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41
颗粒名称: (七)书院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8
页码: 453-4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文化的遗存,概括了武夷山武夷精舍、武夷山兴贤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尤溪南溪书院、武夷山屏山书院遗址、歙县紫阳书院、晋江石井书院、缙云独峰书院、福安笔峰书院、福安仰山书院等。
关键词: 朱子文化 书院 文化遗存

内容

1.武夷山武夷精舍武夷精舍是朱子于淳熙十年(1183)辞官归来后,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位于武夷山五曲溪北隐屏峰西南麓。据朱子《武夷精舍杂咏诗序》载,精舍建成初的布局是:隐屏峰下两麓之间有三间房屋,名为仁智堂。堂的左右有两间卧室,左为自己居住的,名隐求室;右边是接待朋友的,名止宿寮。左麓之外,有一处幽深的山坞,坞口累石为门,称石门坞。坞内别有一排房屋,作为学者的群居之所,名为观善斋。石门西边,又有一间房屋,以供道流居住,名为寒栖馆。观善斋前有两座亭子,名晚对亭和铁笛亭。寒栖馆外,围着一圈篱笆,截断两麓之间的空隙,当中安着一扇柴门,挂有“武夷精舍”横匾。此外,还有钓矶、茶灶、渔艇等自然景观。占地数亩,世称“武夷之巨观”,是南宋时期有较大影响的学府。朱子在此著述讲学前后八年。
  武夷精舍历代都有修建。1952年,书院改建为部队疗养院,只保留主体建筑仁智堂和两庑隐求室、止宿寮。1973年,仁智堂被拆除改建礼堂,遗址仅存两庑。1992年12月,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将书院遗址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礼堂被拆除铺设草皮。2001年8月29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在原址重建书院,保留隐求室、止宿寮一部分墙体展示,并将书院前加以改造,命名朱熹园。朱熹园总体布局有新建主体建筑武夷精舍,总占地约7250平方米,建筑面积862.17平方米,单层,分为前厅、正厅、仁智堂、隐求堂、止宿寮、碑廊等七幢单体建筑,书院前有牌坊,宽17米,高9.33米,额书“武夷精舍”,为集朱子墨宝。建筑均为仿宋建筑风格。牌坊左右两侧草坪塑有朱子及四大弟子铜像;前方为绿地和陈列室,陈列与朱子理学有关的文物和研究成果。
  2.武夷山兴贤书院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古街。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为纪念理学先贤胡宪而建。朱子寓居五夫时曾在此讲学。元初,书院被毁。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乡人连成珍等14人首倡,经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县令张翥支持重建。书院占地2000余平方米,分三进,前为正厅,中为书院,后为膳宿处及文昌阁。书院大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饰有砖雕花鸟人物,上嵌石刻“兴贤书院”竖匾,围以龙凤呈祥浮雕。门楣横额“洙泗心源”,左为“礼门”,右为“义路”横额砖刻。1988年,崇安县人民政府重修,内辟朱子生平陈列室。1992年12月,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庐山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星子县(今江西省庐山市)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37—943),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后久废。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子知南康军,经多方寻访,找到书院遗址,修复了书院。建成屋宇二十余间,以及筹措书院学田,向各地征集图书,聘师招生等。此后,朱子之子朱在,门人黄榦、陈宓等均相继对重修增建书院作出贡献。从元至清,书院又历经多次的重建、扩建或重修。数百年来,成为宋末至清初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几经兴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抢救修缮,又焕然一新,并先后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现白鹿洞书院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包括礼制性建筑和实用性建筑,有门楼、棂星门石坊、礼圣门、御书阁、礼圣殿、祠宇、春风楼与书斋等建筑,分五路布置,自成院落,各有自己的门楼,又能相互联通,出入方便。
  今书院辖地近3000亩,现存古建筑群由五个院落组成,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其中,与朱子关系比较密切的古建筑有:礼圣门即书院之正门,原称先师庙门,或称大成门。最早为宋淳熙九年(1182)朱子遗钱三十万给继任南康知军钱闻诗,嘱其所建。明清时期曾历经三次重修。1980年又经重新维修。正门结构为四柱五间。有门十扇,木门廊式,槅为空心几何形图案。裙板为平面木板,两侧为阁楼,硬山顶,屋脊东西两头饰陶龙。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亦淳熙九年(1182)朱子赴浙东提举后,以钱三十万嘱继任者所修建。此后于元末被毁。明清时期,历经多次重修,现存的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所重建。
  礼圣殿为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正中有孔子行教立像。上有清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额。后壁左右有朱子书“忠、孝、廉、节”四字。左右有孔子的门人四圣十二哲线雕石质小像。该殿主体建筑为宫殿式,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以木柱支撑。有大木柱20根,石柱础,浮雕缠枝纹饰。殿中四柱三间,殿壁大木柱12根,以砖砌壁,外饰石灰面,周环以廊庑。
