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异端之学”的批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071
颗粒名称: (四)对“异端之学”的批判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87-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蓝鼎元以朱子学为准,辟陆王,斥佛老,门户之见极深,视异之学说如仇敌,势不两立。蓝鼎元比较深刻地揭示出朱陆争辩的实质,认为朱子主居敬穷理、身体力行,因而是重践履的实学;陆九渊主虚静养神、病传注诵习,因而是不假修为的空寂之学。
关键词: 蓝鼎元 清代学者 批判

内容

蓝鼎元以朱子学为准,辟陆王,斥佛老,门户之见极深,视异之学说如仇敌,势不两立。他说:(有人)与吾道为敌,诋诽程朱……诸生既知濂洛关闽之旨趣,不为释老异端金溪(指陆九渊——编者注)、姚江(指王阳明——编者注)所摇惑。①异端之学,贼吾道者也,故君子辟之。非好立门户,树帜角争,实恐一入迷途,终身不可救药。况千秋道统,明晦绝续,所关甚大,不得不为防闲,即孟子所谓“予岂好辩,予不得已也”。②此处所谓异端之学,是指陆王“心即理”和佛老“空寂”之说。
  蓝鼎元比较深刻地揭示出朱陆争辩的实质,认为朱子主居敬穷理、身体力行,因而是重践履的实学;陆九渊主虚静养神、病传注诵习,因而是不假修为的空寂之学。他强调:“朱子之学,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身体力行以践其实。自学者视之,若不胜其劳者。而象山专务虚静,完养精神,病传注诵习之支离,以为不立文字,不假修为,可以造道入德。”③他的这种说法比前人深刻得多。
  对于王阳明的文章事业,蓝鼎元说他少年时曾十分倾慕,甚至愿作其私淑弟子;后来研究了王阳明的“良知”说,知其违反圣贤之说,于是归依程朱。他说:(吾)少时读阳明用兵平贼之文,心窃慕之,恨不得生同时,犹愿居私淑之列。闻前辈有辟之者,则怫然曰:“文章事业如阳明,岂可轻议。”后闻“良知”之说,始疑圣贤之学似不如是。④“良知”说是王阳明的哲学核心,认为“良知”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意识,是天理,人们只要除去私欲蒙蔽,呈现出“良知”,便自然合乎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在蓝鼎元看来,王阳明这种“良知”说是与圣贤格物穷理、致知力行相对立的,是必须反对的。
  蓝鼎元说:“(陈清澜曰:)孟子之先立其大,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陆氏则曰:‘不可思也,心不可泊一事也。’……象山假孟子以欺人”。①这里,蓝鼎元指出了陆九渊和孟子关于心的不同内涵。
  在孟子看来,人之心是思维器官,因此“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在陆九渊看来,心是道,是理,是宇宙,没有什么东西在心之外,因此认识就是认识本心、自存本心,心不必对外物进行思维。蓝鼎元根据对陆九渊和孟子关于心的内涵的不同理解,提出程朱是以道心为人心的心学;而陆王是以养人心而去道心的心学,二者名同而实异。他说:圣贤所以别于异端,其惟心学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千载心学之祖也。圣贤以道心为人心之主,异学养人心而弃其道心。故虽皆以心学为名,而是非邪正相似而实不同者在此。……或曰:“陆子言心本于孟子,陆子言求心本于孟子求放心,可以为异学乎?”曰:“否!”孟子所言仁义之心也,陆子所言昭昭灵灵之心也。孟子求放心,必曰学问之道,是教人读书穷理,主敬求仁者也。陆子以闭目静坐为求放心,是教人屏事物,绝思虑,废语言文字意见,即心是道,明心见性者也。言似同而旨不同。②在这里,蓝鼎元指责陆王心学为“明心见性”的禅学。“按禅学乱儒之罪,当以象山为造意,阳明为凶手。”“凡学者欲调停朱陆,皆阳朱而阴陆者也。
  谓阳明有合乎朱子,皆宗王而背朱者也。是非无中立之理。”“谓阳明有合乎朱子”,是指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其谓朱陆早异晚同,由此说明王阳明与朱子晚年所定论的观点相同。蓝鼎元强调,凡谓阳明合乎朱子的观点的“皆宗王而背朱”,这就把朱子学与阳明学对立起来。
  蓝鼎元攻击佛老亦不遗余力。他认为,佛教违反封建伦理纲常关系,僧尼应该还俗。他说:男欲婚而女欲嫁,虽在圣贤必不能易。……文王发政必先鳏寡,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斯盛王之治尔。士君子居宰相之位,则必思燮理阴阳;任民牧之官,则必图移风易俗。岂得以为迁远而不切事情哉!①蓝鼎元在任潮阳知县期间,看到其地原祀文丞相的大忠祠佛像堂皇,即骂僧人潜移佛像踞占忠臣宅,亟命撤去,复把文丞相(天祥)像移入中堂。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