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心得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58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心得篇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4-15
摘要: 本文讲述了这次的朱子之路,对我而言,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与家人之外的同伴去旅行、第一次去金门、第一次走小三通、第一次踏上大陆、第一次走访那么多与朱子相关的地方、第一次……。我怀着无比感恩与期待的心情,踏上这次的旅程。这次有幸参与第一届的“朱子之路研习之旅”,心中充满了感谢。
关键词: 金门 武夷山 发表会

内容

记得那是2005年6月,我在阳明山进行硕士论文口试,由于研究的方向是宋元之际“朱陆异同”的议题,且主要面对的对象是朱熹及其弟子,因此,在答辩时,口试委员之一的陈锡勇老师,笑眯眯的问我:“朱熹爱不爱喝酒?”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楞住了,我答说不太清楚,老师和蔼的告诉我:“研究其人,必得知其人其事,多了解他的生活,你会认识到这个人不同的一面。” 这次的朱子之路,对我而言,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与家人之外的同伴去旅行、第一次去金门、第一次走小三通、第一次踏上大陆、第一次走访那么多与朱子相关的地方、第一次……。我怀着无比感恩与期待的心情,踏上这次的旅程。
  行程的第一天来到金门,以前对金门的印象,仅止于“金门位于重要的军事位置,保卫着台湾”,不过,短短停留不到24小时,我对金门完全改观。金门是一个热情古朴的地方,除了过往的战备要地外,金门公园的设置、单性村落的建筑,都让金门这个城镇,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这里的居民,不但热爱他们的土地,也愿意去了解、保护他们的家园。当晚,我们一行人在浯江书院,与江柏炜老师以及当地的文史工作者进行一场座谈,他们深信朱子任同安主簿时,曾造访过金门,同时他们也认同朱子对教育、学术的种种贡献。在金门的这一天,与其说我爱上金门,不如说,我爱的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自己所身所长的环境,那份执着与真诚。
  第二天,依依不舍离开金门,搭上往厦门的船,接着又赶往机场飞到武夷山。抵达武夷山时,接机的人员,有一位是干劲十足,做事俐落,快人快语,后来知道她是闽北朱子联谊会的“美珍姐”,在闽北这几天,她照顾大家的日常起居、行程规划,让我们无后顾之忧。此外,还有土申会长,对我们口沫横飞的解说,无论是朱子生平,或是一般日常琐事,一路热情放送。当然,在闽北在几天,受到许多人的招待,一时无法一一列举,但感激之情绝对溢于言表。
  几天内,我们走访朱子在闽北的许多足迹,例如在武夷山的武夷精舍,建阳的朱子陵墓、寒泉精舍、考亭书院,五夫里的朱子故居、朱子巷,建瓯的博士府、孔庙,以及尤溪的南溪书院等等。行程紧凑且相当丰富,而且路途中风景秀丽,令人大开眼界。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寒泉精舍,二是考亭书院。寒泉精舍原是朱熹为其母祝夫人守丧时而盖,精舍已不复存在,但寒泉依旧碧绿如昔。似乎,我还可以依稀遥想,朱子在屋内读书琅琅,吕祖谦前来探视,二人在窗前、在寒泉边,讨论研拟,共同编定《近思录》。从寒泉精舍到考亭书院,一路山势叠翠、溪水清浅,当地盛产葡萄。考亭书院是朱子晚年所建立,位在半山腰上,有一长而陡斜的阶梯,据道光《建阳县志》所绘的图,在阶梯两旁其实是有些建筑,但现在只剩最下方的牌坊,以及山腰上重建的一方屋舍。尽管当地葡萄多,但考亭一带出产的葡萄却是一吃难忘,紫得晶亮的外皮,甜蜜结实的果肉,让人一口接一口,欲罢不能。但碍于法令,而今,只能在梦中回味了。
  活动的第三天晚上,有一场研究生的论文发表会,我撰写的文章是<《朱子家礼》中文研究论述述评>,杨儒宾老师、张亨老师、朱杰人老师,均有针对文章提出建议,让我获益匪浅。会议进行方式很简单,在轻松的学术交流气氛下,使我减轻不少压力。
  这次有幸参与第一届的“朱子之路研习之旅”,心中充满了感谢。虽然天气酷热,但走访朱子的遗迹后,让我深深体会到朱子在八百多年前,生活条件虽如此不便,仍在道学问与尊德性上努力不懈。朱振辉老师曾说,他走这一趟,是因为他是朱子后裔,所以有着寻根的向往。而我,从事朱子学的研究,有机会走这一趟路,不但是追寻朱子的足迹,更学到一种持之以恒的为学精神。
  (白百伶: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白百伶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