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子理学对传统理想人格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148
颗粒名称: 1.朱子理学对传统理想人格的影响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76-2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理学对传统理想人格的影响,所谓人格,指人的存在价值、道德品质、自我意志、尊严和内在性格等的总称。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一般崇尚“君子”,这为儒、道、墨、法等各家所推崇。而儒家又在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以“圣人”为至高无上理想人格的化身。朱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加以发展,其理学思想以追求成圣成贤为理想人格,对圣人、贤人推崇备至,把圣人、贤人视为道的化身,使圣贤之道得以传承。
关键词: 朱子理学 传统理想 影响

内容

所谓人格,指人的存在价值、道德品质、自我意志、尊严和内在性格等的总称。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一般崇尚“君子”,这为儒、道、墨、法等各家所推崇。而儒家又在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以“圣人”为至高无上理想人格的化身。朱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加以发展,其理学思想以追求成圣成贤为理想人格,对圣人、贤人推崇备至,把圣人、贤人视为道的化身,使圣贤之道得以传承。
  由对圣贤的尊崇出发,朱子提出学做圣人的理想人格观。他说:“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①学做圣人是朱子追求的理想,也是他对学者提出的要求。学做圣人是朱子理想人格观的要求,要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却要经历一个“超凡入圣”的过程,即超越普通人对欲望和利害的追求和计较,而进入理想的圣人人格境界。他说:“而今紧要且看圣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自家因甚便不似圣人,因甚便只是常人。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②认为圣人与凡人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区别,但只要理会得圣凡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努力按圣人人格所要求的原则去做,终究会超凡入圣,由昨日的凡人成为今日的圣人。朱子抬高普通人的人格地位,认为圣贤与常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圣贤能做到的,常人也能做到,只不过是复其性善之本而已。朱子这一人格观对后世传统理想人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传统人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世人多以圣贤为高,而自视为卑,故不肯进。抑不知,使圣贤本自高,而己别是一样人,则早夜孜孜,别是分外事,不为亦可,为之亦可。然圣贤禀性与常人一同。既与常人一同,又安得不以圣贤为己任?自开辟以来,生多少人,求其尽己者,千万人中无一二,只是衮同枉过一世!……人性本善,只为嗜欲所迷,利害所逐,一齐昏了。圣贤能尽其性,……圣贤千言万语,只是使人反其固有而复其性耳。①1朱子认为,圣人与凡人在本质上即内在根据上没有差异,其性一同,均为先天性善,但圣凡之间又存在着客观的不同,这就是凡人为利欲所诱,不能复性之善,而圣人则能够尽其性,成为人间楷模。圣凡区别的原因,不在于先天禀赋的不同,而在于后天能否尽其性。凡人只要去其利欲的干扰和外界的影响,复本性之善,就可达到成圣的理想人格目标。
  朱子圣人与常人禀性相同的思想影响到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观,在性即良知、“良知是乃天命之性”②的前提下,王阳明把吾心之良知作为普遍的人性,认为在拥有良知问题上,“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③。指出圣愚之分就在于能不能致其良知,而不在于是否拥有良知。良知是人人皆有,这是愚人可以成为圣人的内在根据。拥有良知,提供了成圣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必须致良知,其关键在一个“致”字。王阳明认为,成圣之功在于“致良知”,做到了“致良知”,使个个做得圣人,以至“满街人是圣人”。④这就提高了愚夫愚妇的人格地位,把儒家追求成圣的传统理想人格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社会。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观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却又是受朱子人格观影响的结果。这表现在,朱子认为圣人与常人禀性相同,这是常人实现理想的圣人人格的内在根据;而王阳明亦认为无论圣愚人人皆有良知,其良知即性,他把朱子的性改造为良知,认为人人皆有良知,这是愚人成为圣人的内在依据。此外,王阳明以能否“致良知”作为由愚人成为圣人的关键;而朱子则以能否“尽其性”作为区别圣凡及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原因。由于王阳明把朱子的“性”改造为“良知”,故“尽其性”与“致良知”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以上表明,朱子圣凡禀性相同,“尽其性”是成圣的内在要求的思想,对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观产生了客观的影响。朱子的学做圣人的理想人格观亦成为传统人格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圣人人格的追求。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