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了翁积极确立理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91
颗粒名称: 1.魏了翁积极确立理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222-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魏了翁积极确立理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朱子私淑弟子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曾创办鹤山书院,讲授义理之学。
关键词: 南宋 朱子理学 魏了翁

内容

朱子私淑弟子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曾创办鹤山书院,讲授义理之学。当时的士风、学风由于禁理学,已受到很大的影响。以魏了翁为代表的理学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服膺程朱之学,以理学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学术、学风,进而对教育、政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见解。他们力图通过表彰理学来树立社会正义,以革除教育、学术和时政的种种弊病,使理学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在教育、学术、社会风俗和治理国家等各个方面发挥理学的指导功能。于是在“庆元党禁”后的十几年,开展了一场积极宣扬和表彰理学及其代表人物,为理学争社会地位的活动。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家的主观动机看,这具有一定的理由和必然性。
  嘉定九年(1216),魏了翁上疏宋宁宗,表彰周敦颐和程颢、程颐,请为周、程三人定谥号。他说:盖自周衰孔孟氏没,更秦汉魏晋隋唐,学者无所宗主,爽离判涣,莫适与归。……而颐独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探造化之至赜,建图著书,阐发幽秘,而示人以日用常行之要,使诵其遗文者,始得以晓然于洙泗之正传。而知世之所谓学者,非滞于俗师,则沦于异端,有不足学者矣。又有河南程颢、程颐亲得其传,其学益以大振。虽三人者皆不及大用于时,而其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人心,其于一代之理乱、万世之明暗所关系,盖甚不浅。……臣愚欲望圣慈详臣所陈,如以为可采,乞下之礼官,如先朝邵雍、徐积等故事,将周敦颐特赐美谥,使海内人士咸知正学之宗,其于表章风励,诚非小补。如程颢兄弟并得在易名之典,则尤足以章明时崇儒重道之意。①魏了翁上疏表彰周敦颐、程颢、程颐,并请为三人定谥号,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与一般为已故官吏请定谥号不能相比。魏了翁把周敦颐称为在孔孟之后,奋起于“百世之下”,继承正学,将孔孟儒学发扬光大的新儒学者。将周敦颐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提高到孔孟之后,一千多年来无人达到的高度。魏了翁大力表彰周敦颐及二程在创立理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绩,并系统地阐述了理学的思想源流和社会功能,极力为理学争社会地位,力图纠正和改变自“庆元党禁”以来对理学的种种曲解。其目的在于,希望南宋的最高统治者能够认识理学对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封建中央政权的作用,并将其确立为“正学之宗”,定为意识形态领域及全社会的正统思想。
  在魏了翁上疏请为周、程定谥号之前,南宋朝廷已于嘉定二年(1209)赐朱子谥号曰“文”;于嘉定八年(1215)赐张栻谥号曰“宣”。对此,魏了翁指出,朱子、张栻之学出自于周、程,仅表彰后学而遗其先师,恐于情理不通。他说:“朱熹、张栻并蒙赐谥,然熹、栻之学实宗周、程,录其后而遗其先,恐于褒崇美意,犹有未尽。”①他表彰周、程,是为了把周、程、朱、张等两宋理学家联为一体,作为一代学术思潮的代表人物来看待和表彰,并不单纯是对个人的赞扬。
  为达此目的,魏了翁于嘉定十年(1217),再次上疏申述前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三人请谥。他认为这关系到“学术之标准,风俗之枢机”②,强调应以周、程的思想来“风厉四方,示学士大夫趋向之的,则其于崇化善俗之道,无以急于此者”③。在魏了翁等人的一再奏请下,宋宁宗根据当时的政治和形势需要,于嘉定十三年(1220),赐周敦颐谥号曰“元”,赐程颢谥号曰“纯”,赐程颐谥号曰“正”,使周、程的学术地位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这在理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为程朱理学成为南宋后期的官方哲学,并一直为后世的统治者所尊崇,起了先导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理学由“伪学”到被确立为官方正统哲学,由民间传授到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中,魏了翁的积极提倡和表彰,起了重要作用。除魏了翁的积极提倡和表彰外,当时礼部尚书任希夷的上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任希夷曾从朱子问学,他以朱子、张栻、吕祖谦皆已赐谥,而周、程尚未赠谥为理由,上言称:“周惇颐、程颢、程颐为百代绝学之倡,乞定议赐谥。”①后来周、程被赐谥号,乃“从魏了翁、任希夷之请也”②。
  需要指出,理学之所以能够在南宋末逐步被确立为官方学说,如果没有其自身理论的成熟,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理学在南宋中期的大繁荣、大发展;如果没有经魏了翁及朱子、张栻后学们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既使有个别人物为之请谥,也是很难得到最高统治集团认同的。然而,在这里面,魏了翁的倡导表彰之功仍不可没。
  魏了翁大力表彰周敦颐和二程,确立理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这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魏了翁所处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日益腐化。魏了翁指出当时的情况是,今日天下之“贤太守”为数极少,“百不一二,而贪豢以枉法,苛酷以虐民,妄诞以废事者,总总也”。③贪官污吏众多,清官廉吏不过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二,这是朝政腐败的必然结果和表现。统治阶级的腐朽势力对内加紧盘剥农民,鱼肉百姓,巧取豪夺;对外却苟且偷安,称臣纳贡,妥协投降,又把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转嫁给劳动人民。他们不顾宋王朝及社会长远、整体利益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引起了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也引来了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魏了翁揭示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俗流世坏,士大夫以官为市,与民为仇”④,“富连阡陌,贫猒糟糠”⑤。与之相应,在学术界则是士大夫“以渔猎为学问,以缀缉为文章”⑥,把“‘六经’之书仅为记览词辩之资,而鲜有以施诸政”⑦。南宋王朝正是在这种腐败和严重激化了的社会矛盾的夹击中,迅速走向没落。魏了翁作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看到了由于金、蒙古贵族的入侵,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涣散和全民思想失向所引起的危机。为了挽救这些危机,他提出“开阐正学”,以理学(新儒学)来代替过去的旧儒学,企图通过对理学的宣传和提倡来阐明新儒学的“义理”,以端正当时的“人心”。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敷求硕儒,开阐正学,使人人知其有礼义廉耻之实,知有君臣父子之亲”①,把理学定于一尊,在意识形态领域以理学的义理思想为标准来整顿人心。一方面,他要求统治者重民、保民,顾及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为民父母者”,要具有“保息富教之诚心”,②不要一味地腐化堕落;另一方面,他要劳动人民安贫乐道,服从君臣上下的等级社会秩序,不要铤而走险,危害地主阶级的政权。这样,整个社会就可在理学思想的治理下安然长存,避免大的动乱和波折。由此可见,理学在它广泛传播并逐步被确定为统治思想之时,本身所具有的二重性,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它可以起到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并具有统一全民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功能。只是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执其一端,背弃了理学对封建君权、封建统治者约束的一面,而加强了其要求下层民众服从封建统治和伦理束缚的一面,使理学流弊逐渐演变为礼教枷锁,背离了理学家创立理学时的初衷。魏了翁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过程中的活动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这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