  朱子祠在礼圣殿之右,是专祀朱子之祠。朱子知南康军,政绩卓著。尤其是振兴白鹿洞书院,对推动当地的文教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朱子离任后,诸生为他立生祠。朱子知道此事后,立即修书致白鹿洞主请其撤除。开禧元年(1205)诸生又以周敦颐、二程和朱子合祀于讲堂,称三贤祠。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南康知府张象文申请为朱子建立专祠。“前后二进,专祀朱子,东西位配以鹿洞从祀者十四人,颜其门白鹿洞紫阳书院。”朱子祠内中立朱子自画像石刻,左有张象文《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有《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上悬清康熙御书“学达性天”金字匾额。该祠为砖木结构,硬山顶,灰瓦白墙,平面呈长方形、四柱五开间。
  御书阁在院北明伦堂之前、礼圣门之东。朱子知南康时,奏请以宋高宗御书《九经注疏》《论语》《孟子》等书颁赐书院。后建圣经阁以贮之。原阁早毁。现阁为清康熙间所重建。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赐《十三经注疏》《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集》等书,南康知府周灿请建阁珍藏。
  此阁为木构建筑,两层,周环走廊。二屋正中有“御书阁”竖额。歇山顶,翘角挂铎,鸱尾饰脊,阁南北各有六门。
  丹桂亭在先贤书院后院,建于长方形台基上。中立“紫阳手植丹桂”青石碑,为光绪四年(1878)岭南曹秉口所书。亭前有丹桂花坛两个,砖砌六边形,内植丹桂和银桂。丹桂花黄,银桂色白,相传为朱子手植。
  独对亭在白鹿洞书院之南,左翼山下。石构,六柱六面六翘角,斜坡亭面,宝珠顶。此亭为朱子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所建,原名接官亭,凡是前往书院的官吏经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入书院。明弘治十四年(1501)江西提学副使邵宝为了纪念朱子,改为“独对”。意为朱子的理学思想可与五老峰相对。
  枕流桥在独对亭前,贯道溪峡口上。单拱石构桥,两旁有护栏,横跨贯道溪,桥下溪流奔涌,大石枕之,石上刻朱子手书“枕流”二字,故名。
  4.长沙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侧,紧邻湘江。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乾道三年(1167),朱子到长沙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次会讲,推动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远播。绍熙五年(1194),朱子任荆湖南路安抚使,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岳麓书院再次进入繁盛时期。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几度兴废。1988年1月,国务院将岳麓书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对书院进行大规模修复,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参观。湖南大学先后在此成立文化研究所和下属学院(名即为岳麓书院),招收历史、哲学等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生。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与朱子有关的文物遗迹有:书院讲堂,朱张论学场所之一。朱子曾手书“忠孝廉节”四大字于讲堂,嵌在讲堂左右壁上,故又名忠孝廉节堂。四大字分刻四块大碑。每碑高213厘米,宽141厘米;大字行书,每字高169厘米,宽122厘米。题头落款为正楷,前列“宋晦庵朱子书”六字。朱子手书,现留于书院尊经阁。现嵌于书院讲堂左右两壁的石碑,系清道光书院重摹本。朱子所有的墨迹,当以此为最大。
  紫阳遗迹图赞,明人杨茂元据《朱子年谱》所载“有裨于长沙者,命为八题,曰麓山讲学、衡岳同游、安抚湖南、降谕洞獠、更建书院、节制虎军、录旌忠节、考正礼仪。每题书《年谱》之文于首,命工分绘为图,而各为之赞于后,合为名之曰紫阳遗迹”,并刻石八片,镶嵌于书院尊经阁壁间,后于明末书院圮坏,刻石被盗,清康熙间追回四片,今嵌崇道祠壁间。
  时新、时习两斋在岳麓书院内,系朱张论学场所之一。
  百泉轩在岳麓书院曲水池上,朱张讲学时建,后毁。元延祐元年(1314)郡守刘安仁重建。吴澄作记云:“百泉轩又为书院绝佳之境,朱子元晦、张子敬夫聚处,同游岳麓也,昼而燕坐,夜而栖宿,必于是也。”紫阳樟一名朱子樟,在岳麓书院监院后,相传为朱子手植。
  5.铅山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原鹅湖寺西侧,距河口镇15公里。据新编《铅山县志》和铅山县文化馆《鹅湖书院简介》载:唐大历中(约766—780),大义禅师营建寺院于鹅湖峰顶,朝廷以山名赐寺院。宋初,寺院移至峰麓驿道旁。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子、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相聚在鹅湖讲学,历时数日,辩论甚烈,首开我国不同学术派别同席论辩会之先河。四子殁后,信州刺史杨汝砺筑“四贤祠”以资纪念。淳祐十年(1250),朝廷命名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称“鹅湖书院”。书院建筑背山面畈,占地约5400平方米。八百余年来,几度废兴,建筑规模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礼门。建筑共六进:头门;青石碑坊;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旁各有一碑亭;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会元堂,五楹;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修。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尤溪南溪书院南溪书院在福建省尤溪县水南公山之麓,原为邑人郑安道故宅。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十五日,朱子在此诞生。绍兴四年(1134),朱子在此读小学。后人为纪念朱松、朱子父子,因建此书院。
