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汉化教育肇基于郑成功祖孙四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190
颗粒名称: 台湾汉化教育肇基于郑成功祖孙四代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05-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台湾汉化教育肇基于郑成功祖孙四代,郑成功出身于海商之家,南安乡学和南京太学的儒学教育,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朱子文化 汉化教育 研究

内容

郑成功出身于海商之家,南安乡学和南京太学的儒学教育,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正月,郑成功又到朱子理学发祥地的闽北抗清,树立起忠君爱国的思想。闽北抗清失败后,他在金、厦经营海上贸易,以商养战,同时以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命名陆师十武镇,把儒家思想付诸实践。更重要的是郑成功有一支传播儒学和朱子文化的中坚力量。南明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士大夫之东渡者盖八百余人”⑧,知名的有沈光文、徐孚远、王忠孝、张煌言、曹从龙、陈士京等,其中沈光文、徐孚远就是《台湾三字经》中提到的“光文”和“徐君”。沈光文,字文开,别号期庵,浙江鄞县人。明太仆少卿。他入台后在目加溜湾设教授学,“兼以医药济人”①,被称为台湾文教的肇始人,有“全郡风气开自太仆”“海东文献初祖”之说。目加溜湾因此成为全台传播汉学最早的地方。徐孚远,字复斋,江苏华亭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进士。在台湾“以忠义为镞厉,延平听之,娓娓竟夕。凡有大事,谘而后行”②。此外,郑成功还从“道南理窟”“理学名邦”之誉的闽北带去不少官兵。据江日升《台湾外纪》和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记载,黄道周随隆武帝在闽北抗清时,在建溪流域的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和赣南等地区招兵数千或万人,从政治生态分析,这些官兵的前途只能随郑氏东渡。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