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美国的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17
颗粒名称: (五)在美国的传播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56-3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十八世纪朱子学传入美国。1733年,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传到费城,收藏在政治家詹姆斯·洛根的私人图书馆里供人们借阅,该书除了有《大学》《中庸》《论语》的译文和对“四书”“五经”历史意义的阐述外,还有对宋明理学的阐述、程颐和朱子对“四书”“五经”的注疏。传到美国的还有传教士、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关于中国的著作。美国启蒙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斐逊等深受朱子学影响。
关键词: 朱子文化 文化传播 美国

内容

十八世纪朱子学传入美国。1733年,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传到费城,收藏在政治家詹姆斯·洛根的私人图书馆里供人们借阅,该书除了有《大学》《中庸》《论语》的译文和对“四书”“五经”历史意义的阐述外,还有对宋明理学的阐述、程颐和朱子对“四书”“五经”的注疏。传到美国的还有传教士、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关于中国的著作。美国启蒙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斐逊等深受朱子学影响。
  本杰明·富兰克林很早便对朱子学发生兴趣,喜读理学书籍,撰写文章宣传儒家美德:在《新英格兰报》上用笔名发表文章宣扬理学家的伦理思想;在《丛报》上发表《中国书简》文章弘扬朱子学理性精神;创办《宾夕法尼亚公报》发表《孔子的伦理》论文,节录《大学》中的砥砺自身道德的原则和方法,对孔子、朱子道德进行评论,称道孔子、朱子是道德思想家。
  他传播孔子、朱子关注的三件事情:“为了培育我们的思想和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应该做什么”,“指导和教育他人的方法”,“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至善,通过至善达到安详宁静”。①主张通过现实生活实践来制定道德规范,提出人应该具有的德行是:节制、语言、有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节、谦虚等十三种,并严格检查、督促、反省是否做到,加强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和实践这些美德。他不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还组织“共读社”,传播朱子“格物致知,知至而身修”的道理和儒家美德,使人们都能养成美德,成为合格公民;又把自己收集的和个人总结的道德箴言编成《穷查理年鉴》出版,作为“‘共读社’和在普通人民中间进行美德教育的一种适当工具”。他赞同朱子“正君心”,强调国君以德治国、做道德模范的观点,在《穷查理年鉴》里就择录有这方面内容的论述。他强调朱子道德教诲和中国“以德治国”可以为美国提供最佳的借鉴。
  托马斯·潘恩陶醉于朱子学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特质。他认为朱子学是符合理性的自然宗教,基督教是扼杀理性和导致蒙昧与盲从的神奇宗教;鼓吹自然宗教,肯定孔子、朱子提出的道德原则高于基督教伦理,称颂孔子、朱子是伟大的道德导师;强调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成功、才能发展;“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②,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朱子学理性主义特质,中国是按照这种特质治理国家的典范。他为《展望》杂志撰文和撰著《常识》宣传朱子学理性主义精神,主张以朱子学理性道德观取代基督教神性道德观,向中国学习,按照“自然法”治理国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和充满理性主义精神的朱子学可以为美国提供最好借鉴。
  托马斯·杰文逊推崇朱子“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①的重农思想,认为以农立国是“自然法”,中国按照“自然法”建国而有灿烂的农业文明,中国是美国效仿的农业楷模。赞赏中国不与欧洲来往的政策,“如果完全按照我的设想,我希望美国人既不从事商业,也不从事航运,而是像中国的立场那样处理与欧洲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战争,我们所有的公民都将是庄稼人”②。主张美国独立后,要像中国那样发展农业,以农立国。
  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裨治文、卫三畏等翻译出版朱子学著作,著有关于朱子学的书籍。裨治文把朱子《小学》和《朱子大全》中关于理气、天地、人物等若干片段译成英文;在《中国丛报》上发表《朱子传》译文,以及朱子的书目。1869年,美国政府用种子向中国交换《皇清经解》《性理大全》等十种一百三十卷中国理学著作。
  总之,儒学尤其朱子学能在海外广泛流传,并与它国文化相交融,成为一些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或者影响一些国家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等的发展,自然有其生存价值。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影响的历史过程,有力地证明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张力,朱子学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学说。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