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与朝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86
颗粒名称: 追星与朝圣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77-80
摘要: 本文讲述了那年暑假,同学兴冲冲告诉我,某某明星正在蓝宝石歌厅作秀,吆喝着一起去后门跟她要签名。女明星挟收视率五十八的余威,人气正盛,听说场场爆满。隔天下午跷了自习课,和几个同学骑脚踏车双载着,去到蓝宝石后门,就在马路对面,倚着河边护栏等待。第一天,我们在天黑之前离开,什么人都没见到。或许大牌从特殊的密道出入,就为了避开我们这些麻烦的粉丝?那一刻很是躇踌,但仍旧没走。我闻声跟在其他人后头奔跑,女明星戴着大白帽遮住半边脸,一一帮我们签了名,一笑,径自离去。我看着小天使手帕上,花样的签名,心里踏实了。隔天拿着手帕到学校炫耀,什么细节都说,就是没说心底另外有,当时并不明白的、难以言说的轻。
关键词: 朝圣 追星 朱子之路

内容

那年暑假,同学兴冲冲告诉我,某某明星正在蓝宝石歌厅作秀,吆喝着一起去后门跟她要签名。女明星挟收视率五十八的余威,人气正盛,听说场场爆满。隔天下午跷了自习课,和几个同学骑脚踏车双载着,去到蓝宝石后门,就在马路对面,倚着河边护栏等待。第一天,我们在天黑之前离开,什么人都没见到。第二天,只等到梅芳,第三天,兴高采烈获得小松、小柏这对帅哥签名,第四天,同学们都已放弃,只剩我一个人在河边踱着步,百无聊赖,也想离开:是不是等不到了?或许大牌从特殊的密道出入,就为了避开我们这些麻烦的粉丝?那一刻很是躇踌,但仍旧没走。就在漫长的留或不留之间挣扎,却又不停的张望,“在那里,在那里!”我闻声跟在其他人后头奔跑,女明星戴着大白帽遮住半边脸,一一帮我们签了名,一笑,径自离去。我看着小天使手帕上,花样的签名,心里踏实了。隔天拿着手帕到学校炫耀,什么细节都说,就是没说心底另外有,当时并不明白的、难以言说的轻。
  这一次,跟着老师、前辈们走访朱子之路,或书院、或故居、甚至夫子墓,无不期待于旧物中,觅得一丝丝圣哲的遗迹,好藉之与夫子形成联系,就如同我苦苦等候签名,少时的那一刻,不时浮上脑海,我在想: 朝圣和追星有什么不同? 我曾经对朱子学很无感。原因很简单,只要多看像梁祝那一类在父权教条下被磨难、被拆散,终至死亡的爱情悲剧,再读上几篇批判社会僵化、礼教杀人的文章,很容易就会觉得道德规范并不那么高尚。年少的心灵自信很足,自认不需要遵守所谓的道德,一心朗现即可行善。尼采说过试图建立系统是最不诚实的,我只要《论语》、《孟子》就已经够用。
  会为朱夫子所折服,除了成长历程里头几番折冲后,渐倾向内歛、谦卑之外,触机是因为发现朱夫子家中竟有浑仪,读到黄义刚说“楼上浑仪可见”六字,我为之震动。
  原来,夫子是这样强烈地相信,宇宙运行正在传达一真理,而他也努力地探索,反复观察之、验证之。我感受到,当他说“天理流行”,不是空坐书案独立冥想,而自以为是地提出天理,他希望他所体会到的,是现实客观、可验证性的真理,他透过格物以觅求天理,不是自以为是地与天对话,而是力求确认天地宇宙真实运行的方式。牟先生认为格物的工夫不透,是知识混杂了道德,我反而藉由浑仪印证夫子的真诚,以往是我愚昧而把夫子认得迂阔了。
  朱夫子五十几岁时,曾希望自己能够复制苏颂的“水运仪象台”,用来观测天象,这座仪象台是当时宋代最精密的天文仪。他曾说过“元祐之制极精”,非一般简仪可比,其原成品高三丈五尺六寸多,约三、四楼高,共分三层,最上层为浑仪、中层为浑象,下层为自动计时仪(世界上第一座机械时钟),是中国科学史上之精心杰作。夫子抱怨苏颂留了一手,没有将自动计时器的制作方法全部公开,但是浑仪的部份应当是完成了,那时夫子59岁。 既然说夫子家有浑仪,参观朱子故居的时候,特别留意了一下。现有的紫阳楼宣称是仿造文献所记载的样式重建,我猜想那座浑仪,应该放在哪里?不可能是三闺女所在的二楼,或许是书上提都没提的更上一层的天台? 回台,查《语类》,黄义刚是朱子晚年在竹林精舍时期的学生,想必浑仪跟着夫子从五夫移至考亭。可惜现址考亭书院除了牌坊是明嘉靖年间留存下来的文物外,建筑主体是1998年重建的,已很难想见浑仪的位置了。
  是的,我们一路走访的书院,几乎都是近几年新建的,想要超越时间,在空间上与圣贤同感共在,不太容易。就好像任何一个再高明的侦探,都必须亲临未遭破坏的案发现场,才能把握破案的关键一样。
