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义理之学兴起,由宋学到理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115
颗粒名称: 3.义理之学兴起,由宋学到理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51-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义理之学兴起,由宋学到理学,宋初佛道宗教思想冲击人文道德,汉唐章句训诂之学面对社会变迁难以提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思想,使得儒学发展停滞,以致产生理论危机和社会危机。以义理解经,阐发“四书”和《周易》《周礼》等经书中的义理和天理,建立起完整而缜密的理学思想体系,这是义理之学兴起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 朱子理学 理学形成

内容

宋初佛道宗教思想冲击人文道德,汉唐章句训诂之学面对社会变迁难以提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思想,使得儒学发展停滞,以致产生理论危机和社会危机。为此宋儒学者疑经惑传,先“四书”,后“六经”,选择《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及《周易》等经典,以义理诠释经典、阐发义理,发挥“四书”中修齐治平之道理,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于是义理之学应运而生。
  首先,“四书”受到文人儒士的重视。与传统的“六经”相比,“四书”文字明白晓畅,提纲挈领,对心性问题阐述较多,且相对集中,受到宋儒广泛关注。范仲淹重视“四书”,精通《中庸》和《孟子》,并以《中庸》授张载。在范仲淹影响下,经学家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四书”。如杜纯“学问以诚身为本,……好《易》《中庸》,能释其义”①;田述古“游事安定先生,……其读书,唯《易》《中庸》《论语》《孟子》”②;范纯仁“平生所称引奏对,只是《孝经》《论语》《孟子》《周易》”③;欧阳修在《欧阳公读书法》中也说:“其数诸经,先《孝经》,次《论语》……,次《孟子》,次《周易》……,次《尚书》,次《诗》……。”④《语》《孟》二书的重要性已在“五经”之上。这种对“四书”的重视一直延伸到了在庆历中崛起的理学家那里,“四书”成为理学家构建其理学思想的最好经典文本。理学开山周敦颐作有《论语解》,其《通书》主要吸取了《中庸》《大学》思想。张载对“四书”的探讨已较成体系,几乎可以说他的理学体系主要是借助“四书”的经典文本建立的。他说:“学者信书,且须信《论语》《孟子》。……如《中庸》《大学》出于圣门,无可疑者。”①《宋元学案》也说张载“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②。王安石亦看重“四书”,并提高《孟子》的地位,这对《孟子》由子入经关系甚大。二程之后,“四书”成为显学,开始形成“四书”学。至南宋,各大学派都借“四书”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朱子继承二程之后,对“四书”推崇备至,集宋代“四书”学之大成。③其次,以义理解经,阐发“四书”和《周易》《周礼》等经书中的义理和天理,建立起完整而缜密的理学思想体系,这是义理之学兴起的关键一步。
  宋初,以义理解经的风气已基本形成。范仲淹主张“经以明道,文以通理”,欧阳修的《诗本义》、刘敞的《七经小传》,均显露出以义理解经的倾向。庆历之际,“宋初三先生”的胡瑗,著《周易口义》,是“以义理说《易》之宗”,其“明体达用之学”推崇儒家的纲常伦理;孙复《春秋尊王发微》是宋人义理解《春秋》的重要著作,倡儒家君臣之道;石介的《易》学研究旨在阐发儒家的心性义理之道;司马光的《迂书》是“究心求理的精粹之作”④,他发挥《大学》《中庸》中“诚”“中和”“格物致知”等范畴建立自己的心性理论;三苏之蜀学大胆疑经惑传,主张三教合一,是北宋义理之学的重要推动者;“新学”派王安石颁《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当时“士皆趋义理之学”⑤,对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熙丰以后,周敦颐著《通书》《太极图说》,借《周易》发明“道体”,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性命等哲学范畴,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重要概念。邵雍“以‘六经’为本,盖得圣人之深意。平生不为训解之学”①,提倡义理,阐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重人情物理的心性之学,提出以道、心、太极为宇宙本原的思想,而对训解文字不甚重视。张载重视包括《易》在内的“六经”,通过注解《易传》等经说的形式,阐发气本论宇宙观和一物两体的辩证法;他又重包括《中庸》在内的“四书”,重视“心悟”“心解”,把《论》《孟》作为求见圣人之道的要籍,通过求学二书,涵泳体察,以明圣人之心。他还探讨《礼记·乐记》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别,强调仁义礼智、饮食男女是人的本质属性,反对灭理穷欲,主张复归天理,遵循天理便有利。二程利用《中庸》《孟子》建立了“天理”论,提出“天者理也”②。并认为天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伦理,“人伦者,天理也”③。又说:“君尊臣卑,天下之常理也。”④具有维护论证封建社会伦理原则的意义。二程吸收《孟子·尽心上》“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思想,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指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⑤这是对唐末五代儒家伦常扫地、社会大动乱作出的反思。二程借助《大学》建立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进一步发挥《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说,建立了理学的认识论。二程又进一步借助《语》《孟》建立了心性论,认为性为善,气有善与不善,主张以“养气”克服恶。二程承袭孟子的“尽性知天”的公式,把天理论、格物致知论和人性论统一起来,构建了一个理学的“四书”学诠释体系。至此,义理之学成形,并发展为理学。南宋时,朱子继承二程,序定《四书章句集注》,集其大成。
  宋儒通过经典诠释,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哲学本体论与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统一起来的理论体系的尝试。这标志着宋代理学的确立。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