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79
颗粒名称: (二)世界观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00-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孟超然基于其“阴阳自然之理”“天地一元之气只有水、火、木、金、土”的世界观,提出“人之贵践寿夭系于天,贤愚系于人,固无关预于葬”,不是天命决定的。孟超然对人的所谓命运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反对星命学家的宿命论,提出“不伐其天机”的“安命之说”,即认为顺其天理自然即是命。孟超然带头破除迷信,破陋俗。破除风水迷信是为了加强伦理道德修养。
关键词: 孟超然 清代学者 世界观

内容

孟超然基于其“阴阳自然之理”“天地一元之气只有水、火、木、金、土”的世界观,提出“人之贵践寿夭系于天(指自然之理——编者注),贤愚系于人(指事在人为——编者注),固无关预于葬”①,不是天命决定的。孟超然认为星命堪舆之说的要害在于不相信人的作为,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一经实践即原形毕露。其《诚是录》《丧礼略》等著作,就是为破除星命堪舆家的风水迷信思想而作,是孟超然思想中较为有价值的部分。
  孟超然对人的所谓命运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反对星命学家的宿命论,提出“不伐其天机”的“安命之说”,即认为顺其天理自然即是命。在孟超然看来,客观事物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如做生意者每日“赢缩大略可睹”。所谓“不伐其天机”,就是不要违反天时地利,遵循其发展规律。
  孟超然认为,朱子是反对风水迷信的,他说:福建、江西之明地理者以为朱子笃信堪舆,不知韦斋公之葬始或未善,则不得不迁。而孝宗山陵用台史言,则明置之迫狭之所、水石沙砾之中,为人臣子于此诚有所不安者,岂笃信葬师之谓乎(按指朱子上疏极言不宜专用台史之说——编者注)?《尧山堂外纪》载:朱子为同安主簿日,民以有力得人善地者,索笔题云:此地不灵是无地理;此地若灵是无天理。①对于朱子两次迁韦斋墓、上书言孝宗山陵问题以及《尧山堂外纪》记载等是否因朱子笃信堪舆的问题,可以具体分析。但是,在朱子思想中,其相信堪舆星命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如为其妻刘氏和自己选择墓地等。
  孟超然带头破除迷信,破陋俗。他在《诚是录》中说:“我家葬未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无他故。吾(尝疾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丧家尤甚。”在《丧礼辑录序》中,他又说:(其父死)去俗惑,初终不设乐师醮,不延僧道哭灵舆,饭舍时不易吉服,死之者不以僧道报亡,七七不作佛事,不祭冥王,朔奠不改晦日不设酒,三年内不赴酒食之会,不贺人喜庆事,凡此者皆反俗所为。
  孟超然以父丧破时俗,其目的是使人们“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之不足信,视吾家”②。以今天的观念看,孟超然的这种做法和这种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孟超然指出,破除风水迷信是为了加强伦理道德修养。他在《诚是录》中说:“濂浦林氏三世五尚书……子孙数传俱谨守名节,不附权贵,簪缨累代。谁曰不宜?若使如严分宜(嵩)父子揽权纳贿,江西杨廖蔡师如林,能使之不倾覆乎?呜呼观此亦可以悟矣。”因此,他提出只要一切举动“合乎理”就可以了。孟超然对“早晚于祖宗神明前再拜焚香”也做了说明,认为是“收摄心之法”,“心境一收摄,觉吾身无不当敬之事”①。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