  临场感是这么重要,才让我们走这一趟。
  我们走他走过的路,步他的足履,然天上人间已有八百年之遥,世事风变,供人们凭吊缅怀的古迹,已毁去大半。现今中国走过自卑、自恨,再度肯定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依地再建“旧迹”以展现对圣哲的仰慕。簇新的建筑物难以引发思古之幽情固然可惜,我倒不是太在意,因为重要的不是建物与旧昔相似,而是个中已展现的文化愿力。这就值得肯定。但新书院能否展现该建筑物的文化意义与功能,关于这点,我是失望的。在考亭书院,正厅供奉朱子像,左右四间小房,分别是厨房、杂物间、晒挂衣物处,空有书院之名,丝毫无书院之气蕴。供人参观的紫阳楼稍好一点,然亦不够留心管理的细节,可以再整理得干净些。如果是我,大厅就不放朱子像,让居所是居所的样子。
  再说此次行程匆匆,赶着走过一站又一站,还沉浸在当前景物未久,又得奔赴他处,才生起的怀想,被急忙的心绪打乱,到达下个景点后,不觉又被新的视觉刺激盖过,终究涣散成片段印象,而难以形成对某书院、某景物整体的感受。在鹅湖书院,草草吃过中饭,寻了个门槛坐下,想把书院一景描绘下来,用这方式好好看它,不料,约莫十分钟,草图未完,就被招呼着起身上车了。虽然紧凑的行程是为了累积见闻,但还是难免期待,如果能够有一整天,不必再“抓紧时间”,于书院住下,打地铺都好,体验前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生活……同行都是朝圣者,在朝圣的氛围中问学,一定很棒。(嘿,最好是鹅湖书院) 几个参观地点,被破坏得较少的,除了朱子墓、祝夫人墓、朱森墓外,就属五夫朱子巷、兴贤书院、五夫社仓了,尤其是兴贤书院壁面细致的雕花至今仍保存得非常完好,它们竟能够历经文化大革命而被保留下来,实在太令人意外了。据说,那时当地人为了保留朱子巷和兴贤书院,用泥土把朱子巷、兴贤书院涂盖起来,还将大队部盖在兴贤书院前面,不让红卫兵发现,这才逃过一劫。当地百姓们之所以愿意冒这个险,自然是出于对朱夫子莫大的敬重,而一个人之所以受到后世数十代人的敬重,必然是因为朱夫子灵魂的昂扬高贵。
  剎那间我才意识到,追星和朝圣的差别,在灵魂是否碰撞。同样出于感性的倾慕,我希望触碰的,是圣人的血肉灵魂。表演者以皮相,而不必以血肉示人,是以年少时我拿到久候得来的明星签名,反而有一脚踩空的失重;而圣贤不仅以血肉示人,更以血肉附载精魂,令后人甘心以血肉相从,进而焠炼自身灵明。于是有了我们这一群朝圣者。
  朝圣者想得到什么呢?朝圣者真正企盼的,是要让经典在心中复活。提醒自己那一页页曾震慑心灵的文字,是圣哲认真存在、全力活过的证据,它不是死亡后余留的故物。更进一步,还要靠近圣哲的灵魂,希望开放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对他多一点了解。不再只从经典,不再只从他的语言或行动,而是去见他所见、活他所活。这种“和圣者一样”本身,更是一内在自我提升、自我要求之愿望的展现。
  虽然旧迹不在,但是朝圣者抱持着敬谨之心,看圣哲所见之山、所临之水,仍能有所感、有所得。大片大片的绿地绿林,向后延伸连接着一座座青山,一双眼睛被绿意满满地浸泡,福建太美,武夷山太美。而五夫、黄坑、政和等地还没被现代生活所袭卷,很好亲近,黄泥土砖堆叠而成的墙面、黑色的屋瓦,随意散挂在外的衣服,门边堆垛着的木条、凌乱无序的柴枝,大小鸡只,在门前或跨步漫走,或低头啄食,它们的祖先是否见过夫子?夫子行散之余,也和邻里百姓亲切地谈话,问问收成、问问鸡鸭生长的情形吗?他曾仔细研究过竹笋早晚生长速度的差异,也应曾细看鸡们活泼精炯的姿态,设想宇宙造物的神奇吧?夫子在大山曲水之间追寻价值意义,反观我只愿能在其中沉静,个中志向、识见、胸次之差异,犹如天地之别。
  缅怀夫子,而洞见自己的渺小,能自我提醒还有待进步,是一种好运。追星不一定比朝圣肤浅,但,是谁丰富了我的内在,答案不言自明。
  夫子更以一种他定不曾预料的方式在丰富我的生命。他种下的文化因子,在八百年后,结成一群人藉朱子之路而聚合的缘。此番行旅能够亲炙师长、濡沐前辈们的风采,还认识许多问学同好,是一大收获。我喜欢人,总觉得在生命旅程中,能够遇见人们品格、性情、才能各方面种种美好,是幸福。
  (许明珠,台湾“中央大学”中文所博士)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明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