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学复兴与疑经思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113
颗粒名称: 1.儒学复兴与疑经思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儒学复兴与疑经思潮,两宋之际的儒学复兴,是承继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的。唐人开风气之先,但社会影响不大。到了北宋,很快形成一股普遍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所及,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以及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一股疑经思潮,它伴随于儒学复兴运动的始终,与之相表里。旧儒学“传不背经”“疏不破注”的弊端严重束缚了儒学的创新精神,儒学发展停滞不前。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朱子理学 理学形成

内容

如前述可知,两宋之际的儒学复兴,是承继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的。唐人开风气之先,但社会影响不大。到了北宋,很快形成一股普遍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所及,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以及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一股疑经思潮,它伴随于儒学复兴运动的始终,与之相表里。
  旧儒学“传不背经”“疏不破注”的弊端严重束缚了儒学的创新精神,儒学发展停滞不前。宋初三朝,学者研习经学多墨守汉唐成规,儒学还是严守汉唐的章句训诂、笺注义疏之学。到仁宗庆历(1041—1048)前后,一批有名学者纷纷出来批判汉唐经学。从经传到注疏,从浮华文风到经书作者,无不加以抨击。如刘敞著《七经小传》,乃杂论《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等经义之语。其论多异诸儒之说,打破汉儒专事训诂名物的传统,攻旧注,改动经文,以就己意。孙复经说多异于先儒,其治《春秋》的特点是置三传于不顾。所著《春秋尊王发微》,抛弃“三传”而全凭己意解经。“又痛斥汉唐各家注疏,进而提出要广招天下鸿儒硕老重注‘六经’。”①欧阳修作《易童子问》,疑《易传》,排《系辞》,辨《易传·系辞》以下非孔子之言。王安石在疑经方面主要是疑《春秋》,斥《春秋》为断烂朝报。由此他“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②。以为《春秋》多缺文,三传不足信,这体现了他对传统经学的异议。由此他修撰《三经新义》,打破以训诂传注为主的形式,对《诗》《书》《周礼》做新的解释,为当时开展的熙宁变法提供理论依据,以代替传统旧注疏之学。
  宋王朝抑武重文,大兴教育,改革科举,文人儒士一面积极投身讲学传道,一面奋起批判落后的汉唐经学和佛道二教异端,儒学逐渐复兴起来。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