出完全不同的心得报告。
  另外,这段朱子之路在定位上是多面性的。先从参与这段旅程的人们说起,对于主办并且伴随我们参与这活动的朱氏宗亲们而言,是一个对于先人的追思之旅,藉由该活动的举办,加强并重新凝结宗族里的内聚力与认同感;对于与会的老师学生们,则是一段朝圣之旅,走在先哲悟道的足迹上,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个历程里得到些什么。很明显的,我是属于后者。
  接下来再看看一路上接待的城市与地方首长,在我们大张旗鼓参观的同时,这些政府当局也藉着这个机会,思索一个发展的机会与可能。尤溪是朱子的出生处,入口市中心高达数公尺的铜像,明确标志出这个都市的骄傲。在通往高速路的道路一旁,高悬着招商的广告。南平虽是朱子求学之处,今日所遗存的朱子遗迹已不多,却也同样对这些过去的历史感到自豪;建阳虽是个傍河发展的小都市,市区中沿河岸的干道便叫“朱子大道”。在德国旅游线上存在着知名的歌德大道。一样是从这位文豪的出生地开始,以他的终老的都市为终点。这也是朱子之路上沿路都市可以思考的一个方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仍有许多尚待改进之处,如联外交通的不便利,连线都市间的交通也不够方便,各个都市的特色仍旧不够鲜明等问题。
  纵使如此,在这段旅程中,无论是学者、宗亲、政治人物、学生,都是各取所需,也因为不同的目的与因素,踏上这一段为期7天的旅程,自然为这段朱子之旅增添许多元素。
  发思古之幽情,是中外文人延续了数千年的雅癖。藉由一路上古迹的巡礼,也令人不断的寻思这段旅行的意义何在,是朝圣还只是观光。这一路上参观了许多与朱子有关的古迹,有些令人兴奋,有些令人无奈。尤其对于目前大陆古迹保存的现况,在参观考亭书院时开始发酵,在参观完朱子巷后当晚的师生会中,爆发了激烈的讨论,包括我自己也有一些感触。
  就先从考亭书院说起,初到书院的入口,便被它那古意十足的牌坊吸引住,那段不算短的阶梯也为它增添了百年书院的气势,可惜上头却是一片荒芜与蔓生的杂草,只剩下一间数年前由韩国朱氏宗亲重建的建筑。古迹的保存与修复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新问题,毕竟古迹一定会旧会坏,保存与修复能让这些史迹能够存放更久。
  人有一种很特殊的奢求,在看到古迹时,总希望这便是当年的原貌,看到明长城,我们总希望看到的,就是明朝人看到的那模样,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入过去,如同《似曾相识》男主角使用的方法,将周遭环境布置成过去的模样,并且说服自己就处于70年前的世界里,一眨眼跳到70年前。这毕竟是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事实上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几乎所有我们看到的史迹,都经过某种程度的修复,早非旧时原貌了,纵使是修复得再完美的古迹,都不能避免它是个原地修补后的赝品。这使的我难以说服自己处在过去的情境中,纵使它保存得这么良好,并且古色古香。就像是电玩3D的虚拟世界一样,再怎么的拟真,总不能太认真看待,要不别人可能觉得你脑袋不太正常。
  紫阳故居附近的朱子巷保存的状况十分良好,从兴贤书院到路面的墓碑石版,当然还有贫穷,全都不掩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巷里有面墙上书写这样几个大字:“农民要致富,种烟是条路。”一旁便是一位在挑捡烟草的村妇。这些农民们并不在意朱子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只思索着要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富足起来,这也是他们目前为止最需要的。这一切似乎让我们的探访行为可笑了起来。或许我们这一路上在做的,也是帮助当地政府思索,要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能够保存他们原有的文化史迹,这也是内地许多具有特殊文化的地区正在面对的问题。
  目前在台湾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类似性质的观光街道,都是可供当地政府参考的借镜。但问题也并非不存在,朱子巷地点太过偏僻,交通太过麻烦,是发展观光上的弱点,但这其实也是多年来朱子巷能够保存这般良好的原因。纵使如此,以观光为目的的发展也无可避免造成史迹的破坏,有人可能也因此希望这个地区永远不要被发展,只要保留住现况就好。但就只因为文人游客们想看,他们就必须被屈就这样的生活了吗? 在古迹巡礼的部分,真正属于朱子所遗留下来的史迹,我们已经几乎看不到了,所谓的朱子学仿佛只是书本上的故事,只是曾经发生过,却不再是真实人生的一部份,这是令人不得不惆怅的一面,其间唯一能够不间断见证这八百年历史的,只有尤溪镇的那两棵大樟树,这或许也是朱子这么热衷种树的原因;另一方面,在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路上,却让人感受到朱子的思想与精神从未断绝,我们远从千里而来的拜访,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这时,有形的史迹参访只是个形式,甚至只是个仪式,重点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朱子的精神与思想已经无形中被传承下来了。
  七天的行程,用一张A4纸便可完全表达结束;七天里多度滚若沸汤的悸动,却非寥寥数千字所能表述。我们与朱子的距离,除了福建与台湾的两地相隔外,也包括了第四向度的八百年纵轴,真正让我们之间遥远的,正是八百年这个可以算清却无从感受的距离。
  在旅行的朱子之路上还是人生的朱子之路上,我们追求的目的地到底是什么?对于中文系的学者来说,他们所希冀探究的,是朱子与思想、学问与生命体验;对于历史系的学者来说,则着重朱子生平事迹的考据、对当代与往后社会的影响;对人类学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观察这些从南宋时期开始发展的聚落,研究当中的族群成分是否流动、经济结构的变化等。但是无论是从那个学科去切入,都无法避免那些“别人的事情”,藉由不断的厘清那些“别人的事情”,将原本完整的资料切割成细碎的裂片,到底对“为己之学”有什么帮助?是否朱子的人生与思想就是所谓的“理一”之道吗?因为只有这样,朱子的学问才值得我们这样研究。
  其实我们都知道朱子的人生与学问,都不是所谓的“理一”之道,和我们一样,他的生命历程也都属于“分殊”之途。然而藉由探索这位一代儒宗的人生与学问,我们也试图从这位八百年前先人的身上,眺望见精粹的至理。在探索的过程里,我们也应该不断将其与自己的生命历程比较,完成那“为己之学”的内省过程。至少站在一个值得佩服与崇拜的先人肩上,我们相信自己应当可以看的更远,之后再回首这八百年,看看我们是否真的有往前再踏进一步。(潘建尊: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研究所硕二)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建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