  书院始建于宋嘉熙元年(1237),县令李修在郑氏故宅“作屋三楹,中设二先生祠”,两侧为“景行”和“传心”二斋。德祐元年(1275),御赐“南溪书院”额,并设山长。由宋至清,历经数度重修。近年又重新修复,并列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武夷山屏山书院遗址屏山书院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里屏山之下。刘子翚创建,原为刘氏家塾。朱子少年时曾就读于此,后亦在此讲学。
  淳祐二年(1242),宋理宗为褒扬刘子翚的教育功绩,敕命扩建“屏山书院”。书院额为朱子手书。书院建筑宏伟宽敞,共分三进。内设六经堂、燕居室,东为蒙斋,西为复斋,左右有庑廊,设塾匾曰“读书”。元初,书院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刘子翚裔孙刘张于旧址重建。民国初年倾圮。现仅存残墙遗壁,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对外开放的文物点。
  8.歙县紫阳书院在安徽省歙县,即宋徽州府城南门外紫阳山麓。宋绍兴二十年(1150)和淳熙三年(1176),朱子曾两次回婺源祖籍省亲祭祖,时间长达数月。其时,执弟子礼者有数十人。
  因婺源县旧属徽州,宋嘉定七年(1214),朱子门人赵师端为徽州知州,创朱文公祠于郡学。淳祐六年(1246),时任知州韩补改建为书院,宋理宗赐额“紫阳书院”。明清时期,书院历经兴废,今遗存旧学舍数间。
  9.晋江石井书院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宋建炎四年(1134)八月,朱松任泉州石井镇监税,绅士黄护为之建“鳌头精舍”,作为读书讲学之所。绍兴二十三年(1153)朱子官同安主簿期间,曾数度往来于石井,访求其父遗迹旧事,并与士绅讲学于精舍之中。
  宋嘉定四年(1211),泉州知州邹应龙将其扩建,更名为“石井书院”。当时朱子三子朱在正官泉州通判,因董其事。其规模“如州县学之制”,有大成殿、尊德堂及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斋,绘朱松、朱子两先生像而祀,此后书院建筑物代有兴废,今存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门台、大殿及两廊庑舍等建筑。
  10.缙云独峰书院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初阳山南、月镜岩下。据新编《缙云县志·文化》载,书院始建于南宋嘉定间,与朱子提举浙东常平道经仙都讲学有渊源关系。原址在独峰前,今石笋前村伏虎岩旁。现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光绪元年(1875)落成。书院范围110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1985年公布为缙云县文物保护单位。①11.福安笔峰书院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据施景西《“庆元党禁”期间朱熹行实考略》载,坦洋距文林村20多里,朱子讲学文林村时,其附近(包括坦洋)均有学子赴听问难,故建笔峰书院崇祀朱子,后圮。清同治十三年(1874),廪生施长滢重建。今犹存。
  12.福安仰山书院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甘棠南门外。据施景西《“庆元党禁”期间朱熹行实考略》载,庆元间,朱子流寓甘棠,于上东庵讲学。杨复自此师从朱子,终得其真传。故清代修建仰山书院时,祀朱子。书院今仍完存。
  13.古田魁龙书院位于福建省古田县城东开发区西山村境内。据林其将《魁龙书院》①和施景西《“庆元党禁”期间朱熹行实考略》载,书院建于宋代,明中叶废,清代中叶重建。明清至1949年以前辟为先贤祠,设有朱子享堂,每年春秋二季,在书院中举行祭祀朱子的活动。光绪年间重修保存至今,并公布为古田县文物保护单位。书院为土木建筑,“四伞扛梁,四柱世头”的古今独特罕见建筑物,占地约500平方米。进大门为宽8米,深3米的天井,绕天井登阶而上是约60平方米的大厅,厅正中案台上方挂有朱子画像,上悬“魁龙书院”眉匾,左右两旁有朱子亲手题“鸢飞”“鱼跃”字。厅两旁厢房是朱子当年讲学的教室。穿过厢房的通弄而进是与前厅相同的天井,顺阶而上有面积90平方米的后堂,是当时师生的住宿处。正厅供桌上有檀木雕制“至圣先贤朱夫子之神位”主牌,宽30厘米,高1200厘米,后被烧毁。
  14.古田溪山书院位于福建省古田县北。据施景西《“庆元党禁”期间朱熹行实考略》载,书院建于宋淳化二年(991),朱子曾为其书匾。朱子逝世的翌年,改书院为溪山晦庵祠,《乾隆古田县志》载:“祀朱子,二林(林择之、林扩之)配焉,历元迄明,有常享。”此祠今仍存。
  15.东山南溟书院南溟书院又叫文公祠,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狮山东侧。明嘉靖五年(1526)由巡海道蔡潮倡建,祀朱子,是士子习书礼文场所。清康熙三年(1664)“迁界”时被毁,“复界”后由明末漳浦县铜山所(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清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宗人府府丞的唐朝彝倡议重建,设义学。康熙三十年(1691),漳浦知县陈汝咸主持重修。翌年,由唐朝彝、陈汝咸及地方人士再捐资扩建。民国期间先后改为电报局、戒烟所、司法处。1968年被毁,周围数处石刻尚存。1984年5月,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重修,内祀朱子及黄道周和孔子塑像。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