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社会人生的普遍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29
颗粒名称: 指导社会人生的普遍价值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410-4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家训》既是“家训”,又不限于只是一“家”之“训”。开篇即从君臣关系入笔,所提倡的君要仁、臣要忠,是从“国”再到“家”,贯穿了朱子所提倡的“家正”,天下才能“治”的思想,体现了“天下之治,正家为先”的原则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朱子文化 《朱子家训》

内容

《朱子家训》既是“家训”,又不限于只是一“家”之“训”。开篇即从君臣关系入笔,所提倡的君要仁、臣要忠,是从“国”再到“家”,贯穿了朱子所提倡的“家正”,天下才能“治”的思想,体现了“天下之治,正家为先”的原则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君是仁君,所推行的才有可能是仁政,才能爱护他的臣民;臣是忠臣,才能爱国爱民,这是儒家一贯提倡的以民为本、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和落实。作为一个教育家,《朱子家训》还体现了朱子的教育思想,论述了读书是建家立业之本的道理,阐明教育子孙读书识礼是传家立业的根本大计。
  《朱子家训》即使在当今之世,其主要内容和精神,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具备指导社会人生的普遍价值。朱杰人教授说:《朱子家训》原本是我们朱氏家族内部的家族文献,它被收录在我们的族谱和家谱之中,作为朱氏族人的为人处世的“圣经”。按照传统,它一般是不对外族和外人展示的,更不能作为对外人的道德伦理要求。
  但是,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应该进步,我们发现了这部家训伟大的现世价值,我们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决不能朱门一家独享,它应该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共享。所以我们把它公诸于世,并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予以介绍、讲解、弘扬。……《朱子家训》短短317个字,但是他却给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一条非常清晰而可以执行的红线,越过了这条线,你就不配被称作“人”了。
  不仅如此,《朱子家训》还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它教导我们的宽容、包容、内敛、内秀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彰显了中华文化无比宽广的胸襟和卓尔特立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不停地宣扬和推行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那就是“民主”“自由”“人权”。诚然,这是一种“普世价值”。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有没有可以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呢?我以为,《朱子家训》就是具有现实价值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观。《朱子家训》被公诸于世,短短的二十余年,迅速地被社会大众所认同、所接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作中国人的人生法典,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朱教授在此说的是《朱子家训》在当代的传播,实际上,《朱子家训》在清代就已流传到我国台湾。而且,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中,《朱子家训》曾经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
  我们知道,从朱子学产生的摇篮武夷山到闽都福州,再跨海而东,是朱子学传播台湾的一条主要线路。晚宋,朱子学上升为国家学说,书院这一教学机构也取得了与官办学校同等的地位,从而起到了补充官学并逐渐取代的作用。明清时期,在以“闽学”治台的政策导向中,朱子学与书院制度也传承到台湾,并由此形成闽台书院讲学的优良传统。
  朱子学传入台湾的另一重要渠道,是通过民间传播,而移居台湾的福建、广东两省的朱氏后裔、宗亲则是推动这一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被称为是“朱子理学普及版”,将高深的朱子理学俗解为“日用常行之道”的《朱子家训》等朱子文化普及读物,则是他们传播朱子学的主要内容。
  现居住在高雄市前镇街朱家村的朱氏后裔,他们的先祖朱孝生于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漳浦县棒桥乡金浦迁台,在高雄被尊为三大家族之首。
  而在新竹县关西镇石光里,则有清乾隆间入台的朱子后裔朱昆泰秀成一族迁居于此,在此繁衍生息。据《台湾朱秀成公族谱》记载,他们是朱子长子朱塾的后裔。朱子十一世孙朱万五是福建宁化县石壁乡人,出仕广东潮州,后迁居到广东丰顺县。其后裔朱秀成(1760—1846),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赴台,为入台开基始祖。该谱《朱氏源流梗概》说:我们丰顺肇基祖——丰山万五公,是朱子十一代孙,原籍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万五公的十四世裔孙——朱秀成公,时年二十五岁,特由丰顺县汤坑乡朱氏坪,渡海来台,被尊称为来台祖,也是来台第一代。
  朱秀成入台后,以“紫阳世泽源远流长,秉承祖德敦崇明伦”为家风,以《朱子家训》教育后代,率其子孙胼手胝足,开山垦荒,奋斗打拼了一百多年,枝繁叶茂,家声大盛。“他们事双亲至孝,对宗族至尊,对民族、对国家赤胆忠心,大义凛然,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谦恭礼让为积德之门……”①在台湾,以《朱子家训》为教材教育子孙的,并非仅限于朱氏的子孙。
  据连横《台湾通史》记载,清乾隆间,金门郑崇和(1756—1827),字其德,号诒庵,年十九时赴台,在淡水厅竹堑读书,并在此成家。他“好宋儒书,尤守《紫阳家训》,及门之士多达材”。②这里所说的“紫阳家训”,就是《朱子家训》,因朱子号紫阳,故有此称。郑崇和以《紫阳家训》教育后人,其子郑用锡、侄郑用鉴均为清中叶台湾名士,相继担任过明志书院的主讲,连横《台湾通史》中有二人传记。郑用锡、郑用鉴二人任教过的明志书院,还是全台唯一一所仅祀朱子的书院,今仍存“明志书院紫阳朱夫子神位”的牌匾。
  流传到当代,台湾的朱氏后人对《朱子家训》怀有深切的情感。他们为了推广《朱子家训》,把家训印制成方便携带的名片样式,向社会各界传播。
  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促进会朱茂男会长邀请福建著名作曲家骆季超先生将《朱子家训》谱上曲,在两岸传唱。
  为了进一步推动《朱子家训》的传播,他们还邀请美国著名的朱子学研究专家田浩教授把《朱子家训》译成英文,经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反复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并在2010年在武夷山举行的两岸“朱子之路”上与诸多学者交流、切磋后,在报刊上发表。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体悟到,《朱子家训》所承载的日用常行之道,虽然原本是以家庭为传播基础,但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方面,又有其普行天下的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