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心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87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心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81-83
摘要: 本文讲述了很高兴参加朱氏宗亲会举办的“朱子之路研习营”,在八天的行程中,游历了福州、南平、建阳、武夷山等地,尽览闽北的山水风光,也对朱熹的生平足迹了解更透彻,以前只是地理名词的福建山水,悉数至眼前。热带地区樟树何其多,但要和这两棵相媲美,又有名人加持者应该屈指可数。在八天的旅途中,与众师长一同参访朱子遗迹,我想一定是更早以前就已种下了善因,才能如此幸运地与这么多提升生命境界的师长们相聚在一起。我永远也忘不了与赖锡三老师夫妇在充满诗意的微雨中漫步朱子故里的奇特经验,一直以来因着自己因循怠惰,“道”对我来说恍兮惚兮,但与老师夫妇相处,确实能感受到修道者不同于凡俗的气质,使人如沐春风。
关键词: 研习营 朱子之路 朱子遗迹

内容

很高兴参加朱氏宗亲会举办的“朱子之路研习营”,在八天的行程中,游历了福州、南平、建阳、武夷山等地,尽览闽北的山水风光,也对朱熹的生平足迹了解更透彻,以前只是地理名词的福建山水,悉数至眼前。
  大陆我去过五、六次,虽然是跟团,也走马看花的看过了部分有特色的区域,但我一直思考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那几句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旅行团带的路线或许有奇伟瑰怪的景点,但绝不是人迹所罕至的地方,所以探险的意味就少了;对于平稳的旅程来说,总是有理所当然之遗憾。因此我非常向往东坡所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豪气与奇特经验。
  我也常想起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说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到底一生中能称得上游历的到底有几次呢?我反省自己是否真的认识了一个地方,并且能跟先圣先贤相知相感,走在先贤的道路上,追随那光风霁月的身影? 赶在台风之前,离开风狂雨骤的台湾,我们到了福州,那里似乎是另一个世界,风和日丽,就像是习惯的宝岛的普通夏日时光。而日后的行程,像是暂时远离了文明,直探古人生活面貌。
  尤溪沈郎樟公园的两棵巨木,千百年来以不言之教悄悄滋润着众生。一直很向往杜甫《春夜喜雨》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以为最好的教化理应如此。朱熹手植的两棵樟树,如今不只庭庭如盖,枝叶更四处伸展,遮蔽了大半的视线,像是要把整个天空吞并,身处其下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热带地区樟树何其多,但要和这两棵相媲美,又有名人加持者应该屈指可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意义绝对不只于此,应该更进一步延续那种为大众服务的心意。
  参拜朱森墓园时风很大,能感受台风逼近,山雨欲来前的骚动不安,也因为天气异常,特别蓝的天空,与特别白的云朵瞬息万变,像是要把人席卷回遥远的时空,远山的竹子随着时而兴起时而平息的风狂乱舞着,人仿佛随时会被吞没于羊肠小径中。
  祭拜先贤时那种肃穆的氛围,使人自然地澄净心思,随着香烟裊裊上升,翳入空中,也希望自己的虔诚能够通于天地。我们像一群独立于时代潮流之上的朝圣者,可以想见近千年前“乡人异之”,对于黄榦执古礼时,其行为的不可思议,但是又没有什么值得炫耀或是遮掩,我们只是默默尽到自己的社会关怀——并非高声嘶吼自我偏狭的爱才叫爱,真正的爱不是宰制,而是让每个人尽其可能地在场域中茁壮生长。
  朱森、祝夫人、朱熹的墓,随着时代递嬗,在入口处并没有太多显赫气派的装饰,相反地,与当地农家、自然风光合为一体,掩映在竹林中,藏于梯田间,任随鸡鸭穿梭其间,更能显出哲学即生活体验,不带任何造作而能与自然万物契合。朱熹选墓地时,或许也持着这些想法,与自然为伍而非破坏;看古人选择的生活环境,在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想法,比起现代人,更有“永续经营”概念。“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西雅图酋长如暮鼓晨钟的言语,参拜墓地时,我深深地体会到。
  罗近溪说“寻个不叹气的事做”,综观朱熹的一生,想必他也找到了“不叹气的事”。现实世界的不自由,朱熹体会最深,却能坚定自我意志,在不怀好意的诬蔑以及伪学的夹杀下,不栖栖惶惶而能贞定自我,这是多么异于常人的精神力量!王阳明龙场悟道当时的外在压迫,不也是时时环伺的杀身之祸吗?每当想起先贤的悟道过程,总有些许神秘性在里头,但这些人以自身经验,启示了成圣贤的生命进路之可能性,以及一旦豁然贯通,无入而不自得的喜悦。陆游有诗曰“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世间多少才杰,却不是每个人都能领略这秋毫之差的。
  大陆朱氏宗亲会的美珍姊等人,无一不热心解答各种问题,听他们详述朱子后裔在文革前后的情况,从不知自己身为朱子后裔、不敢张扬自己是朱子后裔,到骄傲的承认自己是圣哲后裔,这期间心情的转变是如何曲折!而目前朱子又被国家列为重点发扬的项目,听在后人耳里,多么载欣载奔!我也好希望我有这么伟大的祖先,能让子孙一谈起来就有无限的崇拜与景仰,只是在历史命运交会影响的岛上,要归根溯源又是如此艰难的工作,想想不禁黯然。
  在八天的旅途中,与众师长一同参访朱子遗迹,我想一定是更早以前就已种下了善因,才能如此幸运地与这么多提升生命境界的师长们相聚在一起。在去程的飞机上与张崑将老师同坐,老师的亲切削减了我紧张的心情,后来在五夫还示范“莲子的妙用”,使在都市长大的大家叹为观止,如果将那套说法背起来,说不定可以去电台卖药了呢!同行师长中不只有种莲子的,还有家里卖茶的,蔡振丰老师在武夷山为大家挺身而出讲价钱,也是师长对同学的另一种爱护,想到不觉莞尔。还有林永胜“大学长”跟着我们一起没大没小做鬼脸摆pose,这些相片或许连朱子看了都会捧腹大笑呢!我永远也忘不了与赖锡三老师夫妇在充满诗意的微雨中漫步朱子故里的奇特经验,一直以来因着自己因循怠惰,“道”对我来说恍兮惚兮,但与老师夫妇相处,确实能感受到修道者不同于凡俗的气质,使人如沐春风。身为团长的杨老师时常引起大家的问题意识,真的是这趟行程的灵魂人物,没有暸解朱子的人,朱子之路想必逊色不少。在回程的飞机上,与郑墡谟老师短暂却启发甚多的谈话,使我眼界大开,凡此种种,只有感恩再感恩! 最后,我想提出小小的建议。南平的闽北饭店太过老旧,浴室到处充斥霉渍,住起来觉得不安心,希望日后若要安排饭店可以挑选更干净者;路途中拉车诚无可免,希望能安排固定上洗手间的时间;武夷学院上课地点光源不足,若能换到较小型教室应该能改善。凡此种种,皆是物质上考虑的因素,而朱氏宗亲会朱茂男会长等人细心的筹划,我们在心灵上已经富足了。
  (薛伊芸:台湾清华大学中文所硕一)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薛伊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