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魏晋时期,玄学流行,儒学式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103
颗粒名称: (二)魏晋时期,玄学流行,儒学式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魏晋时期,玄学流行,儒学式微,汉魏之际,儒家经学夹杂着谶纬迷信成分,愈加泛滥,遭到了王充、桓谭、仲长统等为代表的社会批判思潮的抨击,加之遭“党锢之祸”,经学衰落了,随即出现了信仰危机,影响了它作为统治思想的普及。
关键词: 儒学思想 主流意识 魏晋

内容

一方面,汉魏之际,儒家经学夹杂着谶纬迷信成分,愈加泛滥,遭到了王充、桓谭、仲长统等为代表的社会批判思潮的抨击,加之遭“党锢之祸”,经学衰落了,随即出现了信仰危机,影响了它作为统治思想的普及。统治阶级不得不另求新的统治思想和治世良方。另一方面,社会动荡不安,思想也较以前自由。在时代的呼唤下,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又重新得到认识和研讨。
  为适应门阀士族统治的需要,汉末流行于民间的老庄思想也日渐活跃。老庄思想逐渐与儒学结合,产生了魏晋及此后社会在思想界有重要影响的玄学思潮。
  玄学兴起于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史称“正始玄风”。玄学的基本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其特点是祖述老庄。玄学所谓的自然,不是单指老庄道教思想,更不是指自然界本身,而是指支配着自然界和社会的那种不加约束的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玄学所谓的名教,也并非单指儒家思想而言,而是指历史上形成的那套完整的封建宗法制度、秩序和道德规范。因此,玄学思潮是儒道合一的产物,玄学家企图用玄学来改造当时逐渐失势的儒家经学,其目的是为统治者寻找新的治国方略。
  玄学开创者何晏、王弼以道家学说阐释儒家经典,特点是以儒合道,对汉以来繁琐经学进行了精心的玄学改造。他们重新解释“天道自然”,提出“名教本于自然”,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这就将汉代“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改造为“有无本末之辩”的玄学本体论。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玄学中的异端,其特点是儒、道分离。他们不满于司马氏打着名教的旗号诛杀异己,认为名教违反了自然,因而行为上旷达不羁,理论上诋毁名教,师法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并对儒家圣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抨击,进一步冲击了儒家学说。西晋代魏,门阀制度得以确立。玄学家向秀、郭象进一步振起玄风,他们发展了何晏、王弼“贵无论”思想,创立“独化论”,提出“名教即自然”,其特点是以道合儒,用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此种论调立足于为门阀制度的合理性作论证,因而得到官方的赏识,魏晋玄学兴盛。这样,玄学完成了儒道调和的思想进程,儒学在这一进程中也逐渐被玄学化。
  魏晋玄学兴起于经学衰落之际,又进一步加剧了经学的衰微,儒学独尊的地位受到冲击,玄学成为魏晋时代的主要社会思潮。玄学的盛行动摇了儒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而玄学的思辨性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并给宋明时理学的本体论哲学以启示。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