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匾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38
颗粒名称: (四)匾联
分类号: TS951.3+2;I207.6
页数: 4
页码: 445-4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文化的遗存,概括了武夷山“百世如见”匾、武夷山“静我神”匾、建阳“志向高明”匾、安溪“凤麓春荫”匾、晋江龙山寺“普现殿”匾、泉州“天风海涛”匾、泉州“小山丛竹”石匾、泉州“正气”匾、同安“牧爱堂”“视民如伤”匾、同安“同民安”匾、霞浦龙首寺“白云深处”匾、古田擢秀书院题、霞浦法华寺题联、南安雪峰寺题联等。
关键词: 朱子文化 匾联 遗存

内容

1.武夷山“百世如见”匾据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于水帘洞岩壁的官府饬禁令载,水帘洞下三贤祠,原为供祀朱子老师刘子翚(号屏山)的刘屏山祠。“从游门人朱文公亲题匾额‘百世如见’四字,现悬祠中,春秋祀典。”朱子及同游刘甫逝后,改为三贤祠,祀其三人。后祠改它用,匾佚。1999年重新修葺,恢复古貌,仍祀刘子翚、刘甫、朱子三人,并辑录朱子墨宝“百世如见”四字,制匾悬于殿堂。
  2.武夷山“静我神”匾发现于武夷山慧苑村农民家中,现收藏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博物馆。木质褚红底红字,阴刻。匾长84厘米,宽32厘米,部分残破,“静”字仅存半边。“静我神”三字每字高30厘米,宽26厘米,行楷。款书“朱熹”二字,每字高10厘米,宽7厘米。后有一方一圆两枚篆印。
  3.建阳“志向高明”匾据新编《建阳县志·文物》①载,为20世纪50年代征集的明代木匾。
  木匾长103厘米,宽33厘米,厚3厘米。正面刻“志向高明”四字和“晦翁”二字款;背面刻“鸢飞鱼跃”四字和“晦翁”二字款。现收藏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博物馆。
  4.安溪“凤麓春荫”匾据林振礼《朱熹与泉州文化》②载,此匾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石质横书,楷书,旁直书“晦翁题”三字款。现存于福建省安溪县文庙。
  5.晋江龙山寺“普现殿”匾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建于隋大业四年(608),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宋绍兴初,朱子之父、吏部郎朱松尝任镇监税,与士人讲学。朱子任同安主簿时,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至安海访父遗踪,与父客耆士论说经义,并应龙山寺主持释智渊之请,手书“普现殿”匾额。墨迹至今犹存,仍悬于龙山寺大殿。
  6.泉州“天风海涛”匾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海印寺右旁。古时曾充书院,名曰“宝觉”,朱子曾讲学其中,并题“天风海涛”四字为匾,额于院前,楷体,横书。其后,院改建为楼,匾移楼内,直至清末废科举,文人星散,楼被释子所居,但匾仍挂于该楼内。
  7.泉州“小山丛竹”石匾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内。“小山丛竹”四字横书,体近行书,字径七寸余,竖款“晦翁书”。据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载,镌于宋绍熙年间(1190—1194)。原挂于“小山书院”讲堂,后移勒作为小石坊,坊高仅一丈三尺,立于泉州府城隍东北之“过化亭”南,字法肃穆古雅。乾隆《泉州府志》称:康熙四十年(1701),石额没于卒伍,旋移匿于民居,吏穷诘之,仍得归还,为寻旧址而楹竖之。后书院全废,唯坊属文物,由文管会立碑保护。
  8.泉州“正气”匾据《朱熹与泉州文化》载,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完颜亮南侵,在扬州为部将所杀,宋军趁机收复一片失地。朱子闻讯,兴奋不己,遂书“正气”二字,赠予泉人,以张正气,后制匾悬挂。“正气”为方正斗楷,黑匾金字,题款为“朱晦翁”,且有三方印章。明清时代,泉州七城门附近关帝庙皆长期悬挂“正气”匾。清末后城杨家栋将舍人宫边竖式“正气”匾改为横式匾,悬挂于通淮关岳庙中殿。明代张瑞图“充塞天地”匾额同悬于中殿,两匾合璧为“正气充塞天地”。①9.同安“牧爱堂”“视民如伤”匾据《朱熹与泉州文化》载,朱子任同安主簿时,一上任就把同安县署中的“祐贤堂”改为“牧爱堂”,堂前还悬挂“视民如伤”匾额。“牧爱堂”三字为楷书,横书。②10.同安“同民安”匾据《朱熹与泉州文化》载,同安巷东镇一带,自古就有“沙溪七里口,无风沙自走”的民谚。朱子在同安任上巡察到此,发现了这个给同安百姓造成不安的风口,就在小盈岭建造一座石坊“以补岭缺”,亲题“同民安”三字,意为“安斯民于无既”。清雍正年间,石坊塌圮。乾隆间马巷厅秀才林应龙、黄河清等人倡捐,在原址建造关隘,把朱子题写的“同民安”石匾嵌于关隘墙壁上。③11.霞浦龙首寺“白云深处”匾据沙鸣《朱熹与龙首庵》载,宋庆元五年(1199)春,朱子因“禁伪学”避居长溪,在门人陈骏、龚郯陪同下由甘棠往赤岸,途经龙首山麓的龙首庵,应庵中僧人之请在芙蓉台上亭中依所见景物题“白云深处”四字。庵僧请人将所题字刻在一块石匾上。后几经变故,石匾被埋地下。1985年春,该庵改名“龙首寺”,扩建观音阁,在挖土填基时被发掘出来。石匾长156厘米,宽38厘米,四个大字各为28×24厘米,左旁竖书“朱熹”二字,各5×4厘米,均为楷书。匾现悬于龙首寺观音阁右边的碑墙上。①12.古田擢秀书院题联据《朱熹在古田县杉洋遗迹》载,朱子在古田蓝田书院讲学期间,曾为擢秀书院题写楹联一副,联曰:“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施景西《“庆元党禁”期间朱熹行实考略》亦载,元至元四年(1338),古田擢秀书院为兵火所烬。余偶后裔冒火抢出朱子所书“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板联一副,后移于蝉林祠,至今尚存,为当今珍品。
  13.霞浦法华寺题联据汤鸣统《朱熹避地闽东路线管见》载,宋庆元五年(1199),朱子为避“伪学”,寓居福建省霞浦县罗浮村讲学期间,曾到相距五公里的小罗浮法华寺,并为题一联:“地别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门当三益友,苍松翠竹白梅花。”②商裔《法华寺朱熹题楹联》载,朱子所题楹联,随被摹写在山门两侧,但因世远时湮,至20世纪30年代,字迹已经剥落模糊,与修葺一新的寺貌极不协调,寺僧乃请弘一法师(李叔同)照原句重题。于是,今其右联下添注“朱晦翁题旧句”六小字;左联之后署有“晚晴老人书”五小字。此联至今仍在法华寺山门两旁。③14.南安雪峰寺题联据《朱熹与泉州文化》载,今勒于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杨梅山雪峰寺寺门,联曰:“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楹联原为木刻竖匾,因年久失落,重修雪峰寺时镌刻于石